湖州太湖水域出现蓝藻
环保部门密切监测水质 防范工作提前启动
核心提示
去年夏天的那一股汹涌的蓝藻“绿潮”带来的影响,生活在太湖边的人们都记忆犹新。所以当有消息传出说“在太湖的西部和南部已经发现大面积的蓝藻”,“4月初蓝藻再次提前现身太湖”,“今年太湖蓝藻肯定会再次大规模爆发”时,所有人顿时警觉了起来。
记者为此专程前往湖州太湖南岸,实地了解今年蓝藻对于太湖周边的影响。
目击
南太湖边蓝藻荡漾
从地图上看,太湖沿岸距离湖州的市区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开车的司机告诉记者:“要去太湖边上啊,不远不远,十几公里就到了。”果然,驱车十几分钟之后,记者就进入了南太湖区。
司机带着记者来到了离湖州最近的太湖边上,这里是位于南太湖大桥不远处的小梅口。据司机介绍,这里原来有湖鲜一条街,不过所谓一条街指的并不是餐饮店,而是停泊在太湖边上的一艘艘渔船,“以前从上海、杭州等地方自己开车来或者坐车来吃湖鲜的游客多得不得了,不过从去年起,因为防治污染的缘故,所有这些吃湖鲜的渔船全部停掉了。”
还没有来到太湖边,记者就已经从道路旁边的河流中看到了一些绿色的东西,沿着河岸向河中心荡漾着。而到达太湖岸边,记者发现,之前看到的绿色,在湖与河交汇的小梅口一带更加明显,在水面上铺了薄薄的一层,时而成片、时而成线,越是靠近岸边越密集。
“这个就是蓝藻了。”司机很有经验地告诉记者。
记者沿着太湖大堤一直往前,并没有看到传说中蓝藻非常严重时的“绿浪”,蓝藻也不像小梅口那么多。不过湖边靠着大堤的地方,蓝藻已经形成了一个圈,向湖里面延伸。天下着小雨,蓝藻随着风吹向岸边,并没有什么气味。
蓝藻进 渔民退
在原先的湖鲜街,已经看不到一条做生意的渔船,现在太湖岸边只有一些长年住在船上的渔民,偶尔看到一两个人走过,冷冷清清的。一片片蓝藻就漂浮在在渔民居住的船只中间。
“这几天都是西北风,北面湖里的蓝藻都被吹过来,往南面这边漂,堆在岸边了。有风有雨的时候,蓝藻就淡了,但只要有一个星期的大太阳,又没有风,蓝藻就又茂盛起来了。”在船上织渔网的姚大妈跟记者聊了起来。
姚大妈说:“蓝藻以前只有夏天会多起来,现在除了冬天,其他时候湖里基本上多少都有点,不过是有时多有时少。看这样子,今年的蓝藻又要起来了。你们来得正是时候,前两天天气好,蓝藻就是在这几天里多起来的。”
蓝藻的兴起,对于像姚大妈这样的渔民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在蓝藻生长的地方,是打不到鱼的。“水里面营养一多,蓝藻就长出来了,一长出来,空气、养料全都抢光了。”姚大妈说,渔民们为了躲开蓝藻,只能往太湖的中心地带去寻找湖鲜。“去年蓝藻厉害的时候,船要往湖里面开上四五公里,最严重的时候要开十公里呢。今年还不知道怎么样。”
就在记者和大妈聊天的时候,其他渔民也聚拢过来,说起这个让他们心烦的“绿魔”。“蓝藻堆积最厉害的时候,有四五厘米厚呢。”有渔民拿手指比划出一个夸张的厚度,“蓝藻底下,就什么都没有了。”
而蓝藻一旦泛滥起来,对他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不光是平时蓝藻会发出一种难闻的味道,蓝藻死了之后那种腐败的味道更加难闻,就连长年居住在湖边的渔民也受不了。
4月初就有了一些征兆
采访中,记者听到不少渔民说,现在环保局的工作人员隔三差五就会到湖周围来观测,有的拍照片,有的取水样。姚大妈也告诉记者,就在前段时间,她的船还载过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到太湖里面兜了好大一圈。
这种说法,记者在湖州市环保局得到了证实。湖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站长姚玉鑫告诉记者,监测中心一直都没有放松过对于太湖蓝藻状态的观测。监测中心通过从湖州几条河流进入太湖的入湖口取样,监测太湖的水质,同时,湖州的水厂也一直在监测取水口的水质。在去年蓝藻现象十分严重的时候,水质监测保持了每天一次,从今年1月到3月是一周一次。
太湖蓝藻再度出现的情况,监测中心也已经掌握了。姚玉鑫告诉记者:“4月初,我们就已经监测到有些地方有少量和微量的蓝藻产生了。”所以,进入4月份之后,监测水质的频率增加到一周两次。凭肉眼看,这些已经出现的蓝藻多数未成片,而是呈条带状,被风吹到岸边。
而从监测的结果来看,各个入湖口和水厂取水口的水质一直保持在Ⅲ类水质的标准,而判断蓝藻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叶绿素a的指数,今年1~3月一直保持在10毫克/立方米以下,但是进入4月份之后,一些观测点的数据上升到了10毫克/立方米到20毫克/立方米。姚玉鑫说,一旦数据指数超过30毫克/立方米,就需要上报省环保局了。
“去年也是在春天的时候,蓝藻就有了迹象,然后到5月开始温度一高,蓝藻爆发和蔓延的程度就加快。看今年的情况,估计我们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增加到每天监测一次。”
记者从太湖流域管理局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那里了解到,他们对之前“蓝藻再次提前现身太湖”,“今年太湖蓝藻肯定会再次大规模爆发”的说法予以否定。管理局的说法是,4月9日~10日,管理局再次对太湖重点供水水源地进行了现场检查,沿太湖取水口水质稳定,供水正常。太湖全湖水质监测数据表明,2008年1~3月,太湖水质与2007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保持在Ⅲ类标准,叶绿素浓度变化范围为11.6~17.6毫克每立方米,低于蓝藻爆发临界浓度(40毫克/立方米)。
影响
蓝藻之害可能波及饮用水
据姚玉鑫站长介绍,蓝藻的出现需要几个条件,一是水中的营养盐成分较高,这和水中的污染物有关系;二是水温比较适合;三是要有足够的太阳光连续照射,这就和天气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太湖水流动比较慢,新陈代谢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蓝藻很容易堆积,造成大规模的爆发。
蓝藻的爆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水源。湖州的两个水厂并不直接从太湖取水,而是在湖州内河取水。但是由于太湖北部水位不断抬高,原先顺流进入太湖的河水变成了逆流,太湖的水夹带着蓝藻倒灌进了湖州内河,所以湖中蓝藻的严重程度也开始影响到内河水源。
受到蓝藻影响的水源,虽然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水质仍然可以是清澈的,但是水里面还是会有一种蓝藻特有的奇怪的味道,让人不舒服。所以防止蓝藻危害的最关键工作就是保证老百姓生活用的水源不被污染。
而蓝藻的生长,抢夺了太湖中各种生物的生长养分和空气,造成了蓝藻所到之处,无鱼无蟹的情况,也给渔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外,太湖周围的旅游休闲产业,也由于蓝藻带来的环境问题受到了影响。“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一美好景象,至少在蓝藻漂浮的水面上是感受不到了。
应对
应急预案防备蓝藻威胁
记者从湖州市环保局了解到,为了应对蓝藻带来的威胁,湖州市政府已经制定了《湖州市南太湖蓝藻防治应急预案》,如果蓝藻爆发,预案就会启动,市环保局,水厂等各个部门将联合行动,尽可能降低蓝藻带来的影响。
据了解,预案内容包括设置“浮坝”拦藻、从周边乡镇调水以及建立备用水源等,这些项目目前都已经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启用。
“治标还要治本。”其实防治蓝藻危害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减少水质污染,降低湖水中的氮磷浓度。湖鲜一条街的停业,就是为了防止营业的渔船所产生的垃圾对于太湖进行直接污染。另外为了减少渔民的生活垃圾对太湖造成污染,当地主管部门推行了“渔民上岸”政策,帮助一直住在渔船中的渔民上岸定居。
记者遇到的姚大妈就是即将定居的渔民之一,她告诉记者,不久之后,她们就要搬到港口后面的房子里去居住了。“你过几个月再来找我买鱼,买螃蟹,就找不着我了。”
另一条船上的李奶奶在太湖上生活了一辈子,她将湖上的蓝藻称为“臭草”:“政府出钱给我们建了房子,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要搬出去,离开这个每年都长‘臭草’的湖水了。”
湖鲜街上原先的餐船老板将在旅游度假区内的陆地上建造餐饮场所,并配备规范的污水处理设备。
此外,湖州市环保局对于市内的一些污染企业还实施了24小时的在线监控,监督排放,减少对于太湖水质的污染。
时刻关心蓝藻动向的姚玉鑫告诉记者:“虽然由于天气变化、水流方向等原因,蓝藻的增长无法精密地预测,但是我们事先就要做好准备,避免蓝藻在今年再次造成危害。”(1814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