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记者齐中熙)记者18日从中国铁建获悉,随着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全面展开,中国铁建铁四院在长期工程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加大了科技攻关力度。一些新技术得以在京沪高铁上运用。
自1995年以来,中国铁建铁四院先后承担了64项京沪高速铁路部控和院控重大科研课题,投入经费逾千万元,开展高速铁路技术创新工作。
通过大量工程试验和实践,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和成套工程技术初步形成。
2003年6月至9月,在铁道部作出加快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重大决策后,中国铁建铁四院又组织8个勘测队、350套勘测设备、100余台钻机、2200余名参战人员历时4个月,对京沪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间审查后线位、站位方案变化较大的地段,进行了草测、初测和定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线路走向,路基、桥梁主要设计原则和方案以及站后设备规模及投资估算。
在系统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铁建铁四院在铁道部科技司组织下,会同有关单位一起,于2002年初步形成了符合新时期中国铁路发展需求的技术标准体系,即《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覆盖了京沪高速铁路工务工程、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列车控制、机车车辆、运输服务、客运服务等七大系统,实现了各系统的协调衔接,为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条件和科学依据。
以先期开工的武广、郑西等客运专线及京沪高速铁路建设为平台,中国铁建铁四院集中开展了基础设施、动车组、通信信号、运营调度、牵引供电、旅客服务系统的集成科技攻关和创新工作,重点解决了固定设备之间、固定设备与移动设备之间的配合接口问题,尤其在动车组这种集机械制造、牵引动力、控制技术、信息化于一体的移动设备各子系统之间的集成,形成系统高度匹配,为京沪高速铁路和我国客运专线建设技术的再创新发挥了先行和示范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铁建铁四院在江苏省昆山和安徽省凤阳分别建立了软土试验基地和CFG桩加固地基试验基地,通过大量现场试验,基本掌握了深厚松软土地基变形和沉降控制技术;建成武广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对京沪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选型及设计进行了“赛前热身”,取得了科学有效的试验数据,初步形成了我国自主创新的无砟轨道技术。
为适应沿线城市密集、道路河流发达、软土地基等特点,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全线桥梁比例达到80%以上,达到135座。在京沪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中,大量采用新技术、新结构,在工程建设中解决高速大跨深水桥梁建造技术,其中丹阳至昆山试验段前164公里全部采用高架桥梁通过,是全世界设计长度最长的桥,镇江京杭大运河特大桥采用(90米+180米+90米)连续梁拱桥方案,成为世界速度最高铁路中跨度最大桥梁。
(责任编辑:张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