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0日电(记者赵晓辉、陶俊洁)中国证监会20日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规定大宗出售的存量股份要到大宗交易系统进行交易。
根据这份意见,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东预计未来一个月内公开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数量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1%的,应当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所持股份。
意见中的存量股份,是指已经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在沪深主板上市的公司有限售期规定的股份,以及新老划断后在沪深主板上市的公司于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的股份。
根据规定,转让存量股份应当满足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国证监会对特定股东持股期限的规定和信息披露的要求,遵守出让方自身关于持股期限的承诺,转让需要获得相关部门或者内部权力机构批准的,应当履行相应的批准程序。
意见指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在该公司的年报、半年报公告前30日内不得转让解除限售存量股份。如果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后导致股份出让方不再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份出让方和受让方应当遵守上市公司收购的相关规定。
根据意见,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应当制定相应的操作规则,监控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出售股份的行为,规范大宗交易系统的转让规定。
另外,持有或控制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股份的,应当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则及时、准确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这一指导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透明“解禁”
除触及市场规则底线的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外,“大小非”解禁也是令投资者恐慌的另一重要因素。任何一个市场,都有其内在的价格平衡机制,这一机制的核心就是成本。“大小非”解禁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市场上股权持有者成本结构的失衡,“大小非”1—2元左右的持股成本与普通投资者持股成本的巨大差别必然破坏市场的内在平衡机制。
博弈最终得到的,将是中国股市一个新的平衡点,即在某一个价位的估值水平上,产业资本和大小非都不再减持,上市公司也不再愿意在低位上再融资,回归理性的中国股市将借此更加健康地前行。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