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4月18日电 (记者吴宇)“我曾经有3个月骑车行走西藏的经历。正是这段亲身经历,完全改变了我对西藏的原有看法,也让我比那些眼下正大谈西藏却没去过西藏的法国媒体更了解西藏,更有发言权。”
18日,具有传奇色彩的保罗·杜布吕(Paul Dubrule)在此间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去西藏之前,我和许多西方人一样,认为西藏是受中国压迫的。到了西藏,我却看到中国政府投资兴建的大量的学校、医院、电站和机场,尤其是公路,可以说一路都在修。这说明中国政府正一心一意帮助西藏发展经济,改善老百姓生活。和法国相比,西藏老百姓的物质生活虽然还比较贫穷,但我明显感觉到他们已享受到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
杜布吕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接触有关西藏的书籍。在他看来,西方社会顽固坚持把十四世达赖喇嘛作为“圣人”加以吹捧,说其集所有美德于一身,是“受害者”。但旧西藏的实际情况是:婴儿死亡率是创纪录的,从阿里到拉萨方圆1000多公里的范围内,没有任何医疗设施。
“在西藏,我一路接触藏族老百姓,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相对于保留民俗以吸引旅游者而言,我还是希望让西藏老百姓进入文明时代。我最终的结论是:中国政府对西藏的建设和管理是正确的,达赖喇嘛不应该反对,他不应该反对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针对达赖喇嘛有关经济发展会导致西藏传统文化“消亡”的言论,杜布吕强调:“文化如果不能和社会发展一同前进,结果只能是进入博物馆,不会给人民带来福祉。”
他说:“不管是什么人,难道打着保护文化和宗教的幌子,就可以拒绝经济发展,拒绝学校和医院吗?”
回到法国,杜布吕写了一本5万多字的旅行记。法国读者既对其以年近古稀的高龄挑战自我和大自然的勇气表示赞赏,又对他有关西藏的描写感到新鲜,他肯定当代西藏的政治见解甚至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
“这很正常。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去过西藏,而他们接触到的大量有关西藏的信息常常被歪曲或混淆了,西藏真实的历史并不为人了解。而一旦法国人得到了西藏的正面信息,与西藏开展了足够多的沟通交流,他们对西藏的固有看法是可以改变的。”杜布吕说。
2005年,杜布吕这部旅行记的中文版出版,书名是《参议员单骑跨欧亚》,书的封面是戴着头盔的杜布吕正在通过西藏高原的一处山口,身旁的草地上,六七位藏族老百姓正手持哈达和五彩经幡献祭山神。
“西藏是我欧亚旅行的真正开始。虽然我没有见过达赖喇嘛,但我想对他说,一个国家,应该保护其人民的宗教信仰,但反过来说,宗教也不能反对自己的国家。”杜布吕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