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成都4月23日电 记者姚润丰杨三军58岁的赵先思,一位普通的川西北农妇,没有想到养猪居然改变了她的生活。过去养猪,就是维持生计;现在养猪,不仅使她可获得6万至10万元的年收入,也使她家的沼气有了旺盛的“香火”。
赵先思家厨房里的沼气灶具灶台,一尘不染。她打开了火,只听“砰”的一声,青色的火苗升腾起来。一拉开关,厨房里的沼气灯也亮了起来。
在赵先思家的后院里的牲畜栏旁,猪圈里养着的几十头猪正在抢食吃,记者在偌大的后院并没有看到粪便横流的景象。整齐的猪圈,分成南北两个,食槽用条石镂空而成。膘肥体壮的成猪挤在一起哼哼唧唧,欢蹦乱跳的小猪娃在一块嬉戏……
说到养猪效益,赵先思合不拢嘴。在场院中,她给记者算起了账。“2007年猪肉价格上涨,出栏猪纯收入6万元。还有这存栏的70头没算进来呢!”当时因为家里人口多,所以建了两口沼气池,政府补贴了2000元。但现在家里没有那么多人,所以只开了一口沼气池。就这样,家里的沼气还用不完。
赵大妈说,乡里乡亲到她家免费取用沼气池的废渣废料,种树肥田;但沼气用不完,从安全考虑,还时不时地要开闸放掉一些。
小小沼气池给农村带来的变化还不止这些。如今,沼气也成了通江县新农村建设的一块撬板。“因为乡亲们要烧柴,只能上山砍,山都快秃了。现在,推广了沼气池,一个巨大的生态效应就是山绿了,水清了。”通江县县长严敏说。用沼渣来做化肥,肥效高,生产的粮食籽粒饱满,提高了单产。过去水稻单产1200斤,现在达到1450斤。
用了沼渣,自然减了化肥,一年来,农民金光荣种田少施尿素300斤,按每斤1.2元计算,老金节约化肥款360元。严敏表示,像金光荣这样的“猪+沼+稻”农业生产模式正在全县迅速推广。
名胜镇方山村稀稀落落的几十户人家被锁在大山的深处,沼气事业有力地推动了村经济的发展。村民李文聪从事的是“猪+沼+菇”的生产模式。李文聪说,沼渣和沼液肥效高,既可以缩短蘑菇的生长周期,提高产量,又做到产品绿色、无公害,卖得可好了。去年他投入2万元,年底前就收入了1万元,到今年5月份,就可以收回成本。再往后,按照现在菇价水平每斤5元计算,每年收入3万元不是问题。
通江县还通过沼气协会帮助村民建设沼气池并规范服务。理事长王平说,在农村沼气项目的带动下,沼气户户均增养生猪1.6头,全县每年生猪出栏增加3.8万头,群众每年可增加产值3500元,全县每年可增加产值8330万元,每年节约燃煤6664吨,节约木柴48571吨,节约农村劳动力71.4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