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把卫生问题作为一个国家和国际安全议题来看待。近日,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与何东舜铭国际文化基金在北京共同举办“公共卫生安全:世界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他们让我也就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谈谈意见。
对卫生安全最大的威胁首先是新型传染性疾病的跨国传播。大多数人把安全威胁定义为入侵主权国家领土、逃避检测、导致平民丧生并扰乱经济的外来因素。国际人员往来的速度和规模不断提升,为疾病跨国传播提供了空前的可乘之机。
世界各国在商业和金融领域的相互依赖,还意味着疫情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经济后果。专家们相信,已不存在所谓“地方性”的疫情爆发。正如我们近年来看到的,任何一次大的疫情爆发,其后果都将迅速向起源地以外扩散。我们面对这些威胁时很脆弱,这也使我们肩负了共同的责任。幸运的是,修订后的《国际卫生条例》为我们采取集体行动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
宏观经济学和卫生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使卫生安全问题成为了政治议题。卫生安全是国家繁荣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源泉。一个繁荣稳定的国家是国际社会的财富。各国领导人也日益认识到,卫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能够取得丰硕成果的、有益的外交政策舞台。
现在,联合国《千年宣言》及其中与卫生安全相关的目标为我们提供了依托。这些目标指出,改善卫生条件能够帮助人们脱离贫困。而更重要的是,这些目标旨在更加平衡和公平地分配经济、社会和卫生成果。众所周知,全球化创造财富,这为我们所乐见;但全球化并不能确保财富的公平分配。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深远影响我们现在确信不疑,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变化并在卫生安全领域造成严重后果。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遭受沉重打击。这除了会加重这些国家卫生体系的直接负担外,还使他们更加需要人道主义援助,从而增加了国际社会的负担。随着海平面的上升以及沿海地区被淹没,我们会看到所谓的“环境难民”数量逐年增加。让一些小岛国的居民重新定居的计划目前正在制定。
能否阻止新疾病的传播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疾病监控、实验研究以及快速应对能力。当然,最好的策略就是在全球疫情爆发前在其源头予以控制。不幸的是,这些新疾病常常会在防控和应对能力较弱的国家爆发。千年发展目标中与卫生相关的要求能否实现有赖于我们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得到了高度的关注与介入,并拥有前所未有的财政资源。但发展中国家缺少能够向急需者提供足够介入能力的体系。简言之,如果将医疗卫生视作摆脱贫困的战略,我们就必须能够向穷人提供,而这恰恰是我们没有做好的。每一项有关气候变化的研究都表明,只有卫生设施完备以及生活标准较高的国家才最有能力应对因气候变化引起的健康和卫生问题。
中国在应对新型疾病、减少贫困以及应对极端天气变化造成的严峻的卫生和经济后果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我知道中国未来还将探究诸多的问题、机会和挑战。我要利用这个机会感谢中国政府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发展提供的支持。这个政策为维护世界安全做出了贡献,意义非凡。(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