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参与为国争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综述
新华社记者顾涓 刘卫宏
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下、在残疾人群体自身的顽强努力下,不断发展,写下了一页页感人的篇章。
即将到来的2008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将使全世界感受到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奥运理念在华夏大地的升华。在改革开放中前进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参与体育运动,是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的一个有效途径。
残疾人运动会是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坐标”。自1984年以来,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先后在合肥、唐山、广州、大连、上海、江苏、云南举办了7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四年一届,已正式列入国务院审批的大型运动会系列。残疾人体育逐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发展轨道。
在国际赛场上,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也展现了为国争光的风采。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我国残疾人运动员不畏困难、奋勇拼搏,夺得63金、46银、32铜共141枚奖牌,金牌数和奖牌数双列雅典残奥会榜首,创造了我国参加残奥会历史上的辉煌一页。我国选手在残奥赛场独领风骚,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融入社会,共创和谐文明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我国有8296万残疾人,占人口总数的6.34%。面对生活,这个群体有着特殊的困难,要鼓起他们生活的勇气,一方面需要他们树立自强的信念,另一方面,则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心。残运会也因此成为一个窗口,可以让更多健全人了解残疾人,关注残疾人,帮助残疾人。
在“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下,残疾人正在克服自身困难,尽力融入社会;同样,健全人也应张开双臂,去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积极条件。这种条件,不只是城市的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修建;在人们的心中,同样需要“无障碍”的空间去接纳残疾人。从雅典残奥会闭幕式上的“千手观音”到残疾人赛场的拼搏镜头,随着了解的深入,“融合”的趋势也越发明显。这是一种双向融合,不仅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同样需要健全人融入残疾人的世界。残奥会为中国残疾人体育注入新的活力
2008年残奥会的筹办和举办,使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向全世界展示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推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成果,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在环境方面,北京将成为一个无障碍城市,残疾人能够更方便地走出家门,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五彩缤纷的生活。在推进社会文明方面,通过宣传残奥会,通过“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提升人们对残疾人事业的认知度,树立扶残助残意识,通过社会的关爱,使残疾人同样拥有一个健全的心灵,这应该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深层内涵。
2008年残奥会正在向我们走来,这个舞台将上演残疾人运动员顽强拼搏、挑战极限的壮歌,无论在北京的“鸟巢”、“水立方”,还是在香港的赛马场、青岛的海滨,大家都有机会目睹残疾人运动员的英姿。他们将在天地之间彰显出一个闪烁着人道主义光辉的大写的“人”字。(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