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25日在纽约出席哥伦比亚大学“第四届中国问题座谈会”时指出,中美双方应立即行动,致力于塑造一个新的健康、稳定、合作的中美关系,这才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中新社发李静 摄
中新网4月29日电 香港《文汇报》4月29日发表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4月25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演讲辞《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与中美关系》说,中美关系不仅对现在,而且对我们的下一代都至关重要。
我们不能让误解之墙横亘在两国人民之间。我们必须心平气和地探究事实,对我们的分歧,要充分沟通、相互理解和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必须不断向前发展。
董建华先生演讲辞摘录如下:
我出生在上海,求学于英伦。几乎整个上世纪60年代,我都住在纽约,并视这座伟大的城市为自己的家。我在这里结婚、工作、生子成家。那是我生命中的充满快乐的时代。那是披头四乐队风靡美国的时代。而对乐于追忆往昔的纽约客来说,那是洋基队称雄美国职业棒球界的年代。60年代在我眼里,尽管动荡不安,仍是一个充满希望与乐观的魄力年代。政治动荡风起云涌,外有冷战升级,内有种族的冲突,民权运动和婴儿潮一代的新思想给美国社会带来了不可阻挡的变革。那是一个唤醒良知的伟大时代。我仍清晰地记得,这个伟大国家的历史如何在我眼前一一展开,将我深深吸引。
1969年,我回到香港并一直定居到现在,开始是一个商人,香港回归之后,我有幸出任首任行政长官,现在是中国全国政协的副主席。这段时间,让我有兴趣也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今天,我想与在座各位分享我对中国的认知。
对中国来说,2008年是一个有着特别意义的日子。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邓小平先生为中国确立了这个新的发展方向,使十亿人民的潜能得以释放。这个决定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百废待兴。刚刚重新复出的邓小平先生下定决心,我们一定要纠正过去的错误,为中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他提出,第一,我们必须改革,就是要将中国实施了近30年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第二,我们必须开放,将中国的国门向全世界打开。这是一个艰苦的决定,它的成败关系到十几亿中国人的命运,而且在历史上从未有过先例可循。现在回头看,这个决定包含着无比的勇气与智慧。
30年过去了,中国经济从濒临崩溃的边缘,到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13亿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小康的跨越。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落后到开放文明的历史转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个人自由得到了空前的扩展—思想的自由和追求经济机会的自由。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多的人,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尽管成就斐然,中国未来还有很多地方要努力。30年的巨变本身带来了各种新的挑战。例如,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沿海与内地差距都在扩大。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带来巨大的环境挑战,如要求改善空气与水的质量,以及对能源与原材料需求的激增。为顺应民意,中央政府重视提供更好、更完善的公共服务,特别是在教育、卫生保健和社会保障方面。中国的发展之路仍很漫长。
中国未来的路要怎样走?面对挑战,中国领导人去年做出了关键性的决定,那就是,要在过去30年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经济发展方面,要更重视平衡与可续性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在经济转型中更加注重创新与科技。在社会发展方面,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施政,强调发展民主与法制。政府的工作要更加透明化和接受监督。要提供更完善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构建56个民族的和谐。这个发展方向,得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广泛支持。
在对外交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它逐渐融入国际社会的3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对外政策可以归纳为两个词:和平与发展。今天,这个政策没有改变。随着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命运更加密切地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中国将通过参加各种多边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在维护世界和平、合作与发展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25日在纽约出席哥伦比亚大学“第四届中国问题座谈会”时指出,中美双方应立即行动,致力于塑造一个新的健康、稳定、合作的中美关系,这才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中新社发李静 摄
中国认为,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但有一个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那就是中美关系。今年是尼克松总统对中国破冰之旅36周年和中美发表建交公报30周年。上世纪7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尼克松、卡特为代表的两国政治家高瞻远瞩,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此,两国关系克服种种挑战,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30年后,中美关系的现状如何呢?今天,中美两国的共同战略利益如此之多,两国的合作如此之广泛。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并共同推动地区和全球经济发展。两国还在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进行着广泛的合作。两国在防止核武器扩散、反恐、加强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国际金融秩序、防止流行疾病传播以及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的自由贸易等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
诚然,中美关系复杂纷呈,由于双方的国家利益不同,文化与信仰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有差距,有时彼此还缺乏了解,双方难免会有分歧。
例如,在贸易与金融方面,一些美国人觉得中国人占美国的便宜,而一些中国人觉得,美国占中国的便宜。而我认为这是一个双赢的安排。事实也证明了这点。
此外,在价值观方面,美国人深信人权、法制与民主。而我看,中国人其实又何尝不是如此。
事实上,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进步,并未得到足够的了解。当你在观察中国在某一个特定时刻的静止画面,你总会找到一些令人不满和想去批评的东西。但公平地说,如果你仔细地去观察一个跨越较长时期的动态电影画面,你就会发现中国在人权、法制与民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比10年前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你会看到这种变化是巨大的。
我现在想就西藏问题说几句。3月14日西藏发生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后,我同许多中国朋友谈到此事,有香港的、大陆的以及海外的。大家的反应可以归纳为三个字:悲伤、愤怒和难以理解。
悲伤,是因为那些无辜的生命被暴乱夺走。
愤怒,是因为这是流亡海外的西藏组织策划的暴力事件,企图在奥运会前给中国政府施加最大的压力。奥运会不仅是代表和平、友爱和国际友好的盛事,每一个海内外中国人民都对能主办奥运感到自豪和荣耀。
难以理解,是因为西方反而指责中国在西藏实施压迫和违反人权。
现在,我想给你们几组数字,对比一下西藏近50年来的变化。在50年代的西藏,只有2%-3%的适龄儿童能到寺院和私塾去接受宗教教育。今天,90%以上的适龄儿童能上小学。现在西藏有900所小学、110所中学和4所大学。
50年代,西藏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今天,提高到67岁。医疗网正在逐渐覆盖西藏全境。
50年代,西藏经济几乎一片空白,GDP仅为4000万美元。今天,西藏的GDP达到45亿美元,人均达到1500美元。在就业和教育等方面,藏族享受着许多优惠政策。从50年代以及此前的很长很长时期,西藏的人口一直徘徊在100万。今天,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已经达到280万,其中265万是藏族。西藏人口的增长,充分印证了西藏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好。
了解了这些事实,你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对西方指责中国在西藏实施压迫和违反人权感到困惑不解。我们深知,我们要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推动西藏的继续发展。我希望你们根据事实得出自己的判断。当然,最好是亲自到西藏和中国来看看。
中美关系不仅对现在,而且对我们的下一代都至关重要。我们不能让误解之墙横亘在两国人民之间。我们必须心平气和地探究事实,对我们的分歧,要充分沟通、相互理解和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必须不断向前发展。
中美两国利益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在一些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上,如核武扩散、反恐、能源安全、环保、气候变化和国际金融秩序等,中美的协调与合作有着极大的迫切性。此时此刻,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致力于塑造一个新的健康、稳定、合作的中美关系。这才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
哥大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东亚研究所在中国研究方面享有盛名。哥大应该以更加智慧、更加开放、更加积极的姿态,在推动中美友好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