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汹涌壮美的黄河哺育了英雄的中华儿女,创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赞美黄河,写下了不朽诗篇;多少英雄伟人歌唱黄河,留下了千古绝唱。
感受黄河汹涌澎湃之势,体验黄河奔腾不息之魂,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仰慕之举。记者从省交通厅了解到:北京奥运会期间,山西将向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员和嘉宾推出若干条具有山西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吸引国内外旅客来晋旅游。其中黄河风情游是这些线路中最具中华文明底蕴的旅游线路,也是惟一的一条水上旅游线路。
北京奥运,拉近了黄河与世界的距离。
奥运期间,黄河风情游必将成为山西奥运旅游的精中之品、热中之热。
黄河流经山西1000多公里,是山西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重点水域。具体承担黄河水上交通监管任务的机构是山西省地方海事局。这是一个国家法律授权的水上交通安全执法机构,俗称水上交警,主要负责全省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和船舶检验,水路运输管理,航道行政管理,水运工程建设规划管理,防止船舶污染,提供航行保障,以及依法对公园、水库、风景区水域中的旅游运输船舶和乡镇船舶实施安全监督和业务指导。近年来,全省地方海事局围绕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与旅游,不断创新和完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认真解决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使监管条件逐步改善,监管环境进一步优化,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水上交通安全连续三年没有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省地方海事局被中国水上搜救中心评为“全国水上搜救先进单位”和“先进集体”,被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文明和谐单位,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评为先进单位,并荣记集体一等功,被省交通安全生产委员会和省交通厅分别评为安全生产管理先进单位。
抓管理,打基础,水上交通监管能力明显提升。抓依法行政,理顺安全监管体制。2007年6月10日,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山西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办法》。这是我省第一部关于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政府法律规章制度,它的出台,进一步理顺了我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交通、海事部门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中的职责,保证了海事机构、人员经费,对进一步加强我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维护水上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抓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以宣传贯彻《办法》为契机,省地方海事局将安监、船检、运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汇编成册,下发全省海事系统遵照执行,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制定了《海事管理正规化建设规范》,在全系统开展了海事管理正规化建设;建立健全了局机关78项基本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海事部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组织开展了《山西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机制研究》,课题已通过科技评审,被专家评为国内先进水平。
抓工作落实,提高执行能力。省地方海事局与各市局、市局与各县处层层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并督促7个有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任务的市建立了市政府、县政府、乡镇政府、村委会、船主、船员六级乡镇船舶安全责任制,明确了责任和任务,有力地保障了各市水上交通安全。同时,他们还加强了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严格执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安全检查责任制,并对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进行登记和反馈,限期进行整改,保证了制度落实、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实。督促县乡政府配备了乡镇船舶管理员,加强了现场监督,解决了部分渡口失控失管的问题。
抓专项整顿,建立长效机制。这几年,省地方海事局所扎实组织开展了低质量船舶、渡口渡船、渡口改造等专项整顿,2007年6月,由交通部等国家四部委组成的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验收组对我省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验收,认为我省治理工作措施得力、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给予我省99分的高分。此外,省地方海事局还狠抓了水上应急救助机制建设,提高了应急救援队伍快速反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实际救助能力。
抓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省海事局与浙江海事局开展了结对子活动。省海事局以此为契机,与浙江海事局人员培训、干部挂职锻炼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去年,省海事局选派11名执法人员赴浙江海事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业务培训;全省船检人员分批分期赴西宁、广东进行短期学习;水路运输业务人员赴山东进行实地学习考察。此外,省海事局还于去年举办了由各市地方海事局长、具体承办人和机关有关人员参加的船舶检验发证管理系统和内河船员管理系统培训班,举办了全省海事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班。据了解,仅去年一年全省海事系统参加各类培训的人数就占到了全省海事人员的一半以上。去年8月份,浙江海事局船员处和有关院校负责人到我省招收了16名海员赴浙江进行就业前培训;通过学习培训,我省海事人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为提高海事管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全省39个有海事机构的县将全部装备海事执法车及救助器材。”
山西省地方海事局局长牛世骏告诉记者时难掩激动之情。
的确,为了加强基础装备,省海事局一班人不知道想过多少办法,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我省通航水域共1156公里,监管大中型水库、湖泊39处,共有监管船舶1000余艘,通过检验的运输船舶225条;渡口132道,其中政府批准设立的94道,自然渡口38道。目前,全省有7个市39个县设立了专门的海事管理机构,共有海事人员220名,其中执法人员139名。近年来,在省交通厅的关心支持下,已经有七个市局装备了7辆海事执法车。省交通厅还专门为省海事局增加了安全补助经费,有力地提高了我省海事执法水平。
正因为山西省地方海事局工作突出,交通部将去年“航海日”活动中的黄河和谐采水任务交付给了山西省地方海事局,省地方海事局不辱使命,按时将黄河水送达航海日主办地青岛,与来自地球板块和我国著名江河湖海之水共同送到大海,充分展示了山西海事人的精神风貌。
展望未来,信心百倍。据了解,省地方海事局目前正在制定我省的海事发展五年规划,将初步设定发展蓝图,逐步达到制度健全、责任到位、装备精良、设施完备、队伍精干、作用明显、船舶先进、秩序规范、保障有力、率先发展的良好水上交通安全局面,有计划、分步骤的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使我省的海事事业有目标的前进,为实现“三个海事”,做好“三个服务”,推进我省海事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郭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