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根据《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北京所有体育馆、商场营业厅、出租车等10类公共场所将禁止吸烟。据悉,北京市控烟检查员将从6万人扩容至10万人,对于违反禁烟规定的个人可处以10元罚款。中新社发鲁谷 摄
——这就是北京市开始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面临的“前线态势”。毫无疑问,这是一场“不对称战争”,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这些劝导员是如何的势单力薄、如何遭遇抵触和奚落。这场烟雾四处的争夺,注定是以劝导员的疲惫不堪和不被理解为标志背景的。
作为一个例证,在今年5月1日《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的若干规定》执行之前13年,就曾出台《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终因无法有效执行而形同虚设。现在北京市再出台新规,显然不想再磋跎一个13年。
在北京所指的“公共场所”中,光餐饮点就近5万家,其中不少因为面积小而根本就不具备设吸烟区的条件。其实更大的阻力来自这些“公共场所”自身:在面对劝阻顾客吸烟还是做成生意的选择面前,很少有人会自觉站到禁烟者一边。当然,这次北京市禁烟规定同样要约束责任单位,即有“个人10元,责任单位1000到5000元”的处罚标准,但还是不能让这些单位冒着人气减损的危险去得罪烟民们。
说到处罚,“个人10元”显然太不具备威慑力了。发达国家对于禁烟,有重罚纠风的做法,行之有效:法国禁烟法规定,从2006年1月1日开始,一个顾客在餐馆吸烟,罚450欧元,店主罚750欧元。
现在有不少人是主张这种重罚的。当然,这种重罚罚起来很干脆,而且肯定有立竿见影之效。但以目前我们的社会发展程度和大众文明健康意识而言,如果仅以这种硬弓硬马的重罚来对付个人色彩更浓的吸烟行为,也许并不是现阶段唯一选择,在执行的实际效果上也还需检验。在适当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全面推行、提升大众的健康、文明理念,讲究一点“诛心”之术,可能更为重要。就像系安全带,如今我们大多数人都自觉执行了——注重自己和他人安全,已使之成为习惯,而不是为了避免5元罚款。
在北京之后,禁烟令可能将在更多城市推行。而目前看,绝大多数地方都还没有在软硬件上做好准备。这注定了以后的禁烟行动绝对是难啃的骨头。如何在照顾多数人的利益的同时,又让禁烟行动起到真正提升文明健康意识的功用,让烟民们“咸与维新”,这的确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周葱) (来源: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