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鼓励上市公司以积累解决资金需求
今年以来再融资申请家数为历史最低,中国平安尚未申报融资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再融资的有关制度,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日前对记者表示,证监会将研究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多渠道资本补充机制的政策,鼓励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自我积累的方式满足企业筹资发展的需求,而不是向市场伸手要钱。
这位负责人表示,融资功能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目前市场之所以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反应强烈,究其本质还是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导致市场认为再融资就是圈钱。而公司治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相对较低,投资者对企业管理层怀疑、不信任程度更高。因此,中国证监会将推动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加上市公司透明度,促使上市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利益日趋一致。
至于对再融资的具体监管,这位负责人表示,监管部门有基本的判定原则,但不会具体到给每一个公司做裁判,因为这既超出监管能力,也超出了现有制度安排对监管机构的要求。
权威专家也指出,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阶段,对资金的需求是不同的,监管层很难对其提出统一的要求。作为市场的组织者,监管部门所能做到的是尽量提供合适的监管要求,支持各类投资者参与公司的决策过程,支持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促使管理层有一个更好的决策机制和环境。同时也需要从多方面努力,由市场各个主体各司其职,形成一个有秩序的市场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市场的约束作用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影响已日益加强。虽然有多家公司公告了再融资安排,但据统计,截至4月底,目前报到证监会审核的只有40多家,是历史上的最低水平,数量只有去年的1/3。其中,中国平安的再融资申请目前还没有申报。另外,在已经核准的上市公司再融资申请中,由于市场的波动,实际发行的只占20%。
为进一步完善再融资的有关制度,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还对记者表示,下一步将考虑鼓励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自我积累的方式筹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一些上市公司通过事先沟通的方式,与公众股东在分红问题上达成共识,明确在公司股票上市的最初几年内公司不分红,利用公司盈利通过自我积累的方式满足企业快速扩张期对资金的需求,这些经验可以借鉴。他特别提到,一些金融类公司在扩张阶段,受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对资本有非常大的需求。但对资本的取得不仅可以靠发行股票,还可以通过发行次级债或通过自身的盈利积累来补充。通过多渠道解决企业资金需求,可以让市场小股东更有信心。
对于市场关注的大小非减持问题,该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中所说的“大小非减持”表述为“大小非解禁”更准确,因为解禁并不等于减持,二者还有一步之遥,并且这一步很大。解禁是从限售状态到流通状态,是解除限售的禁令,并不是减持,也并不是股票解禁就会卖出。并且证监会在发展机构投资者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政策取向就是希望大的机构投资者能够长期投资,参与企业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大小非解禁不能作为判定市场冷热的依据。(记者肖渔) (来源:人民网-《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