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布满老茧的手 |
老李在研究汉字 |
老李的学习箱 |
来源:大连日报
普兰店猜字王只要看汉字一眼 便可说出笔画多少
在李香山眼里,复杂多变的汉字,不过就是由一个个不同的数字组成的“积木”,只要看上一眼,便可脱口说出汉字的笔画是多少。日前,记者闻讯来到了普兰店市同益乡蒿房村关屯,见识了这位快速辨别汉字笔画数的“奇人”。
说形解字
初见李香山,很难相信眼前这位中等个头、面色黝黑的54岁农家老汉,竟是传说中的“奇人”。李香山仿佛从记者的眼神中读出了一丝怀疑,便淡淡地一笑:“请你写个汉字吧。
看着记者吃惊的表情,老李便介绍起他的辨字笔画的诀窍。原来,在老李的眼里,所有的汉字就好像是由几个数字组成的,每看到这些汉字,他的头脑中便会显现出不同的数字,而所有的汉字中,又有90%的字可以看成是由两个数字组成。老李解释道:“比如‘攀’字,可以看作是上下两个数字组成,分别是12画和7画,加起来就是19画;‘赣’字左为11画,右为10画,相加为21画;而像‘墙’字,则复杂一些,由3部分组成,是3画+5画+6画(左+右上+右下)。”接着老李又作了进一步地解说:“汉字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往往容易混淆,‘离’字是10画,‘禹’字是9画,半包围里面的区别很微小,容易造成误判;‘解’字是13画,‘舞’字是14画,这两字的右下部分很相似,极易弄混;再比如‘悉’字是11画,‘采’字是8画,这两字的上半部分的差别就十分微小;而‘泰’则又是另外的情况,它的下部不是‘水’,故笔画为5画+5画。”
心中有数
老李的“绝技”让人称奇,那么,他是怎么练成的呢?是靠死记硬背的吗?对这一说法,老李哈哈地笑起来:“多如牛毛的汉字,这可不是背得起的。”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老李到10岁才上学读书,不知是天生的数学天赋,还是对汉字着了迷,孩提时便研究起笔画来。渐渐地,不知在什么时候,他惊讶地发现,只要随便拿出一个汉字,自己就可以马上说出笔画数。
通过记者近距离地观察,老李确有数学天赋,这不光体现在汉字上,就是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计算题,他也能通过自己琢磨的速算法,很快地得出准确答案。“秘诀”一是将乘法转化为加法计算,二是将运算尽量转换成10以内的运算。比如苹果2.8元/斤,卖了3斤3两,这一题看似简单,可用乘法来算就很慢,快速算法是先算斤后算两,二者相加很快得出9.24元;比如某物品0.17元/斤,卖了17斤,快速算法是先看作0.2元,17斤就是3.4元,再减去多算的0.51元,就能很快得出2.89元;再比如玉米0.75元/斤,卖了18,000斤,可以先看做是卖了1斤8两,再按照2斤减去2两、扩大相应的倍数这一步骤,就可以很快得出正确答案。
提起这些速算法,老李说不是从课堂上学来的,也没看过什么数学书,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因为家庭的变故和遭遇,他的读书生涯时断时续,仅仅维持了3年多时光就画上了句号;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他的自学之路却如磐石般地坚持了40多年,从没有止步。
奇人轶事
记者先后采访了老李和他的妻子及身边的亲友,在倾听间,一朵朵生活中的小浪花飞溅而出。
一箱啤酒的故事。李香山年轻时在大连的一家工厂打工。一天,有位工友在看武侠书,一个“谧”难住了他。“这个字念 m i,12画。”李香山脱口答道。这样快地说出笔画,显然让对方不相信。一查验字典,果然正确。工友不服气了:“行啊,真能蒙。这样吧,我说30个汉字,你要是都猜对了笔画是多少,我就请你喝一箱啤酒,怎么样?”“好啊,不过我告诉你,这可不是蒙的。”结果,30个汉字,全部让李香山不假思索地说对了笔画,这一下,可把大伙给镇住了。于是,在一顿碰杯之后,“猜字王”的称号不胫而走。
一段爱情的故事。直到今天,16年前的一幕还清晰地映在李香山的妻子王殿华脑海中。那时,王殿华在乡下卖鱼。有一次,每当卖出一份鱼,站在身旁的李香山便立即报出价钱,这让王殿华惊呆了。由此李香山结识了姑娘,并渐渐地赢得了她的芳心。
一本字典的故事。熟悉老李的人都知道,在他随身携带的包里,肯定有一本字典,尽管已经破损泛黄,却是他的“武功秘籍”。没事时,他总会翻出来,仔细地研究一番。在儿子小的时候,他也指着字典的字,让儿子认识,可有一次,儿子却把字典给撕碎了几页,老李心疼地把字典粘补好,至今还带在身边。
采访结束时,老李向记者透露了两个心愿。一是希望能够参加相关的比赛,如电视挑战节目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汉字、喜欢汉字,让人们能够规范汉字的书写;二是希望能够有一个交流的机会,完善自己的速算法。
侯双龙 盖永波 郭城驿 本报记者石家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