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举起民族核电的新希望
——来自中核集团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的报告(上)
杭州湾畔,中核集团旗下的秦山二期核电站扩建工程正在紧张进行。夏建军摄
杭州湾畔,中核集团旗下的秦山二期核电站扩建工程正在紧张进行。
再过4年,这里将新添两台国产65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中国核电事业自主发展的宏伟蓝图上,一个新的跃进坐标日渐清晰。
在这个中国核工业“二次创业”的前沿基地,新一轮扩建工程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全面掌握改进型第二代压水堆核电站的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促进核电产业的自主化,并为第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工作打下基础”。
国产化是发展核电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荆棘遍布的坎坷之路。相比而言,秦山二核的建设难度堪称国内核电站建设之最。
从浇灌第一罐混凝土到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再到正在进行的3号和4号机组扩建,秦山二核以安全托举起民族核电的希望,用非凡的勇气与坚定的执著共同打造出一个享誉世界的平安秦山。打造核电自主化品牌
1964年,中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40年后,秦山二期核电站顺利建成。
在中国民族核工业发展史上,秦山二期核电站有着与原子弹成功试爆几近相同的意义。从此,中国的民族核电正式确定下自己的发展方位。
作为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第一座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核带动了中国整个核工业的运转链条。
“核电站是高技术集成项目,自主发展核电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只有自主发展核电,才能不受制于人。”中核集团核电秦山联营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杨兰和说。
引进核电站固然是一条捷径。但是,无论花多少钱,都不会有哪个国家肯于卖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只要“命门”掌握在人家的手里,人家可能随时卡住你的脖子。中国要想实现核电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为了中国民族核工业的未来,秦山二核坚定地走上了核电国产化的艰辛道路。
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这不仅仅需要扎实的技术功底,更需要执著的精神与过人的胆识。
杨兰和至今记得,在秦山二核工程安装“心脏”设备———反应堆压力容器的过程中,由于设备“接口”问题,需要对几十根导管进行改造。向外国同行咨询报价,开口都是十几万美元。人家还一口咬定:你们自己改不行,太危险,会出问题!
面对高得离谱的报价,业主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广泛听取现场各方的意见后,认为中国人自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结果,仅仅花了2.5万元人民币就顺利地将该问题处理好。
在秦山二核的建设过程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杨兰和感慨地说:“如果我们不相信自己,不去尝试创新,就会永远受制于人。”
“执著”与“敢干”,这是秦山二核创业者共同拥有的职业精神。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秦山二核为中国的核电事业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2002年4月,1号机组正式运营,当年发电34.9亿千瓦时,负荷因子为74.9%。
2004年5月,2号机组正式运营,当年发电40.4亿千瓦时,负荷因子为98.7%。
与最初设计值65%相比,两个机组的负荷因子指标大大提高。更为重要的是,电站单位建造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远低于国内同期引进的核电站。与此同时,在核电站堆芯设计、安全壳内布置等300多项核心技术上,秦山二核进行了诸多创新和改进,自主设计率达到90%以上。
在“执著”与“敢干”的背后,是秦山二核建设者对于安全的不懈追求。守护核安全的生命线
安全运行是世界上所有核电站最关注的问题。没有安全,核电站的广泛应用便无从谈起。面对海内外同行猜测和怀疑的目光,核安全更是成了秦山二核建设者必须死死守护的一条生命线。
从厂址选择、初步设计及文件审评这些前期准备开始,秦山二核就把“本质安全”置于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设计过程中,秦山二核全面考虑安全性能,优先选用安全系数高的先进机器设备,严格实施纵深防御、多道屏障、多重保护的原则,充分考虑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中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意见及各项安全对策措施。
在安全文件审评环节上,秦山二核严格执行国家对民用核设施在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的全过程中实行核安全许可证制度的有关规定,提早进行安全评价,把好源头。
在施工建造和设备安装调试环节上,秦山二核严把施工及安装质量关,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各级网络进度计划。
……
毋庸讳言,与引进国外成熟技术相比,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和自主运营就要面对更多的复杂情况。
但是,秦山二核的建设者们清楚地知道,既然选择了国产化的道路,就必须直面那些随时可能遇到的难题,就必须为了核电站的安全而倾注更多的心血。
建造反应堆厂房内壁钢衬里的截锥体,首先需要把10多块钢板构件焊接起来。这些钢板和焊条都是国内刚刚研制出来的,用在核电站施工中还是第一次。
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现场焊完后进行探伤,合格率竟然只有40%。把焊条制造厂的人请来焊,效果也不行。如果这些特制的钢材和焊条最终无法使用,整个工程就得停工半年!
危机面前,秦山二核的建设者们没有气馁。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出现问题的症结,原来是立焊和平焊的操作需要改进。很快,难关迅速突破,工期顺利推进。
杨兰和坦诚地说:“由于设计、材料和施工方法都比较成熟,引进核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很少遇到类似的问题,精神压力自然要轻许多。但是,既然秦山二核已经选择了国产化的道路,我们就要有勇气解决横亘在面前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为民族核电事业的发展清除障碍。”
这是一项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事业。这是一项勇敢者的事业。作为民族核电的先行者,涉及安全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天大的事”。按期完工重要,工程安全更重要。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纰漏,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民族核电事业的命运。
安全壳穹顶吊装是核电站工程建设的关键节点。秦山二核1号机组安全壳穹顶整体吊装施工即将开始的时候,相关单位突然提出安全壳的重量超出了吊车的起吊能力,要求将安全壳穹顶更换材料并重新加工。
这一刻,秦山二核的建设又一次陷入了两难选择———重新加工,工期就要拖延半年;如期吊装,有出现倾覆事故的风险。
抉择之际,秦山二核决定重新精确测算穹顶重量。测算结果显示,相关单位给出的穹顶重量为理论估算值,并不十分精确,经实际计算,穹顶重量并未超出吊车的起吊能力,整体吊装应当没有问题……随后,吊装一切顺利,顺畅如行云流水。
1号机组如期投入商业运营,严峻的考验却远远没有结束。
在2号机组役前检查时,国产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出现焊缝缺陷,直接影响到机组按期装料投运。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压力,秦山二核积极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从制订返修方案、考察承包商、签订合同到现场执行,完成全部补救措施仅仅用了90天,终于抢回19个月的建设和调试工期。
科学就是创新,创新离不开大胆尝试。但是,秦山二核的每一次创新尝试,都是建立在尊重科学的坚实基石上,始终牢牢守护着核安全的生命线。
中国的民族核电事业,就这样打下了最牢固的安全基桩。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恪守开放透明、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秦山二核自觉接受国家核安全部门的监督管理,主动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汇报相关信息内容,依照规定适时向社会公布电站相关信息,保证公众应有的知情权,消除公众的“恐核”心理。
“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评估团要来了!”
消息像风一样传播开来,所有关心秦山二核的人们都心里捏了一把汗。
按照国际惯例,新建核电厂一般运营三四年后才邀请WANO专家进行评估。此刻,秦山二核1号机组刚刚运行一年,从设计、建造、调试、运营到维修全部由国内自主完成,缺少丰富的核电建设经验,肯定有不如人意之处。
从领导到同行,好心的人们一再劝说:“这么快就邀请WANO评估团,肯定是要"露丑"的,这对秦山二核有什么好处?稳定运营一段时间再来评估,你们的面子上还有光彩,这也符合国际惯例嘛。”
秦山二核的决策者固执地摇着头。在他们的心中,几经磨难方才建成的1号机组就像是自己的“宝贝孩子”,需要自己倾注一种理智的爱。为了“宝贝孩子”更加健康,露一点丑算得了什么?及早发现国产核电的弱项、缺点和不足,这才是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态度!
2003年3月,WANO专家对秦山二核1号机组进行为期20天的全方位评估,高度评价了秦山二核的辐射防护和应急水平,同时提出了21个有待改进的方面。
正是这样异常严格的评估,极大地提升了秦山二核的整体管理水平,让全体员工的工作作风变得更加严谨。他们深有感触地说:“评估发现的问题,显示出我们平时工作存在着许多不足。恰恰是这些点滴不足积累起来,拉长了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我们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通过秦山二核的建设和运营,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商用压水堆核电站的科研、设计、设备制造、建筑安装和调试、运行体系。检测结果显示,秦山二核的污染物排放量为零。与同样规模的火电厂比较,每年节省300多万吨燃煤,减少排放14万吨二氧化硫、1206万吨二氧化碳和大量煤灰。
“坚定建设核电信心,挺直民族核电脊梁。”这是人们给予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秦山二核的崇高评价。
如今,秦山二核扩建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与此前运营的1号机组和2号机组相比,3号机组和4号机组的建设难度更大。压缩到60个月的工期,设备国产化率从55%到70%的提升,1000多项设计改进……责任又一次重重地压在秦山二核建设者的肩头。
风急浪险,征途漫漫。设备国产化率从55%提升到70%,远远不是数字多少的“量变”,而是一次决定民族核电能否跃进世界先进水平的“质变”。
……
展望未来,杨兰和充满信心:“两台机组运行、两台机组扩建,这是秦山二核必须同时承担的两大任务,也是我们共同打造平安秦山所必须接受的严峻考验。请所有关心中国民族核电事业的人们相信,秦山二核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