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周时间的紧张角逐,第六届VC.杯专业青少年大提琴比赛“五一”前在北京辅仁音乐学校落下帷幕。获奖选手音乐会上,获得青年组第一名和中国作品演奏奖的中央音乐学院学生梁肖,再一次声情并茂地演奏了组委会指定的中国新作品《林冲》,他的指导老师,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大提琴学科主任、大提琴学会秘书长娜木拉静静地坐在台下,细细地品味着音符的流淌。
曾获得第一届全国室内乐弦乐四重奏比赛第一名和中国作品优秀表演奖,并以大提琴首席的身份随亚洲青年交响乐团巡回亚洲演出多年的经历,让娜木拉深刻地体验到比赛和演出对乐手成长的巨大推动,“登上舞台是每一位学琴人的梦想,这个梦想会带给孩子们无法在课堂上得到的灵感和启发”。在娜木拉看来,舞台是最好的老师,和枯燥的日常练琴相比,艺术表演更能给孩子们带来兴奋、震撼和欢乐,而国内最具权威的大提琴赛事VC.杯专业青少年大提琴比赛已经延续了20年,根本出发点就是为学琴的孩子提供一个交流和提升的机会。
近几年,香港的李垂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毕业的赵静、田博年,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何思昊、吴志豪接连在国际大提琴高端赛事上获奖,给中国大提琴从业者以极大鼓舞。随着旅美华裔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王健等闪亮登台,大提琴这件平常乐器更是从乐队中“跳”到了舞台最耀眼的地方。
“一次比赛就是一次提高。”组委会名誉主任、著名大提琴家司徒志文表示,光有个别尖子在国际上得奖不行,必须有一批优秀者出现,中国的大提琴教育才算是真正和国际接了轨。
作为当代驰名的艺术大师罗斯特洛波维奇的第一个中国学生,将世界经典名作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介绍给中国听众,并将中国大提琴作品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位中国演奏家,在司徒志文的印象中,从1988年大提琴学会主办第一届青少年大提琴比赛到今年的第六届,20年来,参赛选手的演奏水平明显提高了一大截。她认为,在本届比赛中,很多选手都选择了和国际比赛完全相同的高难技巧的曲目,演奏水平和国外选手的距离在逐步缩小。
最令司徒志文感慨的是,此次比赛不但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大提琴的学生,也得到了同行们的空前支持。除了俞明青、娜木拉、陈圆、陈九鹤、马新桦等国内大提琴界的学科带头人和演奏家,张力科、赵静等活跃在国际大提琴舞台上的艺术家也专程从海外赶来,出任此次比赛的评委,并在赛后和参赛选手们交流,即使中途被淘汰的选手,赛后也一样能得到面对面听专家评委点评的机会。
“从花腔女高音到特殊男低音,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大提琴是以其最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它的音域宽广,其音色与人声最为贴近,是乐器中最具人性化的一种,无论中西乐团还是戏曲乐队都需要它。”说起陪伴自己大半辈子的大提琴,司徒志文感慨良多。
“上个世纪40年代,当时中国会拉大提琴的扳着手指都能算得出来。可现在有些地方光业余考级的就有几百人。”但是和钢琴、小提琴、古筝等几十万学琴大军相比,大提琴学琴人数仅两万余人,通过比赛普及大提琴教育,鼓励孩子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司徒志文欣喜地看到,从幼儿到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大学再到研究生“一条龙”的教育体系和空前规模的音乐艺术教育网络目前已经形成,“只有塔座更坚实更广阔,才会有更高耸的塔尖。”司徒志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