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柯志雄
金色白酒
5月6日,黄酒厂商古越龙山(600059)宣布多个主要产品提价,总体平均涨幅约10%。其中供外贸出口的绍兴酒、果酒、大灌酒自3月起最高提价14%。消息一出,古越龙山A股盘中涨幅超过5%。
此前一天,5月5日,沱牌曲酒(600702)公告称,从5月1日起,该公司的“舍得系列”酒对外售价上调10%-15%。当天的A股市场上,酒类板块除老白干酒下跌1.67%外,其余24只个股全线飘红——上涨3个百分点的沱牌曲酒,在其中也只排到涨幅第十位。
这只是2008年日历上密密麻麻标注的酒类公司提价记录的最新部分——此前,贵州茅台于1月12日将经销商合同价格平均提升19%;山西汾酒于3月12日宣布部分产品提价8%。
对于这一波白酒提价潮,在多年研究酒业的天相投顾分析师施建刚看来是在意料之中。“即使是目前在高端酒中售价最高的茅台,依然有很大的提价空间。”他说。
这种提价空间之“大”,似乎已被时间所证明——根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统计资料的粗略计算表明,目前白酒的均价是10年前的3倍。
10年前的1998年,被认为是买方市场在中国正式形成的时点。消费品工业从此进入微利时代,10年间,价格恶斗和利润危机席卷各行各业,几乎所有竞争性行业的工业家们都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挣扎。
只有白酒似乎是个另类。在这个至今仍然拥挤着1.8万家酒厂的行业里,提价总是成功地赢得市场的认可。
“产品结构调整的成效在白酒行业尤其明显。”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在解释这一产业异象时认为。白酒业正在进入“更高价-更高利润-更好的行业整合有利位置”良性循环,这蕴含着未来更大的成功。
10年涨价2倍
“五一”假期后的成都依然热闹。但在一个多月前熙熙攘攘的糖酒会结束后,城西的假日酒店、洲际酒店,以及两家酒店对面的新国际会展中心已冷清了许多。
至今举办了78届的全国糖酒会,是计划经济时代物资调配统制系统中的重要一环。随着后来的市场化转型,其他行业的全国交易会都已凋零,糖酒会成为硕果仅存的“长寿之星”。行内人士都清楚,糖酒会尽管名以“糖”为先,但它的“长寿”其实全靠酒在支撑。
沱牌曲酒在假日酒店进门左侧包了一个醒目的位置,几个树着白色容貌耳朵的迎宾小姐做嫦娥扮相,玻璃上是醒目的广告语“中国上乘智慧”。离这些“嫦娥”不远,另一家厂商的迎宾小姐手捧封面印着自家广告的杂志,上书:“很久很漫长。”
而贵州董酒则在展台附近的标牌上摆着几份据说是有关部门的文件,以证明“国密董酒”的生产工艺属于“国家机密”。
“从这次会上的情况看,今年白酒的营销战比过去任何一年都要激烈”,一位参加过十多次糖酒会的浙江经销商告诉记者,“斗来斗去,无非就是抢眼球,而抢到眼球才能卖上好价钱”。
这个“好价钱”,看起来似乎没有上限。招商证券的朱卫华在4月初撰写的《白酒行业:竞争格局分析见闻录之二》保留了糖酒会上泸州老窖定制酒试销的一个细节——800坛青瓷瓶装酒,每坛5斤,售价3万元,销售一空,收入2400万元。封坛酒拍卖结果:9坛酒,90斤,拍出了409万元。
广告肉搏背后是更深层次的品牌营销战。
今年1月15日,新年祈福音乐在天下四绝之一的广德太极洞响起,五行旗开道,酿酒师将946坛“古井淡雅原酒”抬入太极洞景区内的壶天宫内进行二次发酵。
在白酒业内,古井贡酒一度表现疲软,而现在,它也像其它同行那样,不放过一切炒作品牌形象的机会。3月底国家工商局商标局推出2008年认定的驰名商标,40多个产品类别,总共才评出136件,光酒一个类别就有7个,其中白酒有5个。
券商的行业分析师们普遍认为,白酒企业的高利润率来自做品牌,一旦树立起了高端品牌形象,好的价钱和利润就都不愁了。
在沪深股市目前已公布2007年报的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连续4年销售毛利率在50%的公司有65家,其中来自贵州茅台、山西汾酒、酒鬼酒和水井坊等大品牌白酒厂商,全部位于前20名。
“U”线上的升级标本
从1996年至2007年的12年,从白酒行业的产量是一条U型曲线,前6年抑——产量从1996年的800万吨历史巅峰一路下滑到2002年的323.6万吨,后6年扬——产量缓慢地回升到2007年的将近500万吨。
《中国经济年鉴》显示,白酒产量在1996年达到建国以来的巅峰后,1997年白酒企业(不计家庭作坊)有4.5万家。如今,全国白酒企业剩下1.8万家。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雨柏认为,U型曲线的下行部分促使行业的竞争攻略在过去几年中改变了,由“总量扩张型”变换为“结构调优型”,走了一条产业升级之路。
古井贡酒股份公司总经理刘敏赞同这一看法。“白酒行业过去10年是结构调整的过程,按吨计算的销售量下降了,但单价和利润率不断上涨”,刘敏说。
刘敏在1999年出任西凤酒董事、总经理,多年亏损的西凤酒在当年扭亏为盈,次年销售即超过3.4亿元,利税增加8成。刘敏说,这依靠的正是产品结构的调整。包括刘敏在内的酒业经理人,都将酒业产生利润的作法固化为——靠高端产品树立品牌定位,靠中端产品产生利润大头。
在白酒产品中,高中低档白酒的产量和利润分别呈“金字塔”和“倒金字塔”形。一些行业研究报告认为,高档酒的比例约为20%,但创造了约占50%多的利润;中档白酒的比例和利润均约为35%;低档酒比例最大,但创造利润最小。
在古井集团北京品牌实验室首席顾问李青看来,白酒行业的兴盛得益于各酒厂在细分市场下的错位经营和各树一帜:“从技术路线的选择看,茅台代表酱香独步天下,五粮液代表浓香型多粮工艺笑傲江湖,泸州老窖代表浓香型单粮工艺稳居高位,西凤酒代表凤型称霸西北,汾酒代表清香再次雄起,而酒鬼代表兼香跻身正统。从品牌文化的经营路线来看,五粮液走商业文化之路,水井坊走奢侈文化之路,二锅头走老北京文化之路,西风走婚庆文化之路,金六福走幸福文化之路。”
成功的品牌营销带来酒价上扬。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表明,1998年,全国白酒产量585万吨,行业销售收入476亿元。10年后的2007年,白酒产量下降到494万吨,销售收入反而增加到1242亿元。大略计算就可看出,白酒的均价是10年前的3倍。
而利润增幅更远高于酒价的升幅。在去年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召开的三届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理事长王延才将2006年和2005年的数字做了对比,他认为:“产品结构调整的成效在白酒行业和名白酒企业尤其明显,白酒行业产量增加50万吨,销售收入增加250亿元,利税合计增加45亿元。”
酒价与资本整合时代
在这10年里,比之竞争更为惨烈的家电业,白酒行业的环境仍算优越:1992年中国家电行业有4万多家企业,到2007年只活下来100多家。
但即使如此,以市场集中度描述产业结构变化的“贝恩分类法”来看,过去几年中白酒行业市场份额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表现已很明显。1998年前五大白酒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不到2成,而到了2004年,行业前五大企业所占份额翻了一番,剩余的数以万计的企业争夺剩下的不到6成的市场。
“白酒产业进入门槛比较低,退出门槛比较高,小厂不规范缴税,仍然可以活得不错”,张雨柏认为,白酒的“高利高税”使得地方政府竭力扶植本地的白酒企业,“哪怕出问题,还想把它救活。”
地方小酒厂不愿退出,注定了这个行业的整合需要用资本“赎买”。
因此,在张雨柏看来,未来白酒行业的产业升级攻略将进一步从“结构调优型”改换到“资本整合型”,而一旦整合开始,市场份额有可能还会进一步集中。
“这两年对于食品饮料来说,都是好年景,但我倾向于接下来增速会放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认为提价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充实资本,使得在行业增速放缓之前加强整合能力,“提价会大幅提高利润率,相应地市盈率也会降低很多,股价容易显得偏低,更容易吸引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