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兰州市民最后一次乘坐即将停运的无轨电车 |
5月5日上午,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市民刘芳专门去乘坐34路无轨电车。“今天是兰州无轨电车(31路、33路、34路)运行的最后一天,来坐一下算是留个最后的纪念吧!”
兰州公交集团决定,从今天起,该市内的三条无轨电车将正式停运,取而代之的是100辆12米长、低地上车踏步、燃气节能环保型的新型豪华型公交车。自此,从1959年正式投入运营的无轨电车,将载着它与这座城市50年的深情彻底退出兰州公交的历史舞台。
市民:深情“道别”无轨电车
“今天心情特别复杂,最后一天了,恨不得每班多跑两圈。”眼看着自己开了多年的无轨电车即将停运,31路电车驾驶员陈桂英百感交集。
说起电车的停运,45岁的陈桂英是继2006年32路电车停运后第二次经历,“有感情、舍不得”。
48岁的驾驶员刘艳开了28年电车,用刘艳的话说是从小姑娘变成了“老太太”。“这么多年了,就要离开了心里空荡荡的,兰州电车50年的历史,我经历了近30年,今天就是站好最后一班岗!”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兰州老市民昨天都专门去乘坐电车,有的还拍照留念。家住安宁区的陈大爷偕老伴专程到市区乘坐34路电车,他告诉记者:“听说电车马上要全线停运,我就是来乘坐最后一次的。”
政府:淘汰无轨电车四大理由
兰州为什么要淘汰无轨电车?5月4日,兰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给出了四大理由:
其一,兰州是两山夹一河的带状城市,东西长、南北窄,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东西向的道路资源极其有限。无轨电车受到线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导致道路资源利用上的浪费,尤其在道路开挖、拓建期间无轨电车便无法通行。
其二,电车耗电量大,运营成本高,运行速度慢,机动性差,市民出行受限,乘坐率低,空驶情况严重,长期亏损的局面难以扭转。
其三,无轨电车线网长、设施多,仅架线杆就有一千五百余根,附设在电车线杆的电信线缆更是杂乱无章,造成城市视觉污染严重,影响城市整体形象。
其四,无轨电车线网改造难度大,影响城市道路拓展,50年代建的电车运行设施超期服役,设备老化更新投入大,更新资金不足。
规划:无轨电车“命运”几经沉浮
其实,早在2006年7月,就有报道称,34路电车将要在2006年全部退市。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电车节能环保无污染,为什么要停运?”
迫于压力,34路电车取消之说不了了之。记者调查发现,早在几年前,兰州市规划局《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中就提到,“将来公共汽车和电车将按交通需要,逐年增设公共汽车路线和建设无轨电车路线,并逐步增加车辆。”
当时,有关部门也表示,将根据大力提倡发展绿色交通的思路,计划将兰州的无轨电车线路由3条增至9条。
在2006年召开的兰州市政协第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提交的“建议保留并发展兰州无轨电车”的提案顺利通过了审查。
然而,仅仅过去了两年,有关方面就改变当初计划,继而决定停运无轨电车。兰州市有关部门表示,无轨电车停运后,将保留其中的一至两辆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送往兰州市博物馆保存并展出。
质疑:取消环保电车目的何在
“现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而电车是最环保的交通运输工具,取消它到底目的何在?”采访中,一些市民对于有关部门决定停运无轨电车表示“非常不理解”。
据记者了解,北京、上海、大连、青岛等城市都保留了无轨或有轨电车,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连日来,来自兰州大学等高校的数十名“绿驼铃”环保志愿者,在兰州开展了“绿色出行,人人环保”宣传活动。同时,全国各地的环保志愿者都在“绿驼铃”网站上发帖,呼吁政府相关部门保留电车。
就在“绿驼铃”组织行动的同时,兰州市民也不断呼吁,希望能留住陪伴多年的公交电车。市民普遍认为,在当今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不应当取缔电车。
“就算电车线网是‘视觉污染’,但相对于电改气之后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哪个更称得上是真正的‘污染’呢?”对于有关部门停运电车的理由,市民陈先生表达了强烈的质疑。
法制网兰州5月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