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负责任的企业典范
——江苏电力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
引言: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创建和谐企业、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坚持发展,自主创新,勇担责任,服务社会,努力做负责任的企业典范,实现了公司科学、稳定、和谐发展,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今年抗冰雪工作中,江苏电力在做好自身防范、抢险、保供电的同时,率先全力支援南方灾区抗灾抢险,得到灾区人民的好评。4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江苏省电力公司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报告之一:承载发展的“动力责任”
2007年岁末,随着长63公里的500千伏三汊湾—龙王山变电站线路工程正式建设投运,南京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第一个实现了环网供电,主电网由“C”形变成了“O”形。长达180多公里的主电网线路像一条巨大的项链环绕着南京,大大提高了供电安全可靠性。至此,江苏电网已经形成坚强的“四纵四横”500千伏主网架结构。
这,只是江苏电网建设2007年完美“收官”的一个镜头。2007年,江苏电网在连续7年保持电网建设投资超过100亿元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完成建设投资227亿元,继续位居国家电网公司系统首位。这个数字,记载了江苏电网建设的辉煌。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和江苏省政府共同确定的江苏电网发展目标,江苏电网建设“十一五”后期每年将达到200亿元以上。
对于江苏省电力公司而言,把握江苏地方经济脉动,超前谋划,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动力,让电网承载“责任”,是最根本的追求。
超前谋划,助力江苏经济协调发展
2007年7月15日,随着洪泽朱坝220千伏变电站并网投运一次启动成功,江苏220千伏变电站完成了全省所有县级行政区的布点。
为呼应江苏产业布局的调整,适应苏南产业升级和苏中、苏北加速发展的趋势,同时满足徐州和沿海电源开发及承接山西等区外来电的需要,江苏省电力公司从战略高度出发,制订了“苏南尽快完善、苏中尽力加强、苏北加快布点”的电网发展新战略。
近两年,公司按照上述电网发展新战略,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电网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省内500千伏网架基本形成。
目前,苏南电网内部畅通,对外联络灵活;苏中三市500千伏地区网架初现端倪;苏北电网的规划格局已形成,随着徐连、沿海等工程的抓紧建设,苏北500千伏网架即将超前形成。
技改升级,节约发展
面对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拉动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势头不减的新矛盾,江苏省电力公司全面分析后认为,大规模的以新建电网为主的电网建设时代即将过去,以改造为主结合“增容、升压、换代、优化通道”的电网建设新时期已经到来,江苏电网必须走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子,将电网建设发展的重点放到技术改造上,以此促进电网的升级换代,提高全省的供电能力,进而节约建设用地,美化城市环境,实现江苏电网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节约发展。
一方面,加大投入、加快电网建设,每年完成投资电网建设超过百亿元,逐渐形成了以“四纵四横”的500千伏为主网架、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的坚强江苏电网。与此同时,特别注重挖掘现有线路和设备的潜力,有效提升其送电能力。
自2005年开始,江苏省电力公司连续两年组织实施500千伏电网的增容改造,总计提升500千伏输送容量160万千瓦。去年,省电力公司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组织实施第三期500千伏电网增容改造工程,完成了10条500千伏线路的改造工作,总计提高电网输送容量近400万千瓦;还加强对全省220千伏及以下电网的研究,积极采取措施消除苏南等地存在的局部“卡脖子”问题,加快组织实施了6条220千伏线路增容改造工程,又提高电网输送容量近40万千瓦。
“三沿”设计,新理念辅排大手笔
2006年8月12日,江苏电网又一输电大动脉沿海通道输变电工程开工。沿海通道的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沿海地区地理和气候条件的特点,采取了沿河、沿路、沿海岸线的紧凑布局,既充分节省线路走廊的土地占地,又能够抵御常规的自然灾害影响。
早在2005年,江苏省电力公司提出了电网“沿路、沿河、沿海”发展的思路。江苏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费圣英说,“江苏电网规划必须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有机衔接;线路走廊与交通规划有机衔接,尽量沿路架线,减少土地占用,降低工程造价;13个地级市城市电网规划与其城市发展规划有机衔接,主动将规划及项目建设纳入地方规划之中。”
这一思路适应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改变过去电网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存在的占用土地资源过多、跨越民房等设施较多、规划设计不够美观、消耗资源较多等问题,尽量少占用土地、民房,少消耗资源,实现规划设计的优化美化简化。
基于这一思路,公司在电网规划中尽量与江苏区域发展规划、交通规划、河流的自然走向等相衔接,路径选择不再固守两点之间走直线的设计原则,尽可能沿河、沿路,重复利用河流、道路两侧的隔离带空间,有效减少土地利用,便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规划的综合利用。
通过科学规划建设电网,公司节约了大量的电网投资,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土地等社会资源。据统计,仅2007年,江苏电网建设直接节约用地4200亩,还减少了对近4.5万亩土地的使用影响,创造了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和谐双赢的局面。
报告之二:节能减排全国领先
一个绿色的星球,不停转动,生机盎然。这是国家电网公司的标识,它在诉说着一个责任央企的追求:奉献清洁能源,服务和谐社会。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最大的省级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在建设资源节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道路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江苏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费圣英提出,电网企业在能源链条中所处的特殊位置,要求公司大力构筑跨发电、电网、用电三大领域的资源节约机制。近年来,江苏电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构筑起了发电侧-电网侧-客户侧的“全流程”节能链。2007年,江苏电网全年累计节约标准煤近24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近7万吨,总节能效益达15亿元。
发电侧:省下一座座煤山,换来碧水蓝天
发电机组“以大代小”,替代发电,是江苏省经贸委和省电力公司联手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一项举措。2007年江苏全省完成替代发电量220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11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万多吨。
江苏发电结构单一,以燃煤机组为主,其发电过程中消耗大量的煤炭并排出二氧化硫等废气。以2006年为例,全省当年消耗标煤1亿吨,其中70%用于电厂发电,电力行业成为耗能和排污大户。
2005年,江苏省电力公司适时推出用低耗高效的大机组替代能耗较高的小机组来完成发电计划的“替代发电”新举措,被业内形象地比喻为“让省油的车多拉快跑”。
去年,江苏省电力公司加大了“以大代小、替代发电”的力度。在有关方面支持下,江苏电网明确20万千瓦及以下机组必须拿出50%的发电计划让大机组替代,发电企业间的协商替代只能在效率最高的60万千瓦机组和小机组之间进行。虽然发一千瓦时的电省下的煤也许很小一块,但是,省下几百亿千瓦时的电力,省下的就是一座座煤山了。江苏的碧水蓝天里,也有电力人的倾情奉献。
电网侧:精打细算,建最节约的电网
2007年12月29日,无锡惠泉500千伏变电站工程启动投运。这个普通的变电站,却有着它的不平常之处:全国首座500千伏“两型一化”的无人值班试点变电站。所谓“两型一化”,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
细数一下,这座普通的变电站不普通之处还真不少:变电站围墙内占地43.5亩,比通用设计的可比面积还少9.6亩;主控制楼等建筑物面积为988平方米,比同类变电站减少377平方米……
其实,无锡惠泉500千伏变电站只是江苏电力无数个变电站的一个样本。江苏电网人是这样精打细算建电网的:
———推广应用节能型变压器,年节约电量近4.4亿千瓦时,折合年节省标煤约1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3200吨;
———改造优化电网,降低供电线损。2007年线损率从2006年的8.22%降低到8.02%,节约电量近5亿千瓦时,折合年节省标煤约2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4000吨。
客户侧:能效电厂,一座座看不见的电厂
电是提供给客户使用的,怎么让客户省电?这是江苏电网人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建设“能效电厂”,江苏省电力公司积极配合省经贸委在客户端进行节能减排。所谓“能效电厂”,就是通过在全社会实施一揽子节电计划,减少用户的电力消耗,把提高用电效率而对电力供应需求的减少也看作一种电力资源。与常规电厂相比,能效电厂具有投资少、不占地、建设周期短、运营成本低、不耗煤、零污染等优势,常被人称为“看不见的电厂”。
仅2006年,江苏省电力公司配合经贸委实施完成“能效电厂”项目309个,形成节电规模15万千瓦、年节电能力8.8亿多千瓦时,折合年节省标煤近3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近6400吨。
报告之三:脱硫监控走向全国
从2007年7月起,江苏发电机组脱硫装置投入率由2006年的61%提高到97%,脱硫效率从52%提高到93%。
这组闪耀的数据,引起国家电监会等部门的高度重视。2007年11月,国家电监会在南京召开总结推广会。由此,江苏火电脱硫在线实时监控管理经验走向全国。
这一成功经验,凝聚了江苏省电力公司主动服务环境友好型社会、忠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片赤诚之心。
勇担社会责任
能源消耗大省,能源结构单一,这是江苏能源消费的特征。目前,全省燃煤机组容量仍占发电总容量的90%左右,全省64%的煤炭用于发电,53%的二氧化硫排放来自电厂。可以说,电厂减排目标实现了,完成全省减排任务就有底了。减排二氧化硫,在发电企业安装脱硫设备,成为源头治理的必然措施。
因运行成本较高,一些电厂的脱硫设备往往成了“聋子的耳朵”。如何不让脱硫设备成为一种摆设?2006年9月,江苏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费圣英在行业内率先提出构想: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对脱硫装置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
2007年8月12日,代表目前国内最高水平的“燃煤机组烟气脱硫实时监控及信息管理系统”继7月12日在南京通过专家验收后,成功完成了第一个月的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电力行业监管工作的一次重大转折,实现了脱硫监管从行政监管向科学监管的转变。
目前,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江苏已实现了省电力公司、环保、物价、南京市电监办系统全联网,全省已有享受脱硫电价政策补贴的92台机组正在脱硫实时监控中。
解密脱硫在线
燃煤机组烟气脱硫实时监控及信息管理系统,又被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为“脱硫在线”,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该系统有效运用了自动控制、现代通信、互联网、数据库等技术,通过对火电厂脱硫装置在线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计算、分析、发布等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实现了对全省企业各火电机组月发电量、脱硫设施投运率、脱硫设施效率、排放总量等数据的汇总,并具备自动生成脱硫电价补贴审核报表、月度考核等功能。
据介绍,这套系统在设计方案时,充分考虑了今后推广中面临的系统的大容量问题,至少可以提供1000多台机组烟气排放情况的在线监控,并可以实现24小时的连续监控,同时,可以保证至少5年的监控各类数据的存储。系统还可以提供对区域及排污单位烟气污染物总量分配、使用情况动态台账管理、剩余总量使用自动预警、排污费征收额自动测算与统计、自动生成排污申报登记数据及环境统计数据库格式数据等业务功能,使得整个污染减排工作有了新的技术支撑手段。
脱硫实时监控系统启用之后,全省各燃煤发电厂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钟秦说:“以前对电厂脱硫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手段很有限,现在的实时监控系统非常有效,不仅加大了监管的效率,而且实实在在的统计数据也让大家都一目了然,心服口服。”
报告之四:真诚服务用电客户
在江苏,电力公司优质、规范的真诚服务,在大江南北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2007年,江苏公司的供电服务工作再度以高分获得“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服务)”称号。
亲情服务进社区
漫长的供电线路中有无数个节点,它们影响电流的畅通。而面向全省2790万电力用户的客户端服务,是检验江苏电力公司服务能力与水平的关键节点。
明明是高峰,可窗口偏偏只开几个;眼看快到自己了,忽然“暂停收银”……面对窗口服务中的这些场景,江苏省电力公司营业厅的普通工作人员刘平摸索出了一整套符合电网行业特征的服务理念与方法。
一些老年客户经常错过电费缴纳期限,刘平就为他们开通了交费提醒服务,营业区内的164户老年客户再也不用为忘缴电费发愁了。居民因长期外出、欠费停电,气冲冲地到营业厅发火,刘平一边耐心解释,一边协调各部门迅速为居民恢复供电,待居民回到家中,已是一片光明。老客户沈大妈家装了新电表,总觉得新表跑得飞快,刘平接到反映后带上校验人员,随同上门服务,当场鉴定,宽慰解释。客户搬迁,办理完电户过户手续,正为不知道到哪里办水表更名手续心急,刘平马上为客户报上早已事先了解清楚的详细地址和乘车路线。
刘平温暖细致的“亲情服务”,获得了广大南京市民们的赞誉,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刘平“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在全网推广刘平“亲情服务法”。
流动服务车、营销服务小分队……如今,越来越多的电网员工从刘平身上找到了差距,自觉加入到“亲情服务”的行列中来,“永远保持微笑”、“用心感知客户”、“善待客户抱怨”、“注重细节服务”、“精湛服务技能”,公司员工的整体服务素质、窗口服务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客户满意度持续上升。
公平诚信见真情
电力体制改革、公司政府职能剥离以后,江苏省电力公司一系列内部文件在法律上已经逐渐失去了对市场各方约束力。为了在调度、计量、承诺、履约等方面坚持规范、优质服务,树立公平合作、诚实守信的社会形象,公司着重提出“标准先行抓营销”的新思路,狠抓营销与服务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公平诚信服务。
公司按照“管理程序统一、业务流程统一、工作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考核标准统一”的“五统一”原则,积极开展建立营销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形成了4个层次58万余字的电力营销专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覆盖了营销与服务管理全部13个专业,共32个管理标准、57个岗位工作标准和110个作业指导书。
公司组织编写了《营销服务行为规范手册》,结合当前国际上通用的服务礼仪,从现场供电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分通用服务、营业厅服务、抄表服务、装接校验服务、抢修服务等8本分册,对各种工作环境下的具体服务礼仪、服务行为、服务要求作了详细的规范。
为提升标准规范的公正性、权威性和法制性,江苏省电力公司先后主持编写了《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电能计量超差(差错)退补电量计算》、《江苏省低压电气装置规程》等规范性文件。目前,这些建设规范性、服务标准性文件均已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核,作为地方标准正式发布,为江苏电网全面开展公平诚信服务提供了制度保证。
用心沟通谋共赢
真诚服务,永无止境。江苏电力公司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发电企业、电力用户、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公众的沟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借助信息沟通与反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公司已连续5年与江苏省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省城调队等单位合作,开展每年一度的电力客户第三方满意度调查。调查显示,2003至2007年,公司的客户满意度始终处于服务行业较高水平,并保持逐年提高。
公司还在国内率先全面开通“95598”供电服务热线,24小时为客户提供故障报修、信息查询、咨询、业务受理以及投诉等全方位的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95598服务功能,把“95598”客户服务中心建设成为电力客户信息枢纽中心、突发事件处理中心和供电服务文化的传播中心。
高效信息沟通、反馈、联动系统的建立、健全,使2007年江苏省电力公司客户故障报修到达现场的时间由上年的平均23分钟,下降到19分钟;低压和高压故障的修复时间分别由上年的74分钟和89分钟,下降到70分钟和80分钟。江苏省电力公司“95598”客户服务中心成为全国电力系统唯一省级的“中国最佳呼叫中心”。
报告之五:创新技术保电网平安
在现代生活中,电,就象空气一样,让人须臾不能离开。一旦停电,后果不堪设想。江苏省电力公司一直将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充足的电能作为自己的职责,将建设“坚强电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自主创新,依靠高科技使电网越来越强壮,越来越安全,近两年,江苏电力技术创新可谓硕果累累,特别是2007年的两项科技成果:“江苏电网安全稳定实时预警及协调防御系统”和“江苏省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资源集中集成”项目最为让世人瞩目。
0.1秒处置大停电
随着大电网的日益庞大和复杂,电网的传统安全控制技术和人工调度手段,在处理局部电网事故时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越发凸现,而由连锁故障、异地多点故障所导致的电网大面积崩溃,更是会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凭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江苏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费圣英果敢决策,江苏电力要勇于走自主创新之路,挑战大电网大面积停电防控技术这一世界性难题。
很快,江苏省电力公司专门成立了江苏电网安全稳定实时预警及协调防御系统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费圣英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课题组组长。
研究工作是艰苦的。经过近两年不分昼夜的工作,2007年6月20日9时58分,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套“大停电”自动防控系统在江苏电力系统正式投用。11月11日,该项目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验收。专家认为,该系统的建成投用,标志着我国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世界上这一领域的空白,为世界电力发展史描绘了辉煌的一笔。
据江苏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马苏龙介绍,江苏电网安全协调防御系统由2个控制主站、10个控制子站、8个电厂切机执行站和21个切负荷执行站组成,遇有电网紧急情况发生,自动控制系统能够直接切停发电机组容量9007千瓦,切减用电负荷600万千瓦,在控容量相当于江苏电网总容量的25%。与传统的人工调度相比。电网安全协调防御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不仅把做出调度决策的参考数据从原来的十几条、几十条,猛增到上万条,而且把调度中心完成一个紧急状况处置的时间从原来的3~5分钟,缩短为0.1秒,电网安全控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信息平台一体化
2007年11月11日,“江苏省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资源集中集成”科技项目通过了国内几十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院士和专家的验收。验收专家委员会认为,这一项目总体上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江苏公司信息化建设起步已久。早在“十五”末,一张覆盖省、市、县、乡的企业信息内联网已经建成。江苏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费圣英认为:“早期的信息化建设侧重于以硬件投入为主的基础建设和业务部门从各自工作需要出发进行的独立应用系统建设,缺乏完整的企业总体规划和统一标准,各个信息系统无法互通,信息资源难以共享,信息化成效低于预期。”
如何用信息化推动和提升管理?费圣英大胆提出了新构想,搭建一个硬件集中、软件集成的信息一体化平台,以达到数据共享,流程互通,门户集成,实现企业信息的纵向贯通和横向集成。通过“集中集成”,进一步促进业务工作标准化、流程化,促进管理的业务链、价值链和信息链的高度融合,使集中管控能力和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报告之六:全力服务新农村
苏北涟水县义兴镇王嘴村2007年用电量32.36万千瓦时,人均161千瓦时,比上年人均116千瓦时猛增约40%,其中,全村11个农副产品加工户的用电量大大增加,电磁炉、微波炉、电茶壶、电脑等家电纷纷进入了普通农家。这一新变化,缘于涟水县供电公司当年按照江苏省电力公司的要求对该村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使其跨入了新农村电气化村行列。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是近两年江苏省电力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结合江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推进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
“三新”战略推进农村电气化
江苏省电力公司高度重视农村用电,早在1997年10月就实现了全省范围的“户户通电”,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新世纪初,又出色地完成了规模居全国各省之首、总计达170亿元的两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并重点对县城电网实施了建设和改造,大大提高了全省农村地区的供电能力,为全省农村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支撑。
2006年,根据县及县以下用电量已占全省总用电量近70%的实际,江苏省电力公司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突出重点,加快农村电网发展,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公司总经理费圣英提出:“到2010年,要让江苏农民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质量的电能和同样水平的供电服务!”
为此,江苏省电力公司组织编制了《江苏农村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及远景展望》,以城乡供用电同标准、同要求为目标,以加强农村中低压电网改造为重点,按照“总体布局、示范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农村电气化工程。到2007年底,全省已建成12个电气化县、87个电气化乡、1013个电气化村,分别完成“十一五”创建计划的34.29%、21.75%、16.88%。2006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专项资金24.38亿元,重点解决了农村电网容载比不合理、损耗高、电压低、农村客户接户线及电能表陈旧等问题,总计建设与改造配电变压器5676台、10千伏线路1853公里、低压线路5443公里,改造接户线170万户。
电气化带来乡村新变化
江苏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供电服务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招商引资环境,推动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被广大受益农户誉为“民心工程”。据统计,2007年全省县及县以下用电量达1576.89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45.14%;农村电网综合电压合格率99.072%,比2005年上升0.461个百分点;供电可靠率为99.756%,比2005年上升0.0944个百分点;综合线损率为7.12%,比2005年下降0.91个百分点。全省建成的12个电气化县年人均GDP平均增长21.22%,年用电量平均增长18.86%,供电可靠率平均提升0.07个百分点,居民电压合格率平均提高0.44个百分点。1013个电气化村的年用电量平均增长22%,居民电压合格率平均提高3个百分点。
苏南吴江市是江苏省2006年率先建成的5个农村电气化示范县之一。该市七都镇年供电量从改造前的3.95亿千瓦时增长到如今的近6亿千瓦时,供电可靠率大大提高,企业发展迅速,电气化建设为该镇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6年,七都镇的税收是1亿元,2007年超过了1.6亿元。
“电气化建设活了农村,乐了农民!”苏北洪泽县杨码村是县里第一家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示范村,村党支部书记说:以前家家做饭烧稻草,一到做饭时间,村里烟雾缭绕。现在用电有了保障,农民家里原有的电器有了用武之地,而且掀起了购买新家电的热潮,生活更加方便舒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