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5月至7月为发病集中期,6月会达到最高峰
本报5月9日讯(记者 秦洋)我省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专家组的专业人员,近日就省内手足口病以往发病趋势及目前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
专业人员介绍,虽然我省每年都有手足口病散发病例报告,5岁以下儿童占到发病总人数的85%,但至今并无重症及死亡病例。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种,其中EV71、柯萨奇(COXA)和埃可(ECHO)3种病毒最常见。5月2日,手足口病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管理,我省与全国同步开始按法定时间和程序报告。相对于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来讲,丙类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危害较弱。
尽管手足口病患者以5岁以下儿童居多,但还是有成年人担心传染。权威数据显示:一个患者周围隐性感染者大约为100个。隐性感染者有儿童、成人,这些人临床上不会有任何症状,也不会威胁自身健康。但是,麻烦的是隐性感染者也是传染源,会传播病毒,使得此病难以防控。不过,成人的抵抗力、免疫力相对较高,全国成人报告病例很少,我省也只是有个别病例。
手足口病自2005年开始病例报告以来,至今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从以往发病趋势来看,夏秋多,冬春少,5月至7月为发病集中期,6月份会达到最高峰。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粪——口和接触传播。
目前,我省已开始实行手足口病网络直报制度,对全省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采取多项防控措施。专家预测,实行法定报告后,手足口病病例会比之前有所增加。专家提醒:只有群众自觉行动起来,清理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开窗通风,避免与患者接触,儿童减少到公共场所,才有利于疫情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