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缅甸仰光的一块空地上,一名受灾的男孩正准备生火做饭。 |
花样姐妹借巨款葬父
本报缅甸仰光电(特派记者 伦少斌、 廖杰华)在缅甸,生和死都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只是生命的诞生代表着希望,但一个人的突然死亡,却意味着一个幸福家庭的支离破碎。
3日清晨5时,在狂风暴雨中惊恐了一整个晚上后,惊魂未定的KOSHNWIN对妻子HLAHLATIN和两个女儿说,“我累了,先睡会”。然而,他刚躺下,就被房屋外那棵百岁老榕树压在了身上,生和死在那一刹那间分出了界限,KOSHNWIN是睡了,但却永远起不来了。
“十户长”凌晨遇难
KOSHNWIN今年50岁,他是此次风暴中死在大树底下的无数遇难者中的一个。死前,他除了是当地政府锯木厂的一名工人外,还是距离仰光市郊外2公里的西安吉(WESTERN ANNGIY)村的“十户长”。他每个月的2万多元收入曾经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直到最小的女儿去年大学毕业才得以“喘一口气”。
“他平时人很好,到处帮助别人,就这样一下子没了,大家都觉得很突然,特别揪心。”把记者引去“十户长”家里的邻居HLAHLAYI告诉记者时仍然一面惊愕。
二人合抱粗的大树干连同残枝穿破铁皮铺的屋顶横倒下来。树干下,一张床铺仍然惨淡地挂着灰白色的蚊帐,犹如挽联;一个被撞毁的组合柜冷冷地挂着一面镜子;一张断了两半的圆桌仿佛还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有的天伦之乐。
屋外,“十户长”的遗孀HLAHLATIN、女儿及岳母正忙着里里外外地招呼村里来的20多号人。原来昨天是“十户长”的“头七”,在村里这是“白事”的重要日子,人们都会在这一天通过送别表达自己对逝者的怀念。而逝者的家里往往也要准备食品款待客人。
一方面由于“十户长”人缘良好,送别的人特别多,另一方面为了一偿丈夫希望更多的人做善事的心愿,40多岁的HLAHLATIN带着两个女儿到棺木店、饮食店、杂务店等店铺合计赊了25万缅甸币的账,与前来送别的几乎全村的民众一起告别丈夫。
家人以后全靠两姐妹
KOSHNWIN有两个女儿,都是大学毕业,一个20岁,一个22岁,都长得十分清瘦。在昨天父亲的“头七”中还不住地回忆起3日清早与父母详谈的情景,两姐妹始终沉默不语,只是偶尔点头附和母亲。
不过,在送走遇难父亲的同时,两姐妹即将面对的却是更大难题。在为葬父赊下的25万缅甸币巨额账款后,两姐妹在以后的日子里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还债。
HLAHLATIN告诉记者,锯木厂曾给她家里送来1万缅甸币及4公斤大米,但在送葬丈夫后,家里已经没有一点点余钱来修复残破的房子,只能借宿在她母亲的家里,同时尽力筹钱偿还债务。
“现在工作很难找,尤其是在农村,即使是大学毕业也不能马上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HLAHLATIN说,因此两个女儿就决定到仰光市批发菜市场贩卖蔬菜,“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把赊欠下的账给还清”。
“每天一早就要到村后的菜地里摘些菜然后渡轮过河口,抵达仰光。”乡亲们也替这对“姐妹花”心痛,“但这大多时候只能维持母女三人的生计。”
KOSHNWIN并非村里唯一一个因树木倒塌而身亡的人。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在其所在村庄有5人因风灾死亡,其中2名儿童因灾后感染流感而死亡。
中国第二批救灾物资抵缅
本报缅甸仰光电(特派记者 伦少斌、 廖杰华)在仰光当地红十字会加大对灾区的救助的同时,国际社会的捐助物资也源源不断地到达。
昨日上午,中国政府第二批紧急援助物资运抵缅甸仰光国际机场。据了解,这批由翡翠航空公司承运的物资总重量60吨,价值约50万美元,主要包括药品、食品、帐篷、毛巾被和净水机等。
中国驻缅甸大使管木代表中国政府向缅甸社会福利、救济和安置部副部长觉敏准将转交了这批援助物资。
大使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批物资是中国政府向缅甸政府再次提供的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紧急援助中的一部分。而此前,中国政府已向缅甸政府提供了10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其中包括50万美元现汇以及价值50万美元的物资。
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还称,中国捐赠的第三批援缅物资会在10日运抵仰光。
而在昨日下午4时,由中国政府捐赠的物资已运抵仰光江边的DELA码头。装满救助物品的两辆卡车已停靠在码头,物品的包装盒上写满中文,工人已经开始卸货。在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批物资非常及时,我们将会尽快分发到农村地区”。
本报特派记者 骆昌威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