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于2008年5月15日(星期四)下午四点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发布会,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卫生防疫组组长、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陈贤义,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孙家海出席并答记者问。
新加坡联合早报:
请问,现在灾区最缺的药品是什么?哪些是外国可以提供帮助的?有没有考虑开放境外的医疗援助队伍进入到灾区协助治疗伤员?
高强:
随着医疗急救工作的开展,所需的药品和医用物资会不断变化,在急救初期,可能需要更多的是一些止血药、急救袋、止疼药、抗破伤风等急救药品。还有绷带、骨折固定器、担架等。
但是如果有些伤员受伤很严重,伤及了内脏,可能所需要的药品就比较复杂了。现在有些伤员由于受挤压伤严重,出现了肾衰竭的状况,就需要透析,我们正在紧急采购这些器械和药品。
还需要一些呼吸机、监测仪、透析机等。我也注意到,中国四川的严重地震灾害发生以后,各国政府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有力的支援。有不少国家提出来,要给中国提供抗震救灾用的一些物资,包括一些急救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对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也乐意接收各方面给我们的捐赠。
现在约有10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在灾区从事医疗急救和卫生防疫工作,加上灾区的生活设施条件都比较艰苦,我们派出去的医务人员,他们的吃、住、行都存在着一些问题。甚至有一些偏远的地震灾区道路还不通,我们的医务人员要靠步行才能赶到地震灾区。
如果最近各方面的条件能够有所改善,特别是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疑难危重的病人,我们的医务人员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时候,我们会向国际的朋友们请求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