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抗灾三日悲风雨 中国终将见彩虹(图)

  5月14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重灾区映秀镇看望灾民。 中新社发 刘震 摄

  中新网5月15日电 美国《侨报》5月15日发表题为《抗灾三日悲风雨 中国终将见彩虹》的社论说,那里是汶川,地震中央,救灾前线,救援苦难。那里是四川,天府之国,悲情之地,全民动员。那里是中国,地大物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里是海外,客在异乡,牵肠挂肚,血浓于水。这里是世界,芸芸众生,悲欢交集,互相扶助。期待急风暴雨之后见到彩虹,期待中国灾区保持信心和希望,期待国人同胞赢得这场与时间争夺生命的战争。


  社论摘录如下:

  急!急!急!十万火急!中国各路援军争分夺秒顶风冒雨挺进地震中心灾区。

  救!救!救!全力营救!四海之内炎黄同胞立即行动伸出援手汇聚赈灾力量。

  因为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这场7.8级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幅中华民族战胜灾害的悲壮图景前所未有地展现开来:中共政治局两天两度召开常委会议,政府总理温家宝转战灾区最前沿指挥抢险救灾,国家电视台立即暂停日常节目开通救灾直播,军队、武警、公安、医疗紧急集结向崇山峻岭所包围的灾区孤岛不断突进,在灾区自救过程中的全民互救总动员也迅速地在全国展开,每一个幸存者的救出都带来更多的希望……

  读者看到本期侨报的时候,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地震中心的灾区已经渡过最为艰困的72小时,截至14日16时,四川省已有17个市州受灾,因灾死亡已达到14463人,被埋25788人,失踪1405人,受伤64746人,损害房屋415万余间、倒塌房屋21.6万余间——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二大地震灾难,损失可谓十分惨重。

  天公也悲伤垂泪。连续三天,中心灾区方圆数百公里范围内始终风雨连绵,给救灾行动带来了无比的困难,在道路塌方、河水奔腾之间,直升飞机带着空降兵寻找着每一处可能的落点,考验着投入营救和关注赈灾的华夏儿女的精神意志;

  天使却折了翅膀。在5月12日国际护士节这天,正在成都合唱比赛的数百名护士立即返回岗位投入救灾,她们本该休息和庆祝的欢乐节日,却因这场突然来临的灾难而陷入哀伤的氛围,深陷灾区的医护人员却有很多人至今杳无音信;

  天意在考验中国。来自灾区的各种危难信息不断牵引着神州南北的救援行动,再从四面八方向灾区紧急汇聚起众志成城的力量,为了每一个可能的生命奇迹,徒步夜行、徒手挖掘、身背肩扛、顶风冒雨、昼夜营救,死亡的威胁让许多困难变得无足轻重。

  现在,站在已经越过黄金72小时的时间节点,人们很容易想起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那时的灾区环境是平原、那时的经济状况还落后、那时的技术装备不先进、那时的交通工具效率低、那时的救援模式很单一、那时的信息手段不发达……现在,这一切并不具有可比性,但人们可以发现,对于珍视和痛惜生命的理念,却没有改变,反而是更强!

  现在,站在已经越过黄金72小时的时间节点,人们很容易想到是否意味着灾区尚未救出废墟的绝大多数遇难同胞生还的希望已越来越渺茫:他们仍在泥土混合的瓦砾中、仍在纵横交错的废墟中、仍在等待救援的期待中。尽管在一些灾情严重的现场,他们可能已不能应答救援者的呼喊、可能生命表征已在昏迷中细若游丝、可能即将被死神拉走。

  现在,站在已经越过黄金72小时的时间节点,四川大部分地区的阴雨天气有所缓解,有利营救行动的天气却似乎来晚了,人们必须面对死亡的残酷宣判。对于地震遇难者同胞的默哀和祭奠却刚刚开始:生命陷入如此悲怆的灾难体验,死亡的分水岭尽管如此鲜明,但是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从没有在任何一场灾难中倒下。

  现在,站在已经越过黄金72小时的时间节点,这却不会是紧急救援第一阶段的结束,而应是范围更大、时间更长的赈灾救援和灾后重建的开始。过去三天,来自汶川前线重灾区遇难同胞的每一个报道细节都让我们感到了太多的悲情,总理温家宝亲率救援大军在火线救援的每一个生动画面都让我们生出了太多的感动,在互联网络上汇集祈祷、相约互助、凝聚信心的每一句网友留言都让我们流下了太多的泪水…

  那里是汶川,地震中央,救灾前线,救援苦难。那里是四川,天府之国,悲情之地,全民动员。那里是中国,地大物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里是海外,客在异乡,牵肠挂肚,血浓于水。这里是世界,芸芸众生,悲欢交集,互相扶助。

  期待急风暴雨之后见到彩虹,期待中国灾区保持信心和希望,期待国人同胞赢得这场与时间争夺生命的战争。在更漫长的紧急救援重建之前,在更热情的赈灾捐助之前,在更理性的震灾反思之前,本报谨向在四川省汶川县特大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同胞默哀!
(责任编辑:曾玉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