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亲历映秀灾后大撤离 幸存者哭别家乡(图)

解放军官兵在岷江汶川县映秀镇至都江堰段使用大型水上运输装备转运灾民

成都军区某集团军派出多批直升机,飞往地震重灾区汶川县映秀镇,运送救灾物资,抢救受伤的灾民
成都军区某集团军派出多批直升机,飞往地震重灾区汶川县映秀镇,运送救灾物资,抢救受伤的灾民

  每刻钟一趟直升机每10分钟一趟冲锋舟运送重伤员未受伤者挥泪别故土(图)

  记者亲历映秀镇灾后大撤离

  映秀镇不再是座“孤城”。自从13日解放军的先遣部队进入后,这个在汶川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的人们看到了活的希望。

  5月15日晨,解放军凿开通往都江堰的小路,映秀镇未受伤居民开始搬迁出山。

  与此同时,几乎每一刻钟一趟的直升机、每10分钟一趟的冲锋舟从映秀运送那些重伤员至安全地带,一场水陆空的大撤离在映秀上演。

  好消息接连传来,今早从汶川县映秀镇救灾指挥部会议上了解到,救援人员在映秀镇找到的三处水源经检测证实可以饮用,灾民和救援人员饮水问题可部分得到解决。

  在现场指挥救援的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夏国富说,目前在映秀镇有灾民2000余人、参与救灾的人员超过8000人,食品供给主要靠救援人员自带的口粮和空运、空投的食品,比较紧张。

  直升机

  直飞震中运伤员

  昨天下午4时,记者抵达受灾最严重的映秀镇。这里的房屋无一完好,塌陷成一堆堆的垃圾,由于迄今为止仅救出2000余人,消防员不得不彻夜营救伤员。

  被救出的伤者全部被安排在漩口中学外的大操场上,那是镇里唯一的空旷地带,可以避免余震威胁。

  操场上,躺满约百余名伤员,大都用临时木板支成床,许多受伤严重的镇民在低声呻吟。旁边来回走动的医护人员,不停地帮着输液,喂药。而直升机几乎一刻钟一趟,将映秀镇伤员送出灾区。

  冲锋舟

  24小时连轴转

  截至今天上午11时,前往映秀镇的冲锋舟已连续来回24小时,今天上午,驶往映秀镇的冲锋舟已达到60余条。

  上午11时,都江堰紫坪埔大坝,各地医疗队和救援队伍集中在岸上,等待救援船队的到来。如今,这里是进入映秀镇的唯一入口。

  10分钟后,10余条载满村民的冲锋舟返回,岸上的人迅速忙碌起来。记者看到,每条舟上载有10个村民,多数为小孩和伤者。

  “小心点!”李构挥舞着手臂指挥,作为冲锋队队长,他已经连续10趟进出映秀镇。

  据李构介绍,今天上午,又有10余条冲锋舟被送至“前线”。“目前,大坝处已集结60余艘冲锋舟,24小时不间断进出。”

  “每次来回约一小时。”李构说,“每条船进入时载进10个解放军战士,出来时载出10个村民。”

  记者亲历

  映秀镇居民灾后大撤离

  13岁的朱永飞脚下一滑,惊恐地抓住岩石,后面一双手迅速拽住她,朱永飞长舒一口气。她走的是映秀镇通向都江堰的山路,在她身后,紧跟的是连绵不断的映秀镇镇民。

  5月15日,震后第3天。当天早晨,解放军凿开通向都江堰的小路,镇民开始搬迁出山。

  映秀镇是汶川县受灾最重的地区之一,已无一完好的房屋。据映秀镇抢险指挥部指挥官介绍,迄今,该镇已救出2000余人,而映秀镇城镇、村庄常住人口为12000人。

  无家别

  “祖宗在这儿建的家舍不得”

  “山崩地裂。”山路上,50岁的朱淑芬回忆,地震时她正在家中看电视,眨眼间,一切都没了。

  汶川县坐落在三山之间,岷江从镇口流过,朱淑芬世代居住于此,如果不是儿子劝说,她是很不愿离去的,“祖宗在这儿建的家,舍不得!”朱淑芬说。

  朱永飞的记忆里,汶川本就是个世外桃源,13岁的她在漩口中学读书,每当读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她就会告诉同学,“这子地方还没我们这好耍(川音)。”

  这原本让她很自豪,但如今,她不得不离去,“家没了。”在废墟面前,她甚至连家的旧址也找寻不着。

  “我妈妈还没找出来呢”

  山路上,王川(音)和他的弟弟抬着担架,这让他们行走起来异常艰难,担架上,是王川重伤的妻子。提起地震,王川鼻子就红,“我没救出孩子。”

  “我妈妈还没找出来呢!”家在山上的朱红哭着说。地震后,离家本就半个小时路程,她却被泥石流阻隔在外。如果不是叔叔劝说,她很想在镇里继续等家人。

  虽然有众多不舍,但映秀镇镇民不得不离开。离开,或许是他们重建家乡最大的资本。

  蜀道难

  “如果头一晕我还真担心站不住”

  被泥石流冲垮的山路,遍布着软泥,镇民们小心翼翼地前行,还得提防头上不时落下的碎石。“小心点。”镇民相互提醒着,搀扶着。在一些危险地段,他们会暂停下来,大声提醒后面的行人如何躲避。

  山路很狭窄,最窄处仅容人的一只脚落下,脚下便是奔腾的岷江。而头顶,不时能看到被泥石流冲下的汽车,在半山腰摇摇欲坠。

  伤病是镇民们最担心的,他们生怕一时疼痛而站不住,而这里的镇民,几乎每人身上,都多少“挂彩”。

  “头被砸了巴掌大的洞。”杨新指着缠满纱布的头部,血已将其浸红,“如果头一晕,我还真担心站不住。”

  郭东的双腿在地震中被压肿,比往常粗了两倍,两个镇民搀扶着他,走得很慢。在一处泥石流前,他们坐下了,这里只容一人通过,他们想不出太好的办法。

  幸运的是,映秀镇里的重伤员此时正被直升机接走。

  没有干粮,镇民们还能忍耐,没有水,让他们走得格外艰辛。一个孩子忍不住跑到江边捧口水喝,马上被大人喝止,“再坚持会儿,现在的水不干净。”

  “物资全堆在外面,运不进来。”曾志岩转述抢险队员的话,“他们说,只要过了河,什么吃的都有。”

  坚持到河对岸,是镇民前进的最大信念。

  定风波

  “起码不用担心温饱和伤病了”

  铝厂渡口,等待上船的镇民已排出百米开外。冲锋船尚未靠岸,一些人便跳入水中,抢先登船。“让孩子和病人先上。”众多镇民厉声指责,几人灰溜溜地下来。

  冲锋船每次运进10个解放军战士,运出10个村民。解放军战士依次将镇民扶上船,再进入灾区抢险。“等靠岸就有吃的了。”怀抱幼儿的母亲轻声安慰道。

  都江堰紫坪埔大坝上搭满了帐篷,放满了食物和水,众多的医生、护士在岸边等候,在这里,还有从各地赶来的映秀镇镇民的亲属。

  “到了,到了。”还没靠岸,镇民们便欢呼起来。

  抬着担架的解放军战士已经站立在渡口,放上一个伤者,他们便快速飞跑抬送至急救室。

  朱永飞飞快地跑上岸,她的叔叔早已在此等候两天,抱着叔叔,朱永飞大声痛哭,“家没了,我爸还没信儿。”叔叔不作声,紧紧地搂着她。

  找不到亲属的镇民,便临时待在帐篷里休息,这里的吃喝可以随便取用。“起码,不用担心温饱和伤病了。”一个镇民大口嚼着饼干说。

  本版文/特派四川映秀镇记者陈昆摄/记者吴海浪

(责任编辑:张春蕾)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