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广州三大应急场所可供6万人避难(图)

    设在江南大道的晓港公园应急避难场所指示牌。 时报记者 黄立科 摄

  广州三大应急场所可供6万人避难

  记者现场察看晓港公园、东风公园及陈家祠广场,发现三大应急避难场所准备充分

  □本版撰文 记者 夏令 熊佳焰 实习生 杨倩

  一旦地震发生,广州市民可以去哪里避难呢?据了解,广州目前已建成3个应急避险场所:晓港公园、东风公园和陈家祠广场,可为6万多人提供生存保障。目前市地震办正与市规划局协商,争取把避难场所的建设纳入全市总体规划,然后在全市的公园、广场、绿地和学校操场推广建设。

另外,还将加强应急宣传和演练,今年将开展一次大型地震应急演练。  

  晓港

  公园

  供3万人避难没问题

  昨天,记者来到广州市第一个建设的应急避险场所,位于海珠区的晓港公园。

  一进公园正门,就看到介绍晓港公园避难所的告示牌,上面标明了公园内应急棚宿区、 应急水源等标志。路过公园管理处,可以看到里面的应急物资储备室大门紧锁。在公园内转一转,可以看到各种应急场所的指示牌与公园路标一起,显眼地竖在公园内的岔路口,方便市民寻找。

  市地震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晓港公园按人均1.5平方米算,可以容纳2.9万人,就避难场所来说,还是比较宽松的,而且现在公园提供3万人生存的粮食、饮水等生活物资没有问题。

  晓港公园应急避难所介绍:

  晓港公园共有三个门,分别是北门(正门)、东门、西门和南门。可以从前进路、东晓路、江南大道中和昌岗东路进入公园。

  晓港公园的“应急避险场所”和“防空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防空洞有遮蔽性质。而应急避险场所侧重在“避险”,不需要建造遮挡设施。尤其当地震来临时,能够提供避险的场所正是开阔、空旷的场地。

  东风公园

  避难所可容纳2万人

  昨日,记者在位于广州大道中的东风公园获悉,公园应急避险时实际可利用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可疏散人数约2万人。据公园管理处主任朱学文介绍,一旦发生诸如地震等大型灾害,东风公园将开辟为临时避难点,可供应急使用的场地有:休闲草坪区、儿童游乐区、老人休息区、健身径、地掷球场、东门停车场等。

  记者了解到,在公园西、东、北三个大门设置有“应急避险场所各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并附上文字说明,简要介绍了使用方法。记者在公园过道上看到各个应急避险功能划分区的标志牌,指向已非常明确,如“应急医疗救护”、“应急棚宿区”、“饮水区”、“生活用水区”、“应急物质存放处”以及“应急避险指挥中心”等标志,“这些指示牌都是在2007年时,为配合越秀区地震办的要求而设立的。”工作人员小张说。

  在小张的带领下,记者到公园各处功能区察看了一圈。“从广州大道中的正门一进来,东门广场就可作为直升机临时降落点,包括1.2公顷大草坪在内的约3万平方米将作为应急棚宿区。”  

  东风公园应急避难所介绍:

  入口:西门、东门、北门。疏散路径:附近各小区居民可分别从广州大道中的东门、水荫路的西门和水荫横路的北门进入公园的各个应急避难功能区。避险人数概算:东风公园应急避险场所规划设计应急棚宿区面积约3.0万平方米,按照人均1.5平方米应急疏散面积来计算,能安置2万人应急避险。

  陈家祠

  广场

  居民对广场避险功能了解不够

  记者昨日下午来到了广州三大应急避险场所之一的陈家祠广场,记者在现场发现,广场内随处可见应急避险的指示牌,在广场一边的宣传栏里,贴有在紧急情况来临时,该如何应急避险的指引海报,海报上详细介绍了陈家祠广场的构造与功能。

  在陈家祠广场的旁边的康王城是一个防空避险场所,“地下两层在平时是商业楼,在接到有关方面的应急避险通知时,就会成为应急避险的场所。”康王城的保安部经理李先生对记者说。另外记者了解到,康王城近两天在对员工们进行理论培训,主要培训应急避难的知识,学习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该如何引导群众避险。康王城总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康王城可以容纳近3万人避险。

  陈家祠广场避险场所介绍:

  陈家祠应急避险广场是一个开放型的广场,位于中山七路和康王北路交界处,在2007年7月建成,广场可划分为3块地震应急避险疏散区。按人均占用1.5平方米的标准,并且按就近安置原则,可容纳附近居民11500人到此应急避险,包括陈家祠社区、吉祥社区、隆庆社区、世纪社区、小梅社区、龙源社区的居民。同时广场还具备应急指挥、应急疏散、应急厕所以及应急消防等功能。

  市民质疑

  三个避难场所怎么够?

  全市几百万人,三个应急避难场所怎么够?天河那么多高楼,为什么天河没有应急避难场所。

  对此,市地震办有关人士表示,全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2003年建成。广州2005年开始作相关计划,2006年在晓港公园试点,当时试点主要与海珠区合作。2007年推进东风公园和陈家祠广场,进度并不慢。现在的关键是试点建设完成后,总结经验,再大范围推广。他表示,市地震办2008年将继续推进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目前正在与市规划局协商,争取把避难场所的建设纳入全市总体规划,然后在全市的公园、广场、绿地和学校操场推广建设。另外,还将加强应急宣传和演练,今年将开展一次大型地震应急演练。  

  知多D

  建筑物越高

  震感越明显

  汶川县一震,大半个中国都随之晃动,这次地震的波及范围极其广泛。对此,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解释,由于这次地震是里氏7.8级的特大地震,释放的能量巨大,能量越大波及的范围就越广,同时此次大地震在发生在中国的南北地震带,也叫中轴地震带,贯穿云南、四川、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因此波及到全国10多个省市是符合地震规律的。”他表示,此次地震属于大陆内部的浅源地震,破坏力度较大,他指出,由于现在我国城市化程度很高,都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越高层建筑里的人对地震感觉越明显,所以汶川地震的有感范围比当年唐山地震要广得多。

  广州建筑设防

  标准为6~7度

  据介绍,广州市内建筑物都是按照抗震规范修建的,在动土之前地震部门会先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监测该处的土层对地震波的反应程度、地质稳定性评价等,把数据反映给建筑部门和设计方,通过评估后才能修建,而广州则规定85米以上的建筑物是必须要进行地震安评的,评估地震抵御度,加强防震装置,在建筑物修建完成后还要进行验收。“如地铁、桥、高楼等都是硬性规定要进行地震安评的。”吕金水说。

  另外,靠近江海的地区受地震活动影响更为强烈,吕金水介绍,多数地震是发生在海陆交界点,按照地震发生50年概率来说,沿海是地震高发区,比如1918年广东南澳的7.3级地震和2006年台湾7.2级地震,都是发生在沿海。“因此广东东部沿海的粤东、珠江口等地,建筑物的地震设防标准要求较高。”他说,粤东多个市县的建筑设防标准是地震烈度8度,而珠江口是7度,广州市要求是6~7度。

  时报记者 赵安然

  通讯员 李新丽

  历史上发生在广东的地震

  1918年广东南澳7.3级地震

  1962年广东河源新丰江6.1级地震

  1969年广东阳江6.4级地震

  1997年广东三水4.4级地震

  除上述多次地震外,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地震、1994年和1995年北部湾6.1级和6.2级地震对广东也造成相应影响。

(责任编辑:张庆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