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同意本报发起聚源中学重建行动 昨日又获捐款八百万元
本报讯 (特派记者范文生 万强)“我代表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和全市63万人民,对武汉人民和长江日报表示衷心感谢,同意由长江日报发起的重建行动定向捐建聚源中学。
据悉,这是震后都江堰市委、市政府正式认可的定向捐建项目。
15日,经成都市教育局同意,长江日报联手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红十字会,发起募捐行动,“一对一”对口开展聚源中学的重建工作。
陈扬杰介绍,都江堰市灾情发生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和援助。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关爱,强烈激励着都江堰人民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陈扬杰表示,将派专人组织、协调、落实捐建聚源中学,专款专用,将聚源中学建设得更加美好。
聚源中学校长谷胜聪15日获知武汉人民正在踊跃捐资,当夜便将信息告诉了沉浸在悲痛中的教职工们,大家无声相拥。
昨日,这次行动又获捐款800万元,募捐总数已超过1800万元。
热诚欢迎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继续参加重建聚源中学行动,请拨打长江日报咨询电话59222222。捐助账户名:武汉市红十字基金会,账号:000201040005351,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胜利街办事处,请注明捐助聚源中学重建。
昨日,本报、市教育局、市红十字会派出代表,前往成都与当地有关部门商讨重建事宜。
市建筑设计院支招 新学校要建得大震不倒
本报讯 (见习记者熊琳晖)昨日,武汉市建筑设计院在得知本报发起重建聚源中学的建议后,给本报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免费为重建校园进行规划与设计。
武汉市建筑设计院党委书记张晰告诉记者,长江日报发起重建都江堰市聚源中学的建议在全院得到热烈响应,院党委经讨论决定,希望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无偿为新校舍建设提供设计方案。一旦救灾情况稳定后,可马上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原校址进行前期勘测与规划论证。
总建筑师陆晓明与总工程师温四清分别是建筑规划和结构领域的专家。他们建议,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主要是由于剧烈晃动造成的开裂与坍塌,因此新建校舍主体结构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房屋建筑工程抗震管理规定》执行,在增强结构整体性上多做文章,比如建筑物结合部可更多的采用钢筋连接、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多使用一些“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新型的建筑材料,这种材料不仅强度高,而且重量轻,只相当于同等体积重量的一半,即使在震动中脱落,对人造成的伤害也会减少很多。
陆晓明告诉记者,如果从现在开始着手准备,预计在半年到9个月的时间内就可建成,明年新学期开始,学生们就可以在新的教室里继续学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