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中国气象报记者发自抗震一线的报道

  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中国气象局党组迅速派出了工作组紧急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工作.灾区的情况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此大地震中,四川、甘肃、陕西等气象台站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气象职工怎么样了?他们的工作生活目前是什么状况?他们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不顾个人安危,还在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坚持着探测不断、预报不断、服务不断。
他们是最敬业的群体,他们是坚强的战士、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中国气象报派出了三路记者,分赴甘肃和四川,对在灾难中边自救,边服务的气象工作者进行跟踪报道,与在中国气象局应急办的值守的记者记者们一起,用他们的亲身感受、用他们的心记录着气象人在抗震救灾中的工作、生活。

  只有5分钟,却仿佛睡了很久

  本报记者杨梅菊 王龙 实习记者谈媛 通讯员韩光 发自陕西汉中

  “靠在椅背上,竟然就睡着了,只有5分钟,可是真好啊,仿佛睡了很久……”——王国栋

  “我很害怕”

  王国栋就坐在我们面前,讲述他记忆中的5月12日。

  “我很害怕。”他坦白得令人吃惊。

  这个关中汉子,汉中市气象局的局长,在过去的几天里将职工们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在持续十几分钟的强烈震感刚刚过去便奔回办公室上网查询地震信息的王国栋,面对记者说,他真的很害怕,只是当时已经没有时间去想死亡。

  5月12日这天的下午,在王国栋的记忆里将永远是黑色的。

  此前几天,王国栋就定好了要在自己的办公室开党组会,当天2:30,他准时坐在椅子上,边喝水边等待成员们一个一个推门而入,微笑、打招呼、递烟……

  但是在这之前,他先看见了桌上突然开始摇晃起来的玻璃杯,里面的水已经喝去大半,剩下的则像被风卷起的浪花,叮咚作响。

  “我想站起来,自己也开始晃,旋转椅在水泥地上左右滑动……想往外跑,试了几次才站起来,走都走不稳。”

  楼上的同事比身处一层的王国栋更早意识到正在发生什么。

  此时,走廊里已经有人边跑边喊:“地震了!”王国栋也加入其中。不过与别人不一样的是,他心里还想着,一定要大声些喊,要通知到所有人,一个都不留。

  紧接着,所有的人站在楼前的平地上,一起经历了大地的震怒,“整个大楼在你面前左右摇摆,像在跳舞”。

  人们站不稳,便只能相互搀扶、依靠,就像狂风中的野草,随脚下的土地起伏。

  而院子里的水池,几乎被倒扣过来,水花四溅。

  令王国栋感到奇怪的是,整个大地都在摇撼,可是耳边一点声音都没有,整个世界在那时陷入难得的安静。

  他在此时的最快反应便是,这里应该不是最强烈的地方,到底是哪里才是震中?

  第一次震感过后不足十分钟,王国栋冒险回到办公室,发现网络还未中断的他上了个网,知道了“阿坝州汶川发生了强地震”。

  “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汶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但是管不了那么多了,王国栋开始拨打陕西省气象局的电话,准备汇报这里的情况。直到3个小时后,这个电话才拨通。

  这时,整个汉中市的供电和供水被迫中断。

  “睡得最好的是那5分钟”

  15日晚上,尽管2点睡6点起,王国栋还是把它称为一个“安稳觉”,在这之前,他的休息时间累计不到3个小时。

  “你知道我睡得最好的一觉是在哪里么?是在凌晨3:55的气象台,等待预报员们准备材料的时候。”

  “靠在椅背上,竟然就睡着了,只有5分钟,可是真好啊,仿佛睡了很久……”王国栋闭上眼睛,似乎想要重温那场最深最美的睡眠。

  “今天中午,我才算回了趟家,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哎,已经脏得不成样子……”

  而在12日下午6点汉中市通知各部门开会之前,王国栋已经召集了党组成员们开会,做了详细分工。几个局长带着80多个职工,硬是把该一团混乱的局面稳定了下来。

  先清点人数,确保所有在岗职工及家属的安全。

  再把一台电脑和一台电视机搬到院子里的空旷处——电脑用来保障业务正常进行,信号时断时续的电视机则成为联系外界的重要信息来源。

  用发电机发电。

  同时派人出去买方便面并做饭。

  组织所有人带着被褥集中睡到空地上,几个床单搭起来的简易帐篷粗糙地站在大院里。

  把象棋、扑克等所有的娱乐工具拿出来。“要让他们相互说话,相互安慰,有事情可做,只有这样,才不会去想不该想的事情。”

  但是,这些有限的床位里,始终没有王国栋的一张,其间,他“违反规定”,一直睡在办公室的危房里。一夜会起身几次巡视大院。

  “王局长,这条缝好像前几天都没这么大……”有人指着他办公室一进门的墙问他。

  “抬头看看天花板,那条更大,有什么办法?”

  “没有数过,也不敢数”

  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地震后,王国栋的第一个电话打给爱人,没有接通。

  同时,关中乡下住土坯房的父母已经失去联系,女儿在学校也是毫无音信。

  身边所有的人几乎都在疯狂地拨着手中的电话,但是没有人能够听到回答。

  一种巨大的孤独感开始侵袭王国栋的内心。

  在没有听到电话那端日思夜想的亲人们的声音之前,对于所有正在经历这场灾难的人来说,这种孤独感无法消除。

  “我在北京学习时认识的阿坝州气象局的朋友,到现在都没有任何消息……”这到底意味着什么,王国栋不敢去想象。

  然而,震后的96个小时里,王国栋的这一切想法和短暂通话都不过是在几个瞬间内完成,剩下的大部分时间,他的角色是汉中市气象局的局长。

  整个汉中市气象局有新老职工130多人,130人,这个数字从未像今天这样给王国栋带来如此的压力。

  “我的职工,加上住在院子里的家属和孩子,到底有多少人,我没有数过,也不敢数。”王国栋说。有时候,逃避一些信息,闭上眼睛去做,是个好办法。

  真正说起来,除了爱人和孩子,王国栋在汉中并没有亲戚。“但是我刚来这里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对你特别好,给你介绍对象,那时真是最幸福的时候了……这里的人真是特别好。”王国栋想到当年,自己都忍不住笑起来。

  “都说吃一锅饭就是一家人,现在我们能住在一个帐篷底下,就是有缘人。”王国栋的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12日深夜12点到2点,一直与自己的十个县局联系不上的王国栋终于开始陆续拨通他们的电话,他对每个人都说了四句话:“生命最重;业务不能停;加强预报;及时上报。”

  到16日,汉中作为陕西省受灾最重的地区,气象部门没有出现人员上的伤亡。而连续几天提供的8期天气专报,其准确度更是没有让人失望。

  16日,汉中市气象局组织了为四川灾区人民捐款的活动。

  “都是灾区,但是和他们比,我们已经很幸福了。他们还在受苦。”王国栋说。

  来自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报道

  ——四川省气象局抗震救灾前线采访手记

  中国气象报记者姜永育

  5月15日下午3时许,记者随四川省气象局工作人员一起,踏上了奔赴汶川、理县、茂县等地震中心抗震救灾的征程。

  在省气象局副局长左雄的带领下,一行13人分乘三辆车,满载气象仪器、米面、药品等物资,十万火急地向前线进发。由于成都到汶川的道路不通,我们必须绕道雅安、甘孜等地,此次行程将达到700公里以上。

  天空阴沉,云层很低。成都余震仍然频繁,而位于地震中心的汶川、理县等地,较大的余震消息仍在不时传来。为了早日让灾区气象人员得到救援,为了让当地气象业务服务尽早恢复正常,大家的心情都很急迫,全然将自身安危置于了脑后。

  当晚10时左右,我们到达了甘孜州泸定县。在此歇息一晚后,第二天早上7时,车队又急急出发了。沿着湍急的大渡河溯流行进,两岸高山耸立,有的地方两山合抱,天空仅露出窄窄一线。公路很窄,有的地方路面破坏严重,有几次,迎面疾驶而来的大货车擦着我们的皮卡车身而过,刹车声令人心惊胆颤。从马尔康到理县的路上,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随处可见,巨大的石块横卧在道路中间,汽车只能小心翼翼地穿行而过。有的地方人们刚刚把道路抢修通畅,工人们站立在路边向我们挥手,那种置生死于度外的情景令我们动容。在几处最危险的路段,陡峭的山岩高悬头顶,下落的泥沙打在车顶上沙沙作响,仿佛随时都会垮塌。大家紧紧盯着头顶的山体,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傍晚6时许,我们到达了一个叫古尔沟的小镇,这里离理县只有30公里路程,但因为两小时前那边刚刚发生了较大级别的余震,致使前方道路出现了大面积塌方。道路不通,我们只得在此宿营了。地震还使得我们的通信中断,左雄不停拔打卫星电话与外界联系,焦急之情不溢于表。

  在一片较为开阔的草地上,我们搭起了两座帐蓬。有一位姓渝的当地老乡主动将干净的床垫借给我们,尽管他家里也遭了震灾,但当我们要给他钱时,他憨厚地笑着,说:“你们也是来支援灾区的,我怎能收你们的钱!”

  通信完全中断了。晚上,大家用仅有的两部卫星电话与家里报着平安。然而刚打了没两分钟,电话便需要充电了。没打着电话的同事沉默着,眼睛里是深深的焦虑和失望。大家都清楚:联系不到我们,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们,此刻正不知如何焦急着呢。

  草草吃过简单的便饭,左雄召集大家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分析了一下形势,认为没有100%的安全把握性,明天不能盲目上路。

  夜深了,山谷里的风吹得人索索发抖。气温随之急剧下降。大家都冻得无法入睡。大约深夜11点多,手机信号通了。我与陪同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已经到达马尔康的中国气象报记者胡亚联系上了,她发来了王守荣副局长的问候和嘱托,并转达了局长郑国光对我们安全的殷切关心和问候,要求大家以安全为第一。得到此信息后,左雄副局长与省局局长赵广忠进行联系,确定第二天先回马尔康等候。

  17日凌晨3点多,被冻醒后,我和同事走出帐蓬。迎面吹来的冷风令我们战栗不已。灰白的天幕下,近处的帐蓬和远处已无人居住的白色楼房映入眼帘,那种肃穆和宁静让人的内心有些悸怕。爬回车内继续睡觉。迷迷糊糊中车身猛然摇晃起来,一下,又一下,地震了!我看了看时间,是凌晨4点20分钟,过了十分钟,再次发生了摇晃。这对地震灾区的人们来说,这样的地震无疑是雪上加霜。

  我们唯有在心里默默祈祷:多灾多难的灾区人们啊,愿你们平安!

  上午,去理县的道路仍然不通,在接到王守荣副局长的电话后,左雄决定先回马尔康。

  上午11许,我们回到了马尔康。按照四川省局党组部署,左雄主持省、州气象人员召开了会议,决定马上携带设备,重新回到古尔沟,在古尔沟设立气象观测点,并于当晚8时发出观测报文。

  下午1时,我们将再次出发到古尔沟,一边等待理县道路的疏通,一边建设古尔沟气象观测点。

  特殊时期的特殊服务

  ——抗震救灾专项工作组略记

  中国气象报记者 王素琴

  书有“气象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大横幅、14张桌子拼凑的工作台,整整齐齐悬挂在墙上的《中国气象局党组文件》、《中国气象局值班快报》、《重大气象信息专报》、《四川省抗震救灾气象专报》等各种资料,三张灾区地图,一张简易床,三五箱方便面……构成了中国气象局抗震救灾专项工作组的“作战营地”。

  20余人组成的团队担负着综合指挥协调气象部门抗震救灾和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并与灾区气象部门保持热线联系的重任,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沈晓农成为这个团队的“团长”,他在15日该组成立时斩钉截铁地说:“国家派去救援的军队什么时候撤出来,我们就战斗到什么时候!”

  24小时工作制度,没有周末。8时,收看全国天气大会商,会商结束后与四川省气象局应急车进行实时沟通联络;8时30分,集中例会,部署当天工作任务;16时,收看灾区专题天气会商,会商结束后,汇报当天工作进展,并进行交流;17时30分至20时,留人值守,整理夜间收到的最新资料并协调值班人员完成紧急任务;17时至次日8时夜间值守,继续服务。这就是特殊时期中国气象局的特殊部署。

  发向国务院应急办、地震局和中国气象局领导的《中国气象局值班快报》、《抗震救灾工作进展》、《气象部门地震灾情报告》都在此出炉,及时将灾区天气情况、全国气象部门抗震救灾情况以及抗震救灾气象服务情况发出,供国务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做出正确、及时的决策。

  “这里在综合指挥协调抗震救灾和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争分夺秒工作,加强与灾区气象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连续作战作风,将服务进行到底。”沈晓农的要求平实却掷地有声。

  “看到灾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我们做这些算得了什么。”

  “不论以何种方式,能在远方给灾区送去支援,哪怕只是一点点,我们都会很欣慰。”

  ……

  工作组成员无怨无悔地工作着,正如墙上张贴的横幅所写——“心系灾区 坚守岗位全力服务抗震救灾”尽自己绵薄之力为灾区送出支援。

  接到命令奔赴灾区

  中国气象报记者 周世林 徐文彬

  16日下午我们搭乘川航CU8886次航班从北京赶往成都,进行抗震救灾的报道。

  机上放了许多《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道》等成都方面的报纸供乘客免费阅读。刚一坐定,我便打开一份《华西都市报》急急忙忙地看开了,想从报纸上了解一些情况。我耳旁不断传来了纸张翻动声,我抬头环视了一下机舱,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翻看报纸查看灾情,“挺进平武北川”“抢险彭州崇州”等专版大标题几乎成了所有人关注的对象。哗哗的翻报声显示了人们想了解灾区的渴盼与焦急,足见这次灾情的严重。

  飞机起飞了,小徐有些晕机,就靠窗口睡了。我将华西都市报从前到后看了个遍,对灾情的最新进展有了个大致的了解,从中也找到了一些报道选题。下午六点钟飞机抵达成都,刚下飞机,四川省气象局就有人来接我们了,大家都还没来得及问一下对方的名字,就聊起了灾情,直到下车的时候,我们才互相报出自己的名字,他叫蒋岚,非常干练和热情的一位小伙子。他一边开车一边给我们讲当时震灾发生时的情况。

  到了省气象局大院,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庞鸿魁一行接待了我们,一边吃饭,一边听庞鸿魁副局长和应急办李主任介绍省气象局的救灾情况,谈话间,头顶上部是传来飞机的巨大轰鸣声,“这是运送物资和抢救伤员的军用飞机”,一旁的庞鸿魁告诉我们,不断疾飞而过的轰鸣暗示了抢险救灾情况的紧急。

  晚饭后,在庞鸿魁副局长带领下,我们看到在气象大院许多大楼上都挂上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大标语,操场上搭起了临时的抗震防灾帐篷,车辆整齐地排放者,随时待命。来到临时成立的应急指挥部,大家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桌上放满了各种有关气象抗震救灾的材料。

  回到住处,我们一边与记者站的站长吕守奇讨论着第二天采访的计划,一边赶紧给电脑、相机等各种器材进行充电。整理床铺的时候,才发现床头板在地震中已经震落,不禁让我们吃了一惊。正要入睡,衣柜晃动了起来,“是地震!”小徐敏锐地觉察到,于是宾馆外面人的声音嘈杂了起来,大家可能都意识到地震了。顾不了那么多了,好好休息,明天的采访要紧,为了防止万一,我和小徐将电视遥控器立在电视机上,如果震倒我们就下楼,不震倒我们就继续在宾馆。小徐很快入睡了,可我很久也没入睡,随后感觉又发生了两次余震,所幸遥控器没倒,我也就没叫醒小徐。刚迷糊一会,天亮了,8:30要赶往都江堰,于是,洗了一把脸,坐在桌前,有了这篇小文。
(责任编辑:曾玉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