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茆琛、崔峰、肖林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理县瞬间通讯、水、电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系。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群众情绪,医疗救治,学校安全……都成为揪动人心的主题。
位于理县大山沟谷里的杂谷脑镇更是成为信息孤岛,救援盲点。杂谷脑镇有2000多户、11000余人,大多是藏族、羌族群众,其中农村居民5000多人,多居住在无通讯设施,离县城三四公里的山沟里。此次地震造成杂谷脑镇1000多户居民受灾,12人死亡。
地震发生后,杂谷脑镇党委从容镇定地组织指挥抗震救灾,243位党员坚守岗位,经过五天五夜艰苦奋战,不仅通过自救将本镇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还救助了一批外地人。
震后半小时,党员自动集结到镇政府;两小时,党员赶到最偏远的村组 杂谷脑镇位于云谷山山脚,地震发生时,泥石流从山顶沿排洪沟汹涌倾泻,巨石轰鸣滚落,山顶腾起的烟雾直冲而上,仿佛世界末日即将到来。虽然没有通讯设备通知党员,但镇上的党员不约而同向镇政府集中。“你也许不相信,地震发生后半小时,镇上所有干部全部自发集合在镇政府院内”,杂谷脑镇人大主席杨慧告诉记者。
下午3点30分,杂谷脑镇启动本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民兵应急分队同时集合待命。杂谷脑镇党委书记夏朝俊一声令下,全镇243名党员全部按照“包村包户”的责任表,迅速分头向沟内的藏羌组村社突进。
此时,余震不断,进入山沟内,两侧山坡不时跌落碗口大的石头,泥石流几乎要漫出排洪沟,眼睁睁看着群众的房子从中间裂开,如面条瘫倒。“我们连个安全帽都没有啊!”女干部刘萍哭着告诉记者,“山路在余震里一闪一闪,三四公里的路,一辈子都好像走不完。”虽然害怕,刘萍并没有退缩,“无论他们好不好,我一定要亲眼看到。”
下午4时许,所有党员赶到各自负责的村、组。
4小时,党员组织群众救出26人 下午4点多,率先赶到玛瑙村永古山寨的几名党员得知地震发生时,村民向云海家办丧事吃饭,30位村民被埋,立刻派一人返回报信,其余人员投入到抢救中。夏朝俊得知灾情,立即组织更多党员前去增援。镇党政办公室主任王刚说:“看到干部来了,四散奔逃的藏族群众渐渐聚拢,由于抢救及时,当时救出26人!”
几乎同一时间,在距离县城较近社区统计灾情的张慧从汽车广播中听到温家宝总理即将赶赴灾区的消息,她听到总理在飞机上的讲话:“灾难来临,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镇定!”杨慧迅速将总理的话记录下来,开始安排身边自愿帮忙的群众到各个社区、村户宣传,“大家一听总理要来,焦虑的情绪慢慢好转,绝望中看到了曙光。”她说。
12小时,受灾群众得到安置,全镇所有人找到暂时住所 地震发生后,理县县委、县政府陷入指挥系统瘫痪中,无法将灾情向州委汇报,更难及时联系到各乡镇,传达县里的救灾指令。对于杂谷脑镇而言,此时,群众的需要,就是命令。
杂谷脑镇营盘村三组到汶川的距离只有十公里,受灾严重,全村90户藏族群众的房子全部被毁。石碉房一塌到底,粮食、被褥全部被埋。村里最小的孩子只有几个月大,年纪大的老人已近90岁。12日下午六时,天降大雨,全村几百名群众不但无处食宿,更面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危险。村里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冒险到镇里求援。
听到这一消息,在夏朝俊的指挥下,张良、王刚等党员干部立刻组织民兵携带竹竿等物品和能收集到的食品,冒雨上山。由于出发匆忙,他们几乎都没带雨具。5月16日记者沿他们当晚走过的山路进入营盘村,发现这里每隔5、6米就有一处山体滑坡,村民杨淑珍说,干部几乎是四肢并用,爬上山的。
安顿好群众,已是凌晨1时,浑身泥水的王刚返回镇里,妻子抱着一岁的儿子,无助地站在广场。因为身单力薄,她没有抢购到水和食品,镇上所有的副食品和搭帐篷的材料都卖光了。王刚撑着伞,遮挡着妻子和哭累睡着的儿子,在大雨中干坐了一夜。
由于安置及时,在随后的余震中,营盘村三组再没有人员伤亡。记者从杂谷脑镇了解到,地震后六小时内,杂谷脑镇受灾群众已在当地民兵帮助下,在广场搭建起简易帐篷。12小时内,全镇所有群众找到暂时住所,镇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们陆续被家长接走。
24小时,全力救助路过的外地客人 地震造成的山坡塌方,使理县通往汶川的唯一通道中断。很多去往汶川的工作人员和乘客滞留理县。没有接到上级通知,没有更多的粮食帐篷,面对近百名前来寻求帮助的外地客人,接收还是拒绝?
杨慧介绍,从13日凌晨起,陆续有13名旅客,30多位加州工业公司工人,试图返回汶川、茂县探望亲人的50多位藏、羌、汉族群众到镇党委的临时办公点寻求帮助。当时镇里不少村社即将断粮,正在积极争取空投物资。接待近百名外乡人,就意味着镇里的救灾工作更艰难。
夏朝俊紧急召开三个支部党员会议,除了在村里蹲点救灾没能参会的党员外,所有党员一致赞同表态,宁愿自己饿着,也不能委屈因灾受阻的群众。同时,镇里派党员将这一决定通知到各个村支部,当天,一些村就接待了理县米亚罗镇前来求助的50多位村民。此后,杂谷脑镇成了附近乡镇和汶川等邻县受灾群众避灾的又一选择。
5月14日晚,镇党委的临时办公室终于搬进了帐篷,但为了接待来自马尔康的五名群众,连续30多个小时没合眼的5名镇机关工作人员又将床铺让给他们,在群众的帐篷外轮守,直到天亮。
在杂谷脑镇机关党员的带领下,各村镇党员也自发参与救灾工作,该镇兴隆村村民吴启志、郭平无偿为理县中学师生送去馒头和调味品,稳定学生的情绪,兴隆村村委会主任肖贵利组织民兵昼夜值班巡逻,确保村民安全。
五天五夜,一些党员一直没有躺着睡觉 从5月15日开始,空投物资陆续运送到杂谷脑镇。将食品、饮用水和帐篷尽快送到受灾藏、羌、汉族群众手中,成了杂谷脑镇党员的首要任务。“小到火腿肠,大到帐篷,每一样在空投点找到的物资都要登记,分发。”王刚说,“这是解放军冒生命危险空投的物资,每一样都传递着党的温暖。”杂谷脑镇下辖的8个村道路几乎全部隔断,只能靠党员干部步行背着物资从投放点徒步下来,再走几小时分发到群众手中。到5月17日下午,已将帐篷送到各个村子或社区。
28岁的年轻党员王蕊告诉记者,从5月16日13时30分左右,理县发生5.9级余震开始,杂谷脑镇的党员又开始新一轮的灾情统计和救灾工作。直到5月17日下午,已确定将帐篷送进各个村子或社区,被阻断的道路也正在解放军的帮助下,积极抢修。
到5月17日下午,距离发生地震五天五夜过去了,杂谷脑镇党委书记和许多党员一直没有躺着睡觉,此刻,他正组织人在玛瑙村永古山寨掩埋遇难的群众。
(责任编辑:张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