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14页防病方案紧急下发
本报记者 孙雷 四川绵阳报道
“下午刚到48件药品,2分钟不到就被领光了。”侯再金向记者述说时,语气颇为焦虑和无奈。
这里是绵阳,是汶川大地震损失最为严重之一的北线所在地。绵阳下属的北川已经有10万受灾群众正往绵阳市区大转移。
侯再金则是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卫生防疫组的组长。按照分工,侯再金所在的这个组,主抓郊区县的卫生防疫工作。
侯对记者表示,绵阳市疫病防治中心前几天已经开始以小分队形式开进周边疫区,5-10人一组,做前期的防疫消毒工作。
这是严防疫情扩散的重要一步。
侯再金告诉记者,四川省正在加紧组织六个药品生产点,希望明后天消毒药品等物资的供应便能够有较明显改善。
技术方案
5月15日,汶川大地震第三天。侯再金即组织了由专业人士带队、志愿者参与的10支10人小分队共计100人开赴北川、安县、平武县等地,进行消毒、环境清理、饮用水食品卫生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小分队实行包乡镇的分片式管理。
一份长达14页纸的《绵阳市地震灾害救灾防病技术方案》也随即被紧急下发,内容详尽,既包括了饮水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等影响疫情的次生危机;也对消毒杀虫灭鼠,传染病监测、疫情报告及暴发疫情处理等五大方面进行了很具体的规划。
但方案从纸上落实到实处,在当前已经是一个考验。
“一个是水污染问题,如果上游尸体处理不好,可能会威胁到下游的水安全。” 侯再金告诉记者,“另一个是,灾区百姓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粮食,就有引发传染性疾病的危险。”
这两个方面问题最后又被归结为下面两个问题:
人员缺乏也很严重。按照侯所获得的情况,目前防疫专业人员200名,缺口500人,即便加上近期国家和地方派来支援的100人也还不够。
侯再金告诉记者,志愿者报名非常踊跃、有热情,但他们的问题在于缺乏专业知识,目前没有很好的防护条件,包括工作服、手套、雨靴、食品、水等在内都缺乏,所以不敢放这些志愿者进入灾区,怕他们连自己都不能保护,更奢谈防疫。“目前只能组织小分队,而且小分队也基本上是一两天便赶回绵阳。”
另外一个严峻问题是,由于交通阻碍,郊区县市的防疫工作主要集中在大的乡镇、县政府所在地,散住在农村的居民的防疫工作目前开展起来还有相当难度。
药械保障:有待尽快扣紧的环
缺人之外是缺药。
“卫生防疫还急需消毒液500吨,环境消毒液500吨,消毒片100吨,84消毒液100吨,漂白粉800吨,抗生素5000件,氟哌酸2000件,黄连素片500件……”
这是绵阳市医疗卫生救治指挥部药械组,向本报记者提供的一份5月16日上午10:00汇总的“急需物品清单”。
对于震区来说,这是一份触目惊心的清单。
“目前一线上报要求数千件药品,但目前解决起来相当困难,无法满足灾区需要,这一环节必须要尽快扣紧。”侯再金向记者表示。
无论是城区防疫还是郊区防疫,对绵阳市而言,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药品和器械的严重缺乏。
“目前该市所需药品器械的获取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市应急指挥部自己采购,接受各方面的捐赠,省里直接调拨。”据药械组负责人、绵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况中俊告诉记者。
有鉴于此,药械组规定,医疗机构要尽可能提前三天报送需求量。
绵阳市区:10万灾民防疫难题
对于黄远松来说,已经是多方面的压力几乎同时袭来。作为绵阳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他负责着整个绵阳市区的卫生防疫工作。
“市区卫生防疫形势太严峻了。”黄远松告诉本报记者。
绵阳目前的现实是,一方面,地震灾害之后,为了避免遭受进一步余震的伤害,绵阳市民纷纷从家里搬出,住到了城市绿化带等公共场所。而这,不可避免地带来大量生活垃圾、粪便,造成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附近郊区县劫后余生的灾民们源源涌入绵阳市区,被大量集中安排在大型体育场馆或者学校,因为集中度很高,虽然方便了管理,但同时也造成环境空气的恶劣。
由于大量人力物力都被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之中,人们已经没有更多精力投入单位和居民区的卫生防疫工作中。
与此同时,绵阳市很多农贸市场成为危房,商贩们只好以街道为市场,而个别情况比较好的农贸市场,则成为灾民聚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