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跟踪:台湾搜救队在汉旺
本报记者 陈欢
5月17日早上,地震后的第六天,一支身着橙色特种救援服和黑色红十字服的救援队出现在此次地震重灾区的绵竹汉旺镇,他们是来自台湾省的特种搜救队。
这支队伍由搜救队副领队、台湾红十字会副总领队陈大诚领衔。
“他们都是台湾最精英的教官级救援人员,拥有丰富的救援经验。”一名与之熟悉的台湾人士告诉记者。
搜救队成员庄志强也跟记者说,他们中多数成员曾经参与过台湾9.21地震大搜救等,还曾经到伊朗、萨拉瓦多参加国际搜救。
早上11点,搜救队来到绵竹市汉旺镇第三人民医院现场——此时,距离他们昨晚19点降落四川成都不到12小时。
两天前,记者来到汉旺的时候,第三人民医院已是一片废墟,门诊部大楼瓦砾一片,紧挨着门诊部的一栋四层楼的茶楼半倾斜着摇摇欲坠。当时,一只20余人的步兵小分队正在这里展开救援,当时他们手上的工具是铁锹和钢钎。当天,他们从这片废墟中找到了十多名遇难者。
但是今天,经历过多次余震后,那栋四层楼的建筑已经不复存在,现场有五六米高的砖石废墟留在原地,曾经的救援迹象荡然无存。
就在搜救队副队长陈大诚和汉旺当地官员接洽情况的时候,五六名队员走进医院废墟,他们试图勘探地形,但是,一排尚未倒塌的铸铁围墙挡住了他们的前路。用台语简单商量了几句后,他们折返。
15分钟后,搜救队决定,首日搜救就以汉旺为主,把前几天尚未搜救到的死角再搜救一遍,看是否能找到生命的迹象。
程序严谨
毫无疑问,这是一只装备精良的队伍。
搜救队还随身携带了生命探测仪,无线电探测设备,卫星电话等众多装备,一辆白色面包车被各种仪器塞的满满当当。
一只黑色的三岁拉布拉多犬——baily安静的伏在队员的身边,这是搜救队带来的“精锐武器”——曾经参加过日本地震搜救。黑色的baily毛色油亮,眼神镇定警觉。
下午1点整,搜救队进入汉旺镇最大的企业——东方汽轮机厂,他们决定驻扎在此,在这里搭建一个器材帐,一个指挥帐,一个休息帐,作为搜救大本营。
在东汽厂内,已经有好几只救援队伍入驻。听说台湾搜救队来了,一只部队立刻友好地让出三顶帐篷给搜救队使用。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搜救队队员立刻从车上往下搬运设备,这些队员的身上,拇指粗的攀登绳、吊钩等工具随处可见。
此时,距离搜救队达到汉旺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距离地震发生已经过去了100个小时,但是,搜救队还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在此之前汽轮机厂负责人已经介绍,救援队驻扎不远处的叶片车间地下,就埋有14名工人。
“我们将基地架设完成后,就将开始人命搜救。”救援队队长表示。
拼接地形图
就在搜救队副领队陈大诚接受记者采访、架设大本营的时候,很少人注意到的是,两名队员携带了一个很小的发射装备,乘坐志愿者的车辆悄然离开厂区。
事后记者得知,他们是去汉旺镇测试无线电通讯情况。按照他们的工作计划,他们在汉旺的搜救范围不止是东汽厂,而是整个汉旺镇,只有整个汉旺的无线电信号正常,他们的生命探测仪等设备才能发挥作用,如果不正常,他们将要调整方案,架设区域无线电通讯设备。
时间又过去了半个小时,此时已经是下午1点30分,搜救队还是没有开始人命搜救行动。他们摊开高精度汉旺镇地图,在地图上确定目前所在的方位,并划出搜救区域。
但当地政府提供的地图并不是完整的一张1*1.5米的地图,而是数十张A4纸打印成的小地图,只有将这些小地图拼成一张完整的地图,才能看出汉旺镇的完整情况。
于是,搜救队员得将这些A4纸裁掉纸边,涂上胶水,拼成一张完整的地图,花掉了15分钟。
地图拼完之后,搜救队用指南针确定了当前的方向,他们决定划成几个小的片区,展开地毯式搜索。
搜救队队员庄志强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习惯是两个人组成一组,一个人手持生命探测仪在前,一个人协助摆器材设备。
此时,台湾搜救队只好决定——将整个汉旺镇全部再搜救一遍,只是不从那些很可能已经搜救过的地方开始,二是从那些死角开始,进行重点搜索。“我们将沿着公路和铁路做重点搜索,希望能搜到之前没有搜过的地方。”搜救队副领队陈大城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