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8日(星期日)16时,总参作战部副部长马健空军少将,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新闻事务局局长胡昌明大校,总政治部群众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郭增奎大校,总后勤部司令部战勤计划局局长谢维宽大校,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战勤保障局局长马改河大校和武警部队司令部作战勤务部部长张金良大校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抗震救灾情况,并答记者问。
凤凰卫视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希望能够得到解答。第一,这次地震有没有对当地的国防军事设施造成损害,损害的情况怎么样?第二,这次军队投入非常迅速,但是听说有一些士兵带的食物只够两三天,请问怎么跟进后勤保障工作?
马健: 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军队在四川的军事设施受到了一些轻微的影响,没有严重受损的情况报告。地震发生后,我们对所有部队战备执勤的状况进行了检查,一切处于良好状态。大家可能更关心的是一些核的设施,我在这儿可以负责地说,这些都是安全的。在这些设施当中,我们都在地震灾害发生后,派了武警部队和军队加以严格保护,没有任何问题。谢谢大家。
胡昌明: 这个问题实际还包含部队状态的问题,下面请郭主任回答。
总政治部群众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郭增奎大校:很高兴回答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次强烈地震发生以后,全军各部队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决策部署、命令指示,把灾区当成战场,视灾情为命令,火速赶往灾区,迅速展开救援。几天来,广大官兵顽强拼搏、连续奋战,争分夺秒地解救被困群众,哪里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就冲向哪里,哪里最艰苦就战斗在哪里。
郭增奎: 在抗震救灾中,各级领导科学组织、靠前指挥,广大官兵干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广大干部不畏艰险,奋勇救灾。有的官兵连续几天几夜奋斗,有的轻伤不下火线。有些家住灾区失去亲人的官兵强忍悲痛,坚持救灾;有的官兵把自身携带的粮食、饮料送给受灾群众,宁愿自己挨饿,充分展示了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以实际行动使灾区的群众看到了信心、感受到了希望、增添了力量,为抗震救灾作出了英勇的贡献,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群众的高度赞誉。
近日,胡锦涛主席亲临灾区一线视察,对参加抗震救灾的部队给予了高度评价。广大官兵倍受鼓舞,士气更加高涨,斗志更加高昂,决心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为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们,广大官兵在奋勇参加抗震救灾的同时,还踊跃开展向灾区群众捐赠的活动。连日来,从军委总部到基层连队,从将军到普通士兵,从现役人员到离退休老干部,纷纷慷慨解囊,为灾区群众奉献爱心。截至到今天中午,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已捐赠1.6亿多元人民币,目前捐赠活动还在进行当中。谢谢。
总后勤部司令部战勤计划局局长谢维宽大校: 我就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做一个补充发言。刚才凤凰卫视的记者提出军队的后勤保障问题,非常感谢,你关注军队的后勤保障,我同样十分关注凤凰卫视的新闻节目。军队参加抗震救灾,后勤保障主要依托军队的保障系统来组织实施,不但不会给灾区的群众增加负担,还要力所能及地向灾区提供资源。
我仅就这位记者关注的饮食保障问题谈两点:第一,关于饮食保障,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出来,部队只带了两到三天的饮食。其实,这不完整,按照军队的规定,两到三天指的是带野战干粮。除此之外,还必须带一个星期的“生给养”,这样加起来,保障能力要远远超过两三天。军队组织的饮食保障,主要是运用军队的自身装备,也就是有炊事拖车,也有营、连、排的炊事单元,利用这些装备来组织热食保障。
对于一些部队因为走得急,没有带足饮食装备,部队到了灾区以后,总后勤部和成都军区又分别组织了补充。需要热食的饮食装备是没有问题的。“生给养”从哪里来呢,除了自带的7-10天的量以外,我们还有军粮供应系统做保障。军粮供应系统平时就有,碰到应急情况以后,军粮供应系统会加大应急的数量。因为抢险救灾任务紧急,部队来不及制作热食,我们成都军区在部队驻扎比较集中的四个地区,建立了热食供应站,集中为部队统一提供热菜、热饭。除了提供热食以外,如果个别部队由于进至乡村,来不及制作热食或者因为徒步前进,无法携带饮食装备、无法制作热食,就以热食的方法来制作野战干粮来应急。
下一步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要求,部队要进一步进入乡镇以外,还要进入村庄,因而部队越来越分散,提供热食的难度会逐渐地增加。对此,部队后勤系统有一套完整的前送系统,通过组织前送或者是组织其他的形式,保证部队吃上饭。
我们除努力保障自己的饮食外,还发挥军队供应系统的优势,积极为受灾的群众提供饮食保障,比如采取空投和其他的形式,近三天就为灾区群众提供30万日份的野战干粮。成都军区开设的四个野战供应站,还为灾区群众提供了大量的热食。因此,请大家不必担心军队饮食的保障问题。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