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机油!耿达、卧龙在呼唤
本报记者首次逼近西线孤岛
本报记者 郑小伶 王小明 黎敏奇
记者在直升飞机上俯瞰四川汶川县卧龙镇与耿达乡,看不出明显的灾难痕迹。
粮食、帐篷、机油,成了两座孤岛向拯救者提出的最为迫切的三个要求。
如果用脚丈量,从地震中心的汶川县映秀镇徒步到耿达乡,再到卧龙镇,需要分两个路段来完成,约有68公里的路程,有灾民、解放军先遣队、医疗队步行往返于这条西线,到映秀报告灾情或是寻救生援救的话,需要两天两夜,而且路况也非常陡峭。而部队行进的步伐会相对迅速一些,但也需要十几个小时。
成都军区驻渝某集团军军长许勇,每天带小分队由映秀镇简易直升机机场起飞,向周边乡镇辐射,直插进受灾区的村户,以人口普查式的搜网方式来核对死伤亡人口,及各种物资急需。
5月18日下午1:30,记者随许勇军长一行开始在耿达、卧龙进行排查。这是本报系列灾情报道中,第一次逼近这两座“西线孤岛”。
耿达、耿达
37师的22位官兵走到耿达是震后第三天。耿达乡3个自然村,有30人死亡、10多人受重伤,由于交通、通信完全中断,救灾小分队与医疗队在15日之前没有抵达,此乡一度成为灾后“孤岛”。
耿达乡党委书记倪天国向许军长开出的救灾清单是:耿达乡现有三台挖掘机、四台重载机,即刻投入救援没有问题,但当务之急是缺柴油!另缺部分雷管引线,安置灾民的帐篷等物。
对担承特殊救援任务的先遣部队来说,开路的速度就是一切。许军长说:“前期做了些定点投粮食,目前暂时靠飞机运,打通地面交通靠我们这支部队,有路就有一切。”
最先到达此地的37师分队,被要求陆续下到每个村摸灾情。有乡干部对记者说,房屋倒坍造成的人员死伤倒不是很严重,但被大山滑坡压死的人倒有不少。在映秀—耿达的省际303公路,有数辆班车、小车被压在大石泥沙封堵的隧洞中。
有耿达乡群众急匆匆写了几个纸条,委托记者向家人报平安;还有人向解放军提出,送些奶粉、玉米种子来。
据记者听到的消息,在此前暂时没有救援力量到达的村、户,接下来会成为救灾主力重点拉网目标,“军委领导已提出,一户不能少”。
卧龙:人宝贵,大熊猫也宝贵
5月18日下午3:30,直升机降落于卧龙沙湾电站的空地上。这个小电站还在正常运作,因而卧龙特区的供水电尚有所保证。
卧龙有一乡一镇,伤亡人数为40人左右,重伤35人,已运走33人。有镇干部说,在6个行政村中,98%房屋倒塌,特区大部分建筑受损,失去联系的人达66名。
许军长与镇干部联合办公现场,有受灾群众当即提出救险要求:在耿达电站下游的映秀湾大电站水界牌处,有厂房倒塌,正在上班时的100多名员工情况不明,还有约一个班的武警值勤人员下落不明。
此外,在核桃坪的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熊猫馆,“国宝”的命运更牵动了很多人的心。该区负责人李德生向本报记者介绍,此前外界传言有若干只大熊猫已死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
地震发生后,馆中圈养的63只,现有61只在“家中”。曾有6只大熊猫失踪,有员工在震后找回了4只。找回来的大熊猫有的有皮外伤,有的精神沉郁,有恐惧感,还有的头部受了伤,“情况有些差”。
核桃坪建筑尚不能排除险情,正面、背面、两侧均受山体滑坡影响,32套熊猫宿舍中,有14套全毁,18套严重受损,一些设备也无法正常运作。目前,卧龙已将部分小熊猫转移到别地圈养,将奥运熊猫送到成都熊猫基地。
“大灾当前,人宝贵,大熊猫也宝贵。”一位曾帮小熊猫治疗过的医疗队医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