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体育馆,我们的“家”
■特写·安置点■本报记者 张鑫 黄胜利 实习记者 窦琨
5月18日下午3点,绵阳市九洲体育馆。遍地凌乱的毯褥上,满目表情凝重的灾民。
这一刻,没有眼泪,没有笑语。
劫后重逢的人们,紧紧抓住亲人的手,安详地熟睡在吵闹的人群中。更多的人,则焦急地奔走在大门口的寻人启事栏和每一批新来的灾民间,热切地张望,一遍遍地打听。
偶尔有人们窃窃地回忆起那无情而又可怕的瞬间,只有那些尚在懵懂之中的幼儿甜甜地熟睡在妈妈的怀里。他们不知道,那一刻究竟发生了什么。
大门外,来自全国各地救助单位的工作人员尽职地坚守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频繁奔走的,则是大量手挽红丝带的志愿者和身穿白衣的“天使”们。
几百顶救灾帐篷蔓延在体育馆四周的空地和草坪上,每顶帐篷里都挤满了形色憔悴的灾民,小山般堆积的矿泉水、各色食品在工作人员的看护下有序地发放。墙壁上、电杆上、木板上贴满了寻人启事,广播也在持续地播报着寻找亲人的消息。
作为绵阳市区最大的灾民安置点之一,九洲体育馆成了数万受难群众临时的“家”。至5月18日,大约有12000多人聚集于此,他们分别来自绵阳市辖受灾最重的北川、安县、江油、平武等地。
据安置点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介绍,因为九洲体育馆聚集人数较多,绵阳市防震抗灾指挥部从灾民安置下来后就及时启动了灾民安置预案,全力保证灾民的各种需要。
“我们考虑的就是吃饭和饮水问题,每天都会安排工作人员向灾民定量发放固体的食品和矿泉水,也有很多单位做好熟食送过来。另外,我们除了及时开放体育馆原有的厕所外,还增加了几个流动厕所,不定点的有人打扫、消毒。”前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对于目前最为担心的疫情防御问题,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会对体育馆的每一个角落进行消毒,同时,也派专业医护人员巡回观察灾民休息区,发现有异常的情况,及时进行就诊观察和隔离,同时要向上级汇报。此外,他们还向灾民发放预防疾病的宣传单,并指导他们科学饮食。“截至目前,还没有发现传染病疫情。”这位工作人员肯定地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绵阳市各大医院都在此设立了临时卫生防疫站,也有四川省医院派来的专家在此对灾民进行医疗救助。不时有身背消毒液的医护人员出入在场馆内外,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消毒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