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成都地震
本报记者常乐 成都报道
把一整天东奔西跑的纪录整理成粗糙的文字并发回报社后,已是饥肠辘辘,时针正指向5月18日零点30分,我和几位同事随后出门找了一家排挡宵夜。点好的菜刚刚端上桌子,突然感觉到强烈的震动。
我们用餐的地方是林荫街一家较小的排挡,因是深夜,没什么人来往,我们便把桌子摆在人行道上。说也奇怪,出门时还好好的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当我们忙着是不是该把桌子搬到里屋时,同事陈立突然皱起眉头问:“是不是又来了?”
什么来了?哦,地震!我们几个也都明显感觉到了震感。我们坐的是竹椅,椅子在我们屁股下面“吱吱”响着。雨突然来了,风特别大,高楼上掉下来的遮雨棚、花坛“咣当咣当”地向楼下直冲下来。随着楼下人群的尖叫,街面上越来越多地聚集了惊慌失措的市民,不少人还只穿着内衣、内裤。
我们不约而同丢下了筷子,人也一下子进入了紧张状态,向街道中央跑去,跟当地市民挤在了一起。风越来越大,雨越下越大,随风飞舞的沙尘打在我们的脸上,衣服很快就湿了,头发也湿了,发际间,有水滴不断往下掉。
在这个深夜,震感强烈的余震把上百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连距离市中心较远的二环路立交桥下都躺满了躲避余震的人群。曾经经历了“5'12”大地震的成都市民张小军跟记者描述,他家住在高楼上,震动发生时,外面的声音很是吓人,他不顾一切地领着老婆孩子从楼梯通道往楼下跑。“进通道后,才发现整个楼层的人都跑出来了,大家一起挤在狭窄的楼梯间,往楼下逃命,当时,“我的手软了,脚也软了,生怕又是一次大地震。”
我们下榻的宾馆位于一环路西三段,宾馆还有不少同事正在睡觉。我们使劲拨打他们的电话,但一直打不通。身边车辆往来穿梭,它们都朝着外环线驶去,在南二环路两旁,各种车辆已经排成长龙。我们只好在雨中沿着道路中间的隔栏步行。终于到了宾馆,准备跑上楼通知其他人离开宾馆避难的时候,传来了同事呼叫我们的声音。原来,他们早已下楼,坐在车里,在马路中间朝着我们傻笑。
亲历成都地震,记者感觉到,经历了“5'12”大地震的成都市民对地震有着一种本能的、强烈的恐惧,但当地震来临的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依然是平静和镇定。
一个小时后,街面上的人群陆续散去,警报终于解除。回宾馆打开电脑,网上跳出这样一行文字:“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5月18日1时08分(北京时间),在四川江油市(北纬32.1度,东经105.0度)发生6.0级余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