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谁能取代美元?
■本刊记者/张邦松
即便人民币无法取代美元成为新的世界货币,也应当借美元危机获取最佳地位
有一个家庭——我们姑且称之为史密斯一家——他们一家人都失去了工作。
|
而与之相对应地,另一个家庭——我们姑且称之为老陈一家——他们一家人非常勤劳,也非常节约,平时不舍得花一分钱,以便有更多的积蓄。在这个积累阶段,从表面上来看,他们的生活显然远不及其挥金如土的邻居,也就是平时以借贷和抵押为生的史密斯一家。在普通的观察者眼中——他们往往仅基于两家人的消费模式来看问题——史密斯一家显然更为富裕。然而,透过表面现象,我们可以看到,老陈一家通过目前的勤俭最终会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而史密斯一家这种短视的挥霍则是以牺牲其未来生活方式为代价的。
华尔街资深预言家彼得·D·希夫的新书《美元大崩溃》里讲的这个故事,很像一则充满隐喻的寓言。谁都知道他想说的是美国和中国,结论也很明显,美元和美国经济将走向崩溃,而中国将取而代之。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希夫指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30多年里,美国经济逐渐完成了“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转变”,这样做导致了以下后果:没有人再从事生产,同时美国人觉得靠借钱过活的日子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希夫揭露,为了向全世界证明这种模式的可行性,美国政府对其披露的大量经济信息造假,以混淆视听。你能想象美国在计算CPI时,是不包括石油、食品、房地产的价格变动的吗?但事实就是如此。这也正是经过这么多年滥发美元之后,美国还能保持“通货紧缩”的秘诀。同时,美国的GDP统计也非常可疑,其中有70%来自消费,而这在任何时侯都有可能崩溃,因为支撑消费的是庞大的外债而不是生产。
这样做的目的,希夫认为就是让“美国的贸易伙伴,外国央行以及外国投资者也得到这些被操纵的信息,所以他们还会继续把钱扔进美国这个无底洞里”。
这些听起来像个精心策划的巨大阴谋,但是希夫认为,这仍然无法阻止美国以作茧自缚的方式走向崩溃。
在完成这本书的时侯,美国的次贷危机尚未爆发,但作者已经准确地预见到了房地产泡沫破裂可能造成的巨大危害。他认为美联储以房地产市场为幌子,已然“创造”了不折不扣的通货膨胀,美联储打开了货币这个潘多拉魔盒,以维持较低的抵押利率,从而以房地产泡沫取代股市泡沫。随着美元购买力的下降,物价将大幅上涨,美联储不得不提高利率,而利率的提高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美国经济的崩溃。
但是这个观点并非无可挑剔。实际上,就泡沫而言,美国远非发达经济体中最高的。从1987到2007年20年间美国的单套住房价格,是从不到15万美元升到32万美元一套,但这个涨幅远远低于欧洲,甚至可以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可能是发达经济体中最少的。美国的股市泡沫也并不比其他发达经济体,或者像俄罗斯、印度这样发展中大国更严重。“如果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元崩溃的话,我们更有理由列举更多欧元也将崩溃的例子,那么既然是大家都不行,只能在大家不行当中,挑一个看起来还比较行的。”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主任钟伟认为,美国的经济和美国地位受到挑战可能性存在,但被取代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我们无法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或许我们可以把对美元前景的争论放在一边,专心思考人民币在这场变局中可以扮演什么角色,这对我们来说更具实际意义。
既然美元可以获得霸权地位,欧洲效仿美国,也要组建超国家的货币地位,日本也在努力推动日元国际化,为什么中国不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这也许正是在美元危机过程中,我们主动要去寻求的。如果人民币不能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货币,至少在东亚超越日元的可能性是有的。中国在贸易方面为东亚周边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内需市场,同时中国有16000亿美元左右的投资,如果减少一部分在美国或欧洲的投资,更多的整合到东亚来,那么中国或许能获得更好的收益。
“在中国大国地位迅速崛起的时候,如果不趁此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就等于主动放弃了用货币去经济扩张、去争夺自己未来最有地位的绝佳的机会。”钟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