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为何如此顽强?
唐 宋
汶川地震100个小时以后,依然有生命的奇迹不断出现:
108个小时,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北川救出一位胡子花白的老人;127个小时,在都江堰,俄罗斯救援队救出一位61岁的女性;139个小时,被掩埋在北川县医院废墟中的唐雄获救;150个小时,映秀水电公司职员虞锦华被山东公安消防总队成功救出;北川县曲山镇电力公司宿舍的废墟里,国家地震救援队成功救出被埋近164个小时的61岁老人李明翠……“又有人被救出来了”,成了四川地震后最激动人心的消息。
人们通常认为,“72小时之内”是挽救生命的黄金时段,过了72小时,幸存者很难有生还的希望。可是,在震级特大、余震不断的四川,为什么生命的奇迹屡屡出现?
正如地震现场搜救人员所说:“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决不放弃!”地震发生以来,在救灾一线现场指挥的胡锦涛、温家宝多次强调,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我们就要作出百倍努力……正是有了“以人为本”、“救人第一”的坚定信念,有了搜救人员“不抛弃、不放弃”的生死救援,才有了这么多让人热泪盈眶的生命奇迹。
然而,从地震的废墟中把幸存者抢救出来,仅仅是挽救生命的开端。对于从死神的魔爪下逃脱的伤病员来说,能否得到最及时、最有效的治疗,能否获得心理医生的指导,尽快摆脱地震造成的心理阴影,直接关系身心康复的速度和质量。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能否把伤员的死亡率、伤残率降到最低,直接考验着中国的医疗技术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能力。
让人欣慰的是,在抗震救灾中,军队组成的战地救治小组在前线建起野战医院,用直升机运送重伤员,为挽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卫生部紧急行动,向灾区派遣医疗卫生人员5000多名,使医疗救治队伍覆盖到灾区每一个县、乡,实现医疗救治全覆盖。心系灾区的爱心人士“要钱出钱,要血献血”,为灾区伤员保障了充足的血源……难怪香港媒体赞叹:救援队伍万众一心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生命损失。
根据历史经验,特大地震发生后,有可能会暴发大的疫情。因此,对于刚刚脱离险境的受灾群众来说,生命的考验还在继续。在抗震救灾中,救援人员秉持救人与防疫并重的原则,专业卫生防疫人员不断地对营救现场、灾民安置点喷射消毒制剂。农业部组织35000多台喷雾器火速运往四川,用于灾区卫生、动物防疫和鼠害防疫。由于防疫措施得力,目前,地震灾区尚无重传染病疫情报告。
我们无法抗拒天灾,但可以尽量减少灾难造成的损失。在与天灾、病魔的斗争中,正因为有“举全国之力”的救援体制,有13亿人民的强大后盾,有救援人员的坚毅和勇敢,有灾区人民打不倒、震不垮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生命奇迹。
我们相信生命的力量,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奇迹。
(作者为本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