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米高空,高原峡谷间空投
首架在灾区上空实施物品空投的邱德甫机组创下一系列奇迹
胡军、曾宝瑜、张海涛
大型运输机在山谷里盘旋,此时是5月15日凌晨2时22分,绵阳清平峡谷中雾气重重,外面飞机能见度很低,机长邱德甫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三无”空投,创世界空投史先例
“机长,不能再降了,下面是山峰。”领航员提醒邱德甫。
邱德甫没有答话,继续拉动驾驶杆下降高度。他心里最清楚,空投物品比空降人员难度还要大,人可以操纵伞,而物品不会操纵,投不准就浪费了,那可是救命物资啊!
“开大门,投!”飞机在5000米高空、也就是距地面真高不到1000米时,邱德甫厉声下令。
瞬间,空气如爆破般涌出舱外,一朵朵伞花往下飘,一分钟内,5吨救灾物品就滑出机舱……不久,地面人员给指挥部报告,物品空投方位非常准,一次空投成功。
至此,由邱德甫机组创造的世界空投先例诞生———在环境极其恶劣的地区,无风速数据、无人工标识、无地面引导的“三无”条件下,下半夜实施空投,这在世界空投史上,没有先例。
赶赴灾区,是首架大型运输机
邱德甫机长是广空运输航空兵某师一名副师职特级飞行员,广东徐闻人,1959年出生,1977年入伍,空军大校军衔,一号天气条件机长、飞行教员,是大型运输机中年纪最大的机长。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一个半小时后,邱德甫就接到执行抗震救灾命令,他的机组和另外一个机组迅即进场,仅仅用了30分钟的准备,运输机就紧急升空,第一时间将33名专业救援人员和33吨救灾器材运抵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这是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一架赶赴灾区的大型运输机。
13日凌晨1时06分返回本部后,邱德甫立即投入再次出动准备,6时51分,赶赴武汉,执行从武汉至成都空运救灾人员的任务,一天内往返3次,工作22小时,飞行6架次,空运人员1306名,救灾物资24吨。
五天六夜,每天工作逾16小时
“你和你的机组人员必须回去休息!”5月17日,前线指挥部和师领导相继给邱德甫下命令。领导们心里清楚,已经五天六夜了,邱德甫机组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达16小时以上,最长达22小时,每天平均睡觉时间不足4小时。空运救灾人员1373人、救援物资100余吨,空投15架次,空投救灾物资75吨。是抗震救灾以来,空投高度最低、方位最准、架次最多的机组。
“稍等等!”17日晚上20时,成都太平寺机场。邱德甫和机组人员奉命返部,正当他们准备踏上飞机舷梯的一刹那,一辆指挥车疾驰而来,空军但副参谋长乘车赶到,他是特地来为邱德甫机组送行的。
“首长在指挥部那么忙,怎么还来送我们?”邱德甫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但副参谋长一跳下车,就一把握住机长邱德甫的手,说:“我受空军救灾前线指挥部委托,特来为你们送行。你是最棒的!期待着你们尽快回来!”
本报特派记者 胡军
通讯员 曾宝瑜 张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