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昨天发表评论,呼吁在地震灾区兴建地震纪念馆。一些文博专家对此深表赞同,并进一步提出,可以根据此次地震的特殊性,建成具有现场感的地震公园形式的博物馆。
从两大内容进行规划 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指出,这个博物馆可以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内容来进行规划。
最为迫切的是,我们要有保留“证据”的强烈意识。
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汶川地震的强度和广度都是罕见的,破坏性巨大,形成了众多地质构造证据以及对人类建造物的损害资料,可供科学研究。此次地震主要是由于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的。目前印度板块在以每年两英寸的速度向北推移kk对板块漂移来说,这是个不慢的速度,不容忽视。对汶川地震作深入的研究和长期的观察,极具必要性。而地震公园是最理想的方式。1999年9月21日台湾大地震后,就兴建了地震公园。如果我们缺乏保留“证据”的意识,重建家园的过程中,许多重要科学证据可能就会被“清理”、“埋没”掉。尤其建筑受损的资料,最容易被清理。
保存重要信息和证据 若从社会科学角度考察,这次强烈地震对人类社会活动造成了巨大影响。其影响不仅仅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这场地震的影响波及到世界范围。博物馆不仅仅是用来保存珍宝的,更重要的是保存人类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信息和证据。让人们对生命的认识更加深刻。我们至少可以从汶川地震中保存以下信息和证据: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的伤亡和物质的损失等);政府在事发后的应对措施;我们所采用的救灾措施和技术;抗震救灾过程中反映出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其中当然包括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国际社会的反应;各种载体的记录资料(包括新闻媒体的报道资料和个人所作的影像或文字资料);因汶川地震而引发的各种文学艺术作品等等。
陈燮君说,地震公园博物馆还应该收集陈列历史上世界各国重大地震事件的资料,以及人类社会应对地震灾害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政府政策、科学技术手段、组织机制等)。博物馆可以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地震的学术交流平台。
陈列死难学生的书包 美术评论家谢春彦对倒塌的学校废墟中挖掘出来的书包记忆深刻。他建议今后在地震博物馆的重要位置陈列所有的死难学生的书包。这是寄托我们对死难孩子的追思,也是对我们永远的警醒。他还建议,发动艺术家以汶川地震为题材进行艺术创作,最好是利用地震废墟的材料来创作作品,届时挑选感人的力作,陈列于地震博物馆。地震博物馆的设计不妨借鉴现代艺术的某些手法,以增强其时代感和艺术感染力。
一场巨大的自然灾难造成了人类社会的不幸,但也有可能推动人文精神的一次升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震公园博物馆可以为此起到积极的作用。(林明杰) (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