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日电 题:解读汶川大地震最新“热词”
中新社记者 王祖敏
汶川大地震已经进入第九天,又一批被媒体广泛引用和民间不径而走的词汇将帮助人们进一步“解读”汶川大地震。
哀悼日:中国国务院将五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定为汶川大地震“全国哀悼日”,这是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首次设立“哀悼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普通百姓降低。
灾难面前,中国政府再一次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全球华人正经历着一个大家庭的悲伤。
坚强:灾民在掩埋完家人的尸体后加入救援大军,痛失亲人的警察、官兵始终坚守灾区前沿,基层官员在已变成废墟的乡镇里身先士卒,身患重病的战士“违令”出征……。
正如海外媒体所评:灾难吞食了几万条鲜活的生命,震塌了难以数计的房屋,但却压不垮中华民族挺直的脊梁。
坚持: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八天,无论是废墟中的幸存者、刚被抢救出来的重伤员,还是数十万救援大军,都已经接近生命或体力的极限。此时,“坚持”是一条充满希望的生命通道,带来的将是更多的生命奇迹。
感恩:坚强的、充满爱心的中华民族,同样是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连日来,发自灾区民众和中国百姓内心深处的“感谢”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感谢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亲情,感谢海外华人万里之外的牵挂,感谢来自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援助……
加油:“汶川,加油!”“四川,加油!”“中国,加油!”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已经、并还将从每一个有华人的地方传出。
这个曾经广泛用于赛场的词汇,已经演变成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信念和支柱。
通:曾经让人忧心的陆上“生命线”几乎全部抢通,大多数城镇已经通水、通电、通讯畅通,保证了救援人员和物质及时运抵灾区,也使世人能够更迅捷、全面地了解灾情。
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工程救援人员使“天堑变通途”,赢得了这场救灾“生死时速”中更多宝贵的黄金时间。
余震:自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数千次余震给灾区造成二次伤害。十九日,四川地震局发布公告,近日,震中汶川还可能有六至七级的强烈余震。
难以预料的余震成为目前灾区和所有关心灾区的民众心中最大的担忧。
安置:目前,已有近五百万灾民在重灾区得到妥善安置,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甚至传出了灾区小学生们的琅琅读书声。
“安置”,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字,背负着的是沉重的责任,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将成为灾区重建的主旋律。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