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文艺名家同悼国殇

  文艺名家同悼 国殇

    老艺术家莎莱:国殇需要共同的表达

  数以万计的同胞逝去,瞬间没于废墟和泥石之中,男人、女人、孩子、老人皆难以幸免。那些生死相夺的瞬间,父母永失所爱,孩子永失所亲,这是国家之难、民族之殇。

个体的表达,只是自主的抒发,大地悲鸣之悼念需要让民族整体来表达。唐山大地震的时候,中国当时没有条件举行这种哀悼活动,应该说是一种历史的遗憾。

  今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国家将5月19日至21日定为哀悼日,这是历史的进步,降下国旗,停止娱乐,默默祈祷,鸣响警报,会让每一个中国人得到成长,在悲痛中寻找力量,以坚韧的精神勇敢前行。 (记者管菁/采访整理 )

  话剧大师肖惠芳:把普通人的生命看得可贵

  在这次的四川地震中,我们的总书记和总理在地震灾区尚有余震,交通、通讯困难的危急情况下,亲赴一线指挥救人;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医务人员和干部群众日夜奋斗在灾区;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人为灾区献出一片片爱心,捐钱、捐物、献血。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灾区人民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然而,在巨大自然灾害面前人的生命是多么无力,虽然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救每个人,但至今还是有3万多的生命被地震夺去。

  哀悼日的设立是对死难者的最大尊重,是对死难者家属最大的安慰。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第一次为普通公民的降旗志哀,这是一个国家在关心普通人,关心人性,尊重普通公民权利,是中国的进步。 (记者管菁/采访整理 )

  著名钢琴家黄怀朗:是一次珍贵的国民教育

  全国哀悼日,全体中国人,为生者加油,为逝者祈祷,这沉默的三分钟,想想那一片片废墟,一张张曾经鲜活的脸,会净化所有中国人的灵魂,让更多的人反思,我们今天的物质生活丰富啦,我们的精神上还缺少了什么。

  这种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悼念死难者的活动,是一次珍贵的国民教育,这种教育兼具了民族认同感、同胞手足情、人道主义等多重教育,势必会影响几代中国人。

  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历史的进步

  18日下午,我们工作室的成员一起停下手里的工作,为遇难者默哀。这次举国哀悼的意义,已经超越了默哀行为本身。以前只有国家领导人去世才有这样的悼念,但这一次,中国把更多的敬意献给了无数普通的百姓,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这种纪念更有凝聚力,每个人都更直接地感受到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责任,也展示了中国人大无畏的精神。我是68岁一老翁,一开始有到灾区去的冲动,但我不能给灾区添乱,在默哀的时候,我有了新的想法,因为灾后重建有更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记者王娟/采访整理)

  武汉人艺院长周锦堂: 这一刻,我们互相依靠

  一直忙于参加各种义演,在这几天停顿下来。虽然默哀只是三分钟,但短暂的时光停驻,让人想起很多很多这些天来看到的、听到的东西。这种前所未有的悼念形式,让我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对同胞、手足的情感,一下子泪湿了眼眶。在这一刻,我们互相依靠,心灵相通,团结地更加紧密,站得更直。等3天过去,我还会和同事们参加赈灾的义演,为灾区重建尽我自己的一份力量。(记者王娟/采访整理)

  导演江兆旻:让普通人变得圣洁

  举国默哀的那一刻,我正经过一条嘈杂的马路。瞬间,所有的车停住,司机们下车鸣笛路边小店里的人都走出来,面朝着远处的国旗垂下头来。这种安静和肃穆,让这些普通的人们显得那么圣洁,太震撼了。我觉得武汉人以前从来没有这样自觉过,这样深重的灾难反而让我们的心凝聚到了一起。我珍藏了这几天的报纸,全黑的版面,触目惊心的图片,这些东西即便是在多年以后也不应该忘记,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段不一般的经历。(记者王娟/采访整理)

  编剧李冰:更真挚,更温暖

  在这次地震中,一位四川朋友的家人遇难,让我更真实地感受到了这场灾难带给人们的痛苦。默哀的时刻到来前,我特意出门,亲眼看到马路上车都停下来,行走的人们都站住了,这样的场景让我的心被悲凉和崇高的情绪填满。我还记得当初毛主席去世时的哀悼场景,但和当初纪念领袖的追悼不同的是,为普通百姓举行的哀悼更能打动人们的灵魂,显得更有人情味,透出人性的温暖,也来得更加真挚。(记者王娟/采访整理)

  剧作家赵瑞泰:吹强民族团结的集结号

  全民默哀,防空警报拉响,轮船汽车鸣笛,这惊天动地的一刻,是在怀念逝者,也是在吹响全中国人民的心灵集结号。

  首次为自然灾害遇难者举行全民哀悼,13亿人因为同胞遭受苦难而热泪齐流,这种国家规格的哀悼定会凝聚人心,形成一股民族崛起的强大力量,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是任何力量不可摧残的。 (记者管菁 通讯员王浩/采访整理)

  武汉说唱团团长陆鸣:哀痛有了共同的表达渠道

  四川大地震发生过,很多人都在思者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表达我们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而全国哀悼日的设立,为全体中国人找到了一个共同的表达渠道。

  我们不再强压内心的悲痛,共同默哀,寄托哀思,这种共同的机会让中国人之间不再有距离,不再有地域的界限,没有人再会说“我是武汉人,我是广东人……”,而会说“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是四川人,我们都是汶川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的中华民族力量的凝聚。(记者管菁/采访整理 )

  歌手王丹萍:给一个机会,展示我们的坚强与团结

  在我的印象当中,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普通民众的逝去而宣布全国哀悼。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举动,中国做到了,也让我们有了一个机会,来展示我们的坚强与团结,中国人民是摧不垮的。

  这是一个庄严的国家仪式,对逝者的尊重与哀悼当然不能仅仅通过仪式,但也离不开仪式,就如同亲人去世,我们不会不举行任何仪式就将他们草草埋葬。这是一场是对生命价值与爱国情怀的双重教育,自然惠及到我们的下一代。(记者耿愿/采访整理)

  钢琴家黄怀朗:一次珍贵的国民教育

  全国哀悼日,全体中国人,为生者加油,为逝者祈祷。这种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悼念死难者的活动,是一次珍贵的国民教育,这种教育兼具了民族认同感、同胞手足情、人道主义等多重教育,势必会影响几代中国人。 (记者管菁 通讯员王浩/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张庆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