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国悼体现对公民生命的无上尊崇(图)

布什昨日来到我国驻美国大使馆悼念汶川地震遇难者。新华社发
布什昨日来到我国驻美国大使馆悼念汶川地震遇难者。新华社发

5月20日,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中)与安理会成员集体默哀,对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表示哀悼。 新华社发
    5月20日,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中)与安理会成员集体默哀,对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表示哀悼。 新华社发

天安门广场降半旗悼念汶川地震遇难同胞。 新华社发
天安门广场降半旗悼念汶川地震遇难同胞。 新华社发

  国旗低垂,警报凄厉,山河呜咽,十三万万人同悲。

  在中国政府首次为无名死难者设立的这个国家哀悼日里,中华大地弥漫着浓浓的悲恸,浸透了苦涩的泪水;更共享着一份厚重的感动,经历着一次心灵的涅槃,更看到了蕴含其间的诸多温暖的信号。

  以国家的名义为平民而哀悼,我们体会了具有普世价值的人类大爱。当三分钟的默哀中,生者为死难者而哭泣、素不相识者在街头彼此紧紧拉起手;当12日灾情发生以来,捐助救援的爱心汇集成汹涌的江河;当秘鲁政府为四川死难者降半旗志哀,首次为外国遇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当汶川废墟上的中外救援人员共同放下手中的工具,静静站立,低头默哀……人类的无疆大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升华。

人性的伟大和柔弱,均在于哀其同类的慈悲。这种普世的大爱,超越了地域,超越了国界,也超越了每一个小我。

  当共和国为平民而哀悼,我们感受到尊重生命的人道主义光辉。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当巨大灾难袭来之际,生灵涂炭之时,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震撼于生命的流逝,留恋于生命的宝贵。此时,作为政府,有责任以国家的名义,庄重哀悼逝去的生命,为他们唱一曲含泪的挽歌,祝他们一路走好,永得安息。

  当共和国为平民而哀悼,我们还看到了人类文明前行的足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早已规定:“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当中国国旗首次为平民而降,这个“首次”让我们在痛失同胞的悲伤中,感到几许欣慰。从奴隶社会野蛮的“人牲”,到帝王时代口头上的“民为贵,君为轻”,再到今天公民社会的构建,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文明进步史。每个公民的生命尊严和生命价值,都是唯一的、不可逆转的国之财富,都应得到尊重和爱护——这一共识的达成、理想的实现,虽然花费数千年,道路漫长,却依然值得。

  三分钟很短,三天不长,但在很多人心灵深处却足以铭刻一生,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国家哀悼日以国家的名义,用前所未有的规格和礼遇,将普通罹难国民置于迄今为止最高的祭台。如果说古代帝王的“罪己诏”只是装模作样,如果说近些年那些表演式的“公祭”大典尚嫌矫情,那么,这次的国家哀悼日则以一种触及灵魂的肃穆仪式,体现了国家对公民及其生命的无上尊崇。仪式强化了人们慎终追远、珍爱生命的情感,仪式也凸显了政府尊重个体、以人为本的理念。仪式背后,内涵丰富,意味深长。

  中国这次的灾难,震撼了世界;中国此次的举动,也感动了世界。外媒赞誉,“人性光辉照耀中国前行”。作为中国前行途边的旁观者和见证者,他们的评价是冷静的,也是客观的。的确,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懂得“人”的珍贵,也比以前任何时候更懂得了发展的最终目的——“人”的幸福。 (本报评论员 徐锋)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2008年5月19日,国旗低垂,汽笛长鸣,国人共哀。汶川地震死难者,愿你们安息!

  这一天,它的意义不只是对汶川地震死难者,唐山大地震中20多万死难者、1998年被洪水吞噬的3656条生命、在历次矿难中殒命的不知名的矿工……他们的魂灵都将在今天得到安慰。

  这一天,它的意义甚至不只是对于死难者。我们每一个人,都将在为普通死难者的哀悼中,衡量出一个普通国民在一个国家政治天平中的分量。这一天,我们把“以人为本”清晰地镌写在历史的日历上。

  今天,全体国民以国家的名义为普通国民的死难表达哀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普通国民设立的全国哀悼日。《礼记·曲礼》中说:“礼不下庶人”。而在这一天,生命的尊严上升到历史顶点。

  (李志忠)

  中国遭受的损失超出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想象。在巨大的危机面前,国际社会与伟大的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中国在挑战面前所表现出的力量、韧性和勇气给世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整个联合国系统都将支持中国应对挑战。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在此苦难和悲痛时刻,我代表英国人民向中国人民表示哀悼。中国人民表现出的顽强精神以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为拯救受困者付出的努力是伟大的。

  ——英国首相戈登·布朗

  我们与遭受严峻考验的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法国人民对中国四川汶川地震灾害感到非常悲伤。

  ——法国总统萨科齐

  我谨向中国人民和政府表达深刻和诚挚的悼念之情,并感谢(中国政府组织的)充分体现人性光辉的救援活动。

  ——法国外长库什内

  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为国家领导人以外的人实行全国性哀悼。

  ——美联社

  越来越人性化的政府努力向民众提供精神安慰和国家支持。

  ——洛杉矶时报

  这次开创先例,是向国际社会显示中国政府重视人民的安危祸福,是在尽力跟国际接轨,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这表达了中国政府与民众同哀同悲,是明智而恰当的。 ——《苹果日报》

  (据新华社电)

  外媒:设立国悼日是中共一大突破

  据新华社电“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鞠躬”“天安门降半旗缅怀逝者”“在地震悲剧一周时中国停止一切活动”……中国19日开始连续三天为汶川大地震死难者举行悼念活动,成为各国媒体的“聚焦点”。

  19日下午2时28分,正如法新社所言“中国进入三分钟停顿,举国为地震遇难者默哀”。德新社、美国之音等都解读出了“设立哀悼日顺应民心民意,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生命的关爱以及万众一心救灾重建的决心”。

  在伤亡惨重的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很多国家都由政府宣布设立全国哀悼日。如“9·11”事件后,美国将9月14日定为全国哀悼日;别斯兰人质事件后,俄罗斯宣布9月6日和7日为全国哀悼日。中国则一直缺少一个国家层级的集体祭奠活动,对于唐山大地震、特大矿难、渤海沉船等重大事故造成众多的死难者,从未举行过全国下半旗的悼念仪式。

  基于此,多家外媒形成的共识是:设立全国哀悼日“表达举国之沉痛哀思,祈愿所有不幸的生命得到安息,这一破天荒的做法,尊重所有生命与逝者,让政权与国家更多地体现关怀与人道,是中共的一大突破,也是胡温‘以人为本’的又一具体体现”。

  布什悼念汶川地震遇难者

  据新华社电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国际社会对中国四川地震灾害的同情、慰问和支援表示衷心感谢。

  又讯 美国总统布什20日专程前往中国驻美大使馆,悼念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并在吊唁簿上留言。美国国会参议院19日通过一项决议,对12日在中国四川省发生的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表示哀悼和慰问。决议呼吁布什总统对于中国政府提出的任何人道援助方面的要求作出回应,并申明:一旦需要,美国国会参议院随时准备支持拿出额外资源向受到地震冲击者提供帮助。

  又讯 (记者饶贞 通讯员郭蕾)近日,日本福冈市、英国伯明翰市、布里斯托尔市、法国里昂市、澳大利亚悉尼市、南非德班市等我市国际友好城市纷纷致信广州市领导或致电广州市外办,希望通过广州向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受灾群众表示真挚慰问,并向所有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