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一个休假士兵的震区突击

  一名正在休假的普通士兵,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从四川邻水县到成都再到都江堰,行程500多公里,一边走一边参与救灾抢险。为能到达重灾区,他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始终抱定“到重灾区去!到汶川去!”的信念,痴心不改。


  他,就是烟台警备区直属队四川籍战士一级士官邱天海。5月18日下午,笔者通过电话,连线了正在都江堰参加救灾队行动的邱天海。

  2003年从四川邻水县入伍的邱天海,现在烟台警备区直属队工防营工兵连当一名工程兵。入伍以来,他表现突出,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并被选改为士官。5月6日,经部队批准,已服役5年的他,第一次回邻水县鼎平镇北外村老家休假。

  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地震,该县周边多处乡镇遇难。幸运的是,邱天海所在的邻水县鼎平镇没有受到重灾,他家所在村里的房屋只是出现了裂缝,无人员伤亡。当日下午4时,邱天海所在的邻水县武装部发出紧急通知,接当地军分区命令,立即组织100人的民兵救援抢险分队,准备赶往成都集结,到重灾区实施紧急抢险。得知当地武装部组建民兵应急救援分队的消息后,邱天海瞒着父母到镇政府武装部报了名。

  5月14日上午9时,由100名基干民兵组成的邻水县抢险分队开始向成都灾区进军。遗憾的是,由于邱天海不是退伍兵,是现役军人,为此,当地武装部没有批准其加入抢险队伍,并告知邱天海向服役部队单位请示。

  5月14日下午3时,邱天海从老家拨通了连队电话,请求部队批准参与震区抢险救援。下午4时30分,烟台警备区批准在家休假的邱天海参与震区抢救。部队首长指示:积极参与,服从指挥,注意形象,保持联系,确保安全。于是,邱天海立即带上水壶和手机,乘坐到成都的客运汽车直赴成都,于15日下午2时10分到达成都。邱天海立即投入救灾抢险。

  在笔者采访时,尽管通信信号时弱时强,时断时续,但还是了解到一些他在一线抗震抢险的情况——在赶赴成都的客车上,由于人多无座,邱天海为帮助一名灾区妇女,一路上站着抱着一名刚满月的婴儿。到达成都后,他迅速赶到市中心医院,帮助搬运各路抢险队员运来的伤员和医药物资,随后赶到火车站广场帮忙搬运各类物资。

  5月15日下午,为继续向重灾区挺进,邱天海又搭乘过往的农用车,还借用摩托车走小道,千方百计想赶赴绵阳,都因路途不通而返回。5月16日早上7时,邱天海又搭乘一辆摩托车赶赴都江堰灾区,因路途受阻没有到达。无奈中,邱天海又返回成都,赶往伤员聚集重地——成都奥运广场继续参与伤员、物资的救援和搬运。邱天海告诉笔者,一路上,他吃的是方便面,睡的是桥底和草木旁。

  17日下午3点,邱天海搭乘地方客车,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颠簸赶到了都江堰市。刚一下车,就遇上了成空某部救援部队集结。他立即跑上前去苦苦请求,带队干部被他的精神和这几天经历所感动,破例答应他跟随部队一起行动。

  “终于找到组织了,马上就可以去重灾区了。”邱天海又激动又兴奋,几乎一夜都没合眼。然而,第二天这支队伍并没有开赴汶川,而在原地搬运救灾物资。见此,邱天海自己又作了一个决定:离开这支队伍,抓紧时间往汶川赶,只有到那里,才有可能找到家乡邻水县的民兵应急救援队,就是找不到家乡的民兵队伍,也可就近加入正在当地抢险的济南军区的救援部队。

  于是,邱天海在都江堰市十几家药店购齐了所需救灾药品,接着又开始了他一个人向汶川的突击。由于前往汶川方向的实行道路交通管制,邱天海采取雇用摩托车走小道的方式向汶川前进。50多分钟的艰苦行进后,他和几个从彭州市来的志愿都还是被道路清障人员给拦了下来,被迫往回折返。去重灾区心切,10分钟后,他们再次跨上了摩托车。这回还是让道路清障人员发现了。这次,邱天海只往回折返了一小段路,就脱离志愿者队伍,单枪匹马向汶川进发了。也许是人少目标小的原因,这次一直往前走了40多分钟也没有遇到阻拦,眼看就要接近汶川映秀镇了,前方突遇山体滑坡。前面被阻的救援人员告诉他,前方好长一段路都有险情,恐怕今晚难以前行。无奈之下,邱天海只好搭乘中铁一局的工程车,心情沮丧地返回了都江堰,与其他志愿者到火车站和医院搬运伤员和救灾物资。

  通话结束时,邱天海告诉笔者,现在他一边就近参加当地志愿者的救援行动,一边苦苦寻找到重灾区参加救援的机会。他抢险的目的地是:重灾区——汶川县。无论困难有多大,一定要赶去,徒步走也要走到。

  就在笔者截稿时,前方传来了好消息,邱天海来电话说,他已被济南军区某部编入救灾分队,19日明晨起将随他们一起行动。

  (人民网军事在线济南5月20日电)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责任编辑:张宬)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