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邱翔:愿逝者安息 生者坚强(组图)

邱翔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络中心记者

  曾参与03淮河抗洪、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穿越三北风沙源、内蒙古大庆等大型报道。

  从珠峰到灾区,马不停蹄,时不我待。

  灾情就是集结号,30多人的队伍抵达灾区一线,新的新闻大战展开了。

  虽然刚刚经受了20多天的5200米考验,但我们依然在第一时间赶到四川震区一线,加入了到这场大战中,顾不得休息,顾不得调整,因为在那里,数万人瞬间失去了生命。

  灾情就是命令,当记者就是要到第一线去。地震发生,停水停电停通讯,广播也许成为受灾群众唯一了解外界信息的渠道,所以,我们必须快点进去,我们早发一条消息,也许就能救命!

  刚从高原下来,领导考虑到身体状况,让我们休整了两天,在成都做了些外围的采访后,我就要求下到灾区一线采访。

  从都江堰灾区转移来的3岁小姑娘扒着饭,头上还包扎着纱布,大大的眼睛里仍然带着惊恐,希望她幼小的心灵能走出灾难的阴影。中广网记者邱翔摄

  “有了我们,灾民的心就安定了!”

  什邡市洛水镇,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我们的采访地点就在这里的一个野战医疗所。今天一大早,我们跟随成都军区第38分队的150名官兵一路急行军,到达了位于什邡市区的一处空地上,在这里,他们将要这里建立一座兵站,为前方的救灾部队提供食品、油料等物资的补给。
现在已经有超过16万的各军兵种的部队在前线救灾,而且很多部队只带了3天的口粮,所以后勤补给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座兵站的建立,将可以提供3万人左右的补给,而且辐射地区可以到达绵阳。这样我们的子弟兵们在前线救灾就没有了后顾之忧,真为他们高兴!

  采访完兵站,我们乘坐军用越野车,直奔20公里外的洛水镇。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了洛水镇,就在路边的一片空地上,十来个标有红十字标识的帐篷有序排列,这就是野战医疗所了。

  走进医疗所,手术室、病房、药品室、后勤保障室、指挥室、炊事车,一应俱全,整个一中型医院!这里还可以进行开颅、截肢等大型手术,在地震灾区最前沿为伤员提供最及时的医疗救治,大大增加了救治的有效性。这个野战医疗队13号就进驻到了这里,是第一支抵达灾区最前沿的医疗队,更是救治能力最强的野战医院。

  就在前一天,这里送来了一名在废墟里被埋时间已经超过100小时的伤员,送来时生命体征已经极其微弱。医生迅速进行了抢救,并对伤员实施了截肢手术,成功的保住了伤员的生命。野战医疗所负责人李政委说,如果不是这里设备完善,具备手术条件,这名伤员是很难救回来的。

  短短三天,30人的野战医疗所已经救治了328名伤病员,还解决了上百人的伙食。科学、有效的救治让更多的伤员得以救治和康复,我们的白衣天使们不畏艰险进入灾区第一线,给灾区百姓带来了生的希望。

  “来到这里,看到我们,灾民的心就安定了!”李政委说。

  救援、救援、再救援……

  “明天实施机降!”一声令下,我们22名记者18日乘坐陆航直升机分别进入各个重灾区,采访主题是“空中大救援”。

  我乘坐的是济南军区陆航团的直升机,目的地是安县的两个乡镇,任务是运送食品、帐篷到灾区,接回重伤员。后来才知道,所有人中只有我跟随机组飞行了两个架次。

  8点20分,装载着近百箱左右的水、牛奶、方便面、八宝粥等食品,直升机从成都邛崃机场腾空而起。

  人生第一次乘坐直升机,伴随着巨大的噪声,飞机在一千多米的低空向着西北山区飞去。途中,从舷窗向外看,城市、乡村、农田、公路,星罗棋布的点缀在成都平原,一切都看的很清楚,不时的有一些倒塌的民房从眼前掠过,这片原本繁荣祥和的巴蜀大地就在几天前山摇地动,经历了一场劫难。

  飞过平原,进入山区,这里开始就进入了重灾区。浓雾渐起,飞机在山间穿行,险象环生。飞行员告诉我,在这种条件下飞机有比较大的危险性,能见度低、气流不稳、高耸的山体都对飞机造成威胁,但为了给灾区群众送去他们急需的食品帐篷,再危险也要去。

  第一个架次我们到达的是安县的高川乡,由于山体滑坡严重,加上前一天下大雨,我们的降落地点选择在了镇外一片河滩上。迅速卸下那近百箱的食品,机长郭大队长发现河对面有3名村民身背包袱正沿着滑坡山体向外走,看来是要准备徒步向外逃难的。机长迅速带领2名机组成员跑了过去,想把他们接过来,由于前夜大雨,原来小溪水变的十分湍急,一名飞行员捡起一根长树枝快速向上游跑去,在一处河面相对较窄的地方淌着没膝的河水用树枝把那3名群众顺了过来。为了拍摄,我一路跟随飞奔,鞋子几次踩进了河水里,险些摔倒,水很冷。由于没有发现伤员,飞机带着这三名群众迅速飞离了现场,整个过程用了不到5分钟。

  11点30分,我们的飞机安全回抵邛崃机场。40分钟后,飞机将再次起飞执行第二架次任务。原本领导要求我们跟随飞一个架次即可,但任务紧急,而且这次将前往另一个重灾区接伤员,当时我就决定再次跟随飞机起飞。

  12点10分,飞机再次起飞,前往安县的茶坪乡,我问机长为什么飞这么急,他说,早一点飞就可以多飞一个架次,就可以多救一些人出来。

  在茶坪乡上空,我被下面的景象惊呆了,镇子沿河谷而建,现在已经几乎被夷为了平地,仅有少数楼房摇摇欲坠,其余全部倒塌,桥梁也断了,周围的山体全部都有滑坡的痕迹,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被山上滑坡下来的土石淹没,几乎和山体融在一起,早已看不出哪里是山,哪里是路。怎一个“惨”字可以形容。

  在着陆点周围,聚拢着幸存的群众,翘首望天,期盼着带给他们希望和生命的飞机的到来。

  卸下20顶帐篷,伤员已经准备好,全部是老人和孩子,大家有序而迅速的登上飞机。这时一对抱着一个不到三个月大婴儿的父母冲了上来,将手里的孩子几乎是“扔给”了飞行员,然后“扑通”跪倒在飞机旁,恳求飞行员将孩子带走,因为这对父母不能上飞机,位子要留给重伤员和老弱。飞行员一把将婴儿抱在怀里,打手势让这对父母放心一定照顾好孩子。飞机载着16名伤员老弱飞离现场,返航途中,郭大队长通知塔台,紧急安排儿科医生在机场待命,抢救这名3个月大的婴儿,并登记婴儿的救援地点,以便日后那对父母能找到他们的孩子。

  又一批伤员得救了。18日这一天,这个机组飞行了三个架次,运送了近5吨的物资到灾区,接回了35名伤员。

  一百多架直升机在这一天就这么反复来回,救援、救援、再救援……郭大队长告诉我,这一天是他当10年多飞行员以来飞行密度最大一次。他说,只要天气允许,我们能多飞一次就多飞一次,因为子弟兵是受灾群众的希望。

  一架架飞机往来穿梭,架起了一座生命的空中之桥,架起了一条血肉亲情的纽带。向飞行员致敬,向子弟兵致敬!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

  19日下午14:28分,全国人民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默哀3分钟,各地的汽车、火车、舰船笛声长鸣,防空警报在各城市上空鸣响,为死难者哀悼,为生还者打气。我在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的受灾群众安置点,这里同时也在举行哀悼仪式,14:28分,所有车辆笛声长鸣,刚刚转移到这里的500多名受灾群众胸带白花,共同向逝去的乡亲默哀,现场哭声一片,为自己的亲人、乡亲,也为不相识的遇难者。

  他们是灾难的亲历者,也是幸存者。他们此刻的心情,有不堪回首的痛苦,有失去亲人的悲痛,有大灾中幸存下来的庆幸,更有对党、政府、子弟兵和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好心人的感激。在现场采访了几位受灾群众,几位来自茂县的羌族受灾群众,他们从家乡翻山越岭没吃没喝走了4天4夜,走到都江堰被救援人员救下,一路上无数好心人送吃送喝,帮助他们熬到了最后;一家十几口人从都江堰虹口镇逃出来,家里房子倒了,什么也没有留下,在安置点,他们又团聚在了一起;午饭时,从都江堰灾区转移来的一位3岁小姑娘大口扒着饭,头上还包扎着纱布,大大的眼睛里仍然带着惊恐,我给她拍照是忍不住热泪盈眶,希望她幼小的心灵能走出灾难的阴影。

  这个安置点原是一所中小学课外实践基地,条件相对较好,受灾群众被安置在学生宿舍和活动室中,民政部门对受灾群众进行统一登记,发放衣被和生活用品。中午记者与受灾群众一同吃了一顿饭,三菜一汤,一荤两素。工作人员表示,附近的一家饭店派出了厨师志愿者为受灾群众做饭,保证群众吃饱吃好。

  天灾本无情,人间有大爱。党和国家迅速的救援,人民子弟兵不畏艰险的奔赴第一线,无数企业个人慷慨解囊,新闻记者不顾危险战斗在抗灾前线,还有无数志愿者无私的奉献……感人场面数不胜数,感天动地。

  作为记者,我在灾区的每一天,看着、听着、感动着,我用声音、图片、影像记录着这一切,将感动和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我们的民族大爱永远传递下去。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

  ……愿祖国富强,人民安康。
(责任编辑:曾玉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