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中央抗震救灾文艺采风小分队发自灾区报告(图)

  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数万群众自发到北京天安门广场默哀,悼念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默哀3分钟后,很多群众齐声高喊“中国加油!” 王京广摄

  肩负全国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嘱托,我率中央抗震救灾文艺采风小分队之一,于本月19日抵达成都之后的第二天的深夜12点,我从地震灾区的中心地带——彭州龙门山归来。短短两天时间,在灾区的所闻所见,令我几番热泪盈眶……

  过去大家都说成都是个休闲的城市,这里的人似乎只会吃吃喝喝,玩玩耍耍,潇洒得很。
然而今天我们再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时发现,她变了,变得那么深沉,那么多情,那么激昂,那么大度。我们采风小分队到达成都的当日,正值第一个哀悼日。一到酒店住下,有人便告诉我们说,白天在天府广场上,十几万人在默哀三分钟后,齐声高喊“中国万岁!四川万岁!”长达数十分钟。“那样的场面,我几辈子都忘不掉。”无数个成都人事后这样感慨道。晚上,我约几位作家前往天府广场,又一个想不到的是:已近深夜的这里,仍人山人海。他们大多是大学生,也有市民,还有在这个城市打工的农民,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圈,齐声高唱“歌唱祖国”,其势如潮涌动,仿佛要把沉闷的灾厄晦气冲扫个干干净净。

  第一天采风,主人就把我们小分队接到成都市区的一个灾民安置区。这样的灾民安置点,用国际通用的说法,其实就是“难民营”。然而走进中国的“难民营”,让我无法与世界上许多看惯了的难民营相比。在安置区内,我看到整齐的六排帐篷搭建起的临时房屋,洁净宽敞,不仅具有防震能力,而且适合基本的生活需要。里面通风又明亮,一些年轻人或坐在铺上看书,或躬着腰在打扫卫生,整齐干净。有一个都江堰来的女灾民告诉我,她全家五口人在15日被解放军从山里搭救出来后便被安置到了这里。“全家人不仅每天能在这里吃饱吃好,而且我的两个孩子都能在这里上学读书。”这位女灾民拿出孩子的作业给我看。我看到其中的一个上高中的孩子写了篇题为《我们经历痛苦,我们收获温暖》的作文,文章中有一段话特别感动人:地震毁灭了我家的房子,埋葬了我的爸爸和哥哥,在解放军叔叔救出我的前一刻,我真的不想再活下去了。可当叔叔阿姨们用9个小时将我从瓦砾里一点点挖出来后见到第一缕光明时,我猛然感觉:生命原来如此美好。从今以后,我要发奋学习,将来努力工作,报效祖国。在操场的一侧,我突然被一阵快乐的童声欢笑所吸引。过去一看,只见八九个衣着漂亮的小宝贝,正围聚在两位青年男女老师的身边,专心致志地学着老师的样儿在叠纸仙鹤。“老师,快看我的鹤鹤好不好?”“老师我已经叠了三只,还要叠一只给救我的解放军叔叔行吗……”小朋友们天真烂漫地举着小手,争先恐后地要让志愿者老师看自己叠的仙鹤。孩子们如此欢乐幸福的笑声,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他们从死神那儿走回来才几天!

  在进入震区中心地带之后,眼前一幕幕的情景触目惊心:几乎所有的房屋和桥梁倒塌了,几乎所有的美丽山景不见了,取代的是一片片废墟,一条条恶水横溢的山沟和一块比一块更大的石头挡在道路之上……狗在疯跑,猫已腐烂,活着的牛羊在田野里乱窜变得不那么驯顺——但令我比听说发生了地震更加震撼的是,竟然在重灾区中还有许多未撤离的山民和百姓,老人和小伙子。他们与亲人解放军一起,每天都在不停的余震中坚守着自己的家园,自己的岗位。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安详地坐在一堆瓦砾旁,见我走来问她为什么没有撤离时,她平静而又笑眯眯地说:“没啥子害怕的,有解放军呢!地震把家毁了,可我们的祖宗在这里,我的娃儿们在广东打工还要回来的。我在这,娃儿们就有个惦念,就能回来再给我建一个屋子。”面对巨大灾难,身处重灾区的老奶奶如此话语,怎不叫人听后内心强烈震撼?

  “我们龙门山镇与汶川一山之隔。映秀断裂诱发的大地震,使得龙门山脉的断裂成为了此次大地震中最为活跃的山体,因此龙门山一带的地震格外严重。我们龙门山镇全镇360.5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所有建筑95%以上化为了废墟和平地。但我们全镇的党组织、村干部都坚守在岗位上。到20日,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支持帮助下,全镇所有村寨都搜寻过了。几天来,我们共撤离和易地安置7000多人,其中有上千人是伤员。但我想通过你告诉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是:我们每一个村的党组织还在!我们的每一个村滞留在家园的乡亲们有人管,他们已经开始投入了埋葬遇难亲人、重新建设家园的新战斗。并且到今天为止,已经陆续有1000多名在大震时逃离的乡亲们陆续回来了!”这话是20日晚,龙门山镇党委书记刘廷凯在彭州市政府的露天广场上接受我采访时讲的。精干英俊的刘廷凯现在是震区的英雄,他在大震之时,临危不惧,以身作则,带领龙门山镇干部党员始终站在最危险的第一线,组织群众撤离。尤其是成功地组织1500多名中小学师生无一伤亡地撤离的壮举,如今在震区传为美谈。

  在采访刘书记之前,我在当地宣传部门的安排下,翻山越岭,专程到了龙门山镇所在地。那里看到的震情之惨烈无法用语言形容,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一片废墟”和“惨不忍睹”。

  “因为这次大震,我们整个龙门山风景区已不复存在了。龙门山镇的行政建制,也将永远成为历史。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龙门山的人民还将永远地坚守这块土地。”

  沿着长长的废墟,突然一栋高大雄伟的建筑巍然屹立在我的眼前,令我意外和不可思议。

  “这是我们的宝山村委会,也是著名的宝山集团办公楼。它是龙门山镇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楼房。”一位小伙子非常自豪地指着眼前的这栋异常醒目的漂亮建筑对我说。

  我一问才知道,这里演绎了一曲动人的故事:原来宝山村委会和宝山集团,是当地有名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宝山村党委书记贾正方同志辛苦几十年创建起来的一个全国先进典型。现年73岁的贾正方,是位残疾人,可他以顽强的毅力,带领乡亲们走出了一条共同致富的道路,成为全国建设新农村的先进典型。他本人和村党委都被授予全国基层先进党员和先进党组织称号。此次大震,宝山村和宝山集团损失最为严重。贾正方介绍说,他的企业共损失了27亿元财产,以电站和风景旅游区为龙头产业的宝山集团,在此次地震中,所有的企业和财产顷刻间化为乌有,全村在地震中死了50余人。“但我们宝山村人,90%的村民没有离开这儿。我告诉他们:宝山的企业虽然没有了,但宝山村几十年来创造的"宝山精神"永存。只要我们的人在,精神在,宝山就能重振雄风。我对乡亲们说:家园没有了,我们不怕;财产丢了,我们也不怕。只要脚下的这块土地还在,我们就能重新让宝山再现辉煌!”

  “这过程,你能说说估计需要多长时间?”站在一片废墟上,我这样问贾正方老人。他平静的脸上,微微一笑,然后伸了右手掌:“五年!五年内我一定让宝山恢复到震前的水平!让所有受灾的村民住上比过去更好的别墅!”

  一位与我咫尺之距都看不清来者为何人的老人,面对如此巨大的创伤,表现出如此的平静、力量和信心,让我感动得直想流泪。

  宝山村在这次大地震中成为了唯一的一个在重灾区中没有撤离的村子,全村2000余人,至今仍然留守在自己的家园——虽然他们的房子全部化为平地,但他们的老支书和村委会的大楼始终巍然挺立在龙门山脚下,如同一座永远在地震灾害面前不甘屈服的丰碑!

  他们因此也深深地留在我的心头。

  5月21日凌晨于地震灾区

  作者简介: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央抗震救灾文艺采风小分队领队。当过兵,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杂志主编、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出版有《何建明文集》6卷本、长篇报告文学《落泪是金》、《共和国告急》、《根本利益》、《中国高考报告》、《部长与国家》等,曾获第一届、第二届、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等。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05-22第07版)
(责任编辑:曾玉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