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川政务网(发布时间:2007.08.08)
序 言
2006年到201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间。根据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编制《北川羌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过去的五年,全县人民在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44亿元,比2000年增加4.39亿元(现价),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281元,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确定的7.5亿元和人均4545元的目标。“十五”期间经济年均递增速度达到9.81%(按可比价计算),比“十五”计划确定的8.23%的发展速度高出1.5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达到7206万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4900万元目标。三次产业比由2000年的45.65:26.53:27.82调整为2005年的37.06:36.43:26.51,一产业比重下降8.59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上升9.9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下降1.31个百分点。交通、能源、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退耕还林工程5年累计完成20.0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1.3万亩,荒山造林7.75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封山育林11.6万亩,飞、点播造林9.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76.2%提高到2005年的78.6%。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崛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75元,比2000年增加48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390元,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总的看“十五”计划所确定的经济目标除农民人均纯收入外,均提前一年实现,为“十一五”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十一五”发展的环境和困难
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潮流,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绵阳实施“三大要务”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自治县配套政策的逐步落实,使本世纪头二十年成为我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同时,也应看到:发达地区将长期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难度较大。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对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县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弱。发展环境不佳,发展理念不新。招商引资难度大,重大项目,尤其是支撑工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少。资源、生态环境和就业的压力加大。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突破。
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向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我们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和全局观念,珍惜发展机遇,增强忧患意识,立足科学发展,确立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深入挖掘和开发羌禹文化,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民族自治县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四大”产业(水电载能、矿产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和特色旅游产业),创新机制,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旅游兴县、农业富民、改革开放、跨越发展”的发展战略。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推进北川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新发展观念,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增强对发展不足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坚持科学发展和加快发展相统一,努力加快发展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巩固提升现有产业,突出发展特色产业,积极争创国家名优产品、免检产品,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大力提高创新能力。
——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坚持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引导特色产业在不同区域聚集。
——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把社会和谐作为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保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健全公共服务,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努力实现社会公平,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与进步。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深化和推进各项改革,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不断破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经济自主增长的活力。实行对内对外开放并举,以大开放促大发展。
(二)主要目标任务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一番,达到1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5%以上,GDP总量和人均GDP的排位力争进入全省民族地区的前10位,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6亿元,10.0亿元,4.4亿元,年均递增5.62%、23.79%、11.9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667元,年均递增15.06%;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年均递增22.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到40亿元以上。
2、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农业形成以茶业、蚕桑、竹木、畜牧、中药材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工业形成水电载能、矿产建材、农特产品加工三个重点产业;旅游业形成猿王洞险山、小寨子沟、禹穴沟、千佛山等景区。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7.06:36.43:26.51调整为:24.21:52.63:23.16。
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继续搞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82%,林地面积由380万亩增至386万亩,建成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4、社会事业更加进步
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学生和城镇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费用减免,高中教育进一步普及,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到201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60%以上;公共卫生体系规范化建设基本完成,群众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提高;文化体育、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得到加强;羌族文化走廊北川段的建设基本形成;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85%以上;县城达到省级文明县城标准。
5、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总人口控制在16.5万人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就业水平明显提高,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小康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9.37%;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越温达标进一步巩固;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三、加快工业化进程
坚持工业立县,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加快工业的改组改造和结构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骨干项目建设,推进工业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2亿元以上,年均递增3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0亿元,年均递增30%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47.37%。
(一)发展特色工业
发挥资源特色、比较优势,坚持培育壮大水电载能、矿产建材、农特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
——水电载能产业:充分发挥水能资源优势,全面推进通口河、白草河、青片河水电资源开发。到2010年,水电总装机达到35万千瓦,并发展中高压化成铝箔及其他高载能产业。
——矿产建材业:依托丰富的石灰岩、青云石等矿产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矿产建材业,调整建材产业结构,促进新型建材工业发展。
——农特产品加工业: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工业原料林基地、中药材基地,抓好绿色无公害农特产品深加工,培育支持一批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紧紧围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实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坚决压缩技术落后、资源浪费和过剩生产能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和产品升级换代,并积极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三)加快工业骨干项目建设
“十一五”期间,完成启明星电子公司中高压化成铝箔60条生产线的建设。加快漩坪、开坪电站建设,小坝、干松坝、白什、马槽等电站竣工。打造石材加工产业,力促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上马。到“十一五”期末,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力争达到40户,其中产值或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0户,过十亿元的产业或企业1-2户(个)。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分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政策扶持,明显改善我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十一五”时期,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挥区域优势,建立哺农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繁荣。
(一)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挖掘增收潜力,发展特色农业、优质农业和绿色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大力开展农民工培训,提高劳务工素质,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保护农民工权益。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因地制宜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继续争取和实施好扶贫新村建设、以工代赈、劳务扶贫培训等工程,切实帮助低收入贫困人口脱贫。积极建立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养老保险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二)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村小型微型水利、水土保持、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等工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和建设好基本农田。根据市场需求,依靠科技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茶叶、蚕桑、中药材、魔芋、核桃、板栗、白果、荞麦、缓季节蔬菜、速丰林等特色农、林产品。大力发展PIC生猪、北川白山羊、北川土鸡、兔类等优质无公害的市场畅销的畜产品,把畜牧业培育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
坚持用工业理念抓农业。着力培育壮大一批优势产业,争创名牌产品,培育龙头企业,到“十一五”期末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力争达到2-3户。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民从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和非农产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收入。
(四)优化生产力布局
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挖掘不同区域的开发潜力,努力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格局。根据我县地理状况以及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水平,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
——东南部低中山综合开发区域。即擂鼓、曲山、通口、香泉、陈家坝、桂溪。该区域已有较好的开发建设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好,具备较强聚集经济和人口的能力,重点依托现有基础,发挥综合配套的优势,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逐步建成我县的经济密集区和人口密集区。曲山、擂鼓等结合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抓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南部中高山适度开发区域。即禹里(除禹穴沟)、漩坪、小坝、片口、开坪(除小园沟)、坝底、白坭(除金凤)。该区域自然资源丰富,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开发建设有一定基础,具有集聚经济和人口的能力,应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依托中小场镇,集聚经济和人口。禹里、漩坪要围绕漩坪电站的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抓好特色农业的发展。小坝、片口、坝底等地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发挥中心集镇的作用,实现经济和人口的集聚发展。
——西北部高中山林牧特水源涵养区域,即除上述两大区域和自然保护区外的地区,要大力发展林业,涵养水源,抓好草食牲畜、药材和农产品加工的发展,适时适度开发生态观光休闲旅游。
(五)建立哺农长效机制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指导“三农”工作,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严格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实行财政预算农业支出逐年递增的办法,整合政府各项农业投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落实土地收益按比例用于农业支出的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实现农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强化公共部门提供普遍服务的责任,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严禁增加农民的不合理负担。
五、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一)繁荣旅游业
树立大旅游、大产业观念,创新发展机制,整合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好羌禹文化、红色文化、自然生态三大优势资源,以自然原始山水为基础,以羌禹文化为灵魂,以大禹为品牌,以休闲度假为市场动力,深度挖掘资源,高品位包装项目,加强宣传促销,把北川打造成省内外知名,以自然生态、羌禹文化和红色文化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县新的支柱产业。到2010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亿元,游客接待量突破60万人次。
——打造一批精品旅游区。坚持以猿王洞、小寨子沟、禹穴沟、千佛山等景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大禹故里休闲观光旅游和红色旅游。到“十一五”期末,力争将猿王洞、小寨子沟打造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将禹穴沟打造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做好开发旅游品牌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加强对羌禹文化、红军文化、古羌建筑文化、生命科学与大气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深入挖掘我县旅游开发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
——加快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在对羌禹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竹、木、石等自然资源,聘请专业人员深入进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发展旅游购物,开发独具北川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市场,使我县成为羌家土特产品、羌禹文化旅游纪念品的集散地。
(二)发展服务业
——努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房地产业交易市场等现代服务业。
——大力推进以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各类农产品流通服务组织、中介服务组织、民营科技组织和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的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积极构建各种经济成份和经营方式并存,功能完备的商贸流通网络,积极提升商贸流通业的规模和档次。建设重点乡镇商品市场,增强辐射力。
——继续搞好邮政通信、矿产资源管理、图书发行、档案等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六、夯实发展基础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按照“整体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适度超前,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的原则,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对长远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夯实发展基础。
——加快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县的联通,改善进出运输通道。继续完善县内公路网络,加大乡村道路建设力度,到2010年,按技术等级分:一、二级路保持“十五”期水平,三级路210公里,四级路400公里,等外路1250公里。20个乡镇实现通油路或水泥路,建设四个乡镇简易汽车客运站。结合小寨子沟旅游开发进行墩青路延伸至茂县叠溪的路网规划和勘测工作。同时结合漩坪电站建设搞好库区水运规划。积极筹建北(川)绵(阳)地方铁路。
——加强城镇规划和建设。按照“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保护环境”的原则,编制和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县城及擂鼓镇的建设,完成县城风貌改造,规划建设任家坪新区。以产业为依托,对部分乡镇和可开发区域进行规划并启动相应建设。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相协调的干线传输网,建设高速宽带信息网,光纤接入网和农村通信网,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合理、安全可靠、面向未来的信息网络。扩大电话、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络覆盖面。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努力争取实施城镇供排水、县城污水处理、农村饮用水安全、旱山村建设、堤防建设、防灾减灾等一批贴近人民群众的社会公益性项目。
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更加积极地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加快教育发展步伐
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的核心途径。要努力增加教育供给,多渠道争取中央、省、市对我县增加转移支付额度,增强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排除新增危房,继续新建和改造教学用房和学生宿舍,推进寄宿制建设。要按标准装备多媒体网络教室,乡镇中心小学和中学接入教育信息网,全县中学和示范小学建成“四室一馆四网络”。要全面提高校长和教师素质,加强队伍建设。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要继续调整中小学校点布局,使教育资源向乡镇中心区域适度集中,小学控制在80所以内,初中控制在8所以内。加大北川中学建设力度,建成在民族地区领先,在绵阳市有较强竞争力的省级重点高完中。努力把职业中学办成综合性的少数民族地区示范职业中学。切实加强成人教育,实施终身继续教育。
(二)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不断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强人才使用、引进和培养,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用好人才,创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和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总体要求组织和动员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经济增长的方式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按照建设省级科普示范县的目标任务,加强科普宣传,强化科技培训,加快科技创新和实用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按照就业优先的要求,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推行弹性大、灵活性强、多样化的就业形式。规范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切实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继续搞好劳务开发,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要规范各类企业的劳动用工行为,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十一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超过2万人。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按照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继续完善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探索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残疾人事业工作。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扶持。积极稳妥的发展商业保险。逐步建成城乡统一、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
(五)发展卫生事业
完成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改造。增加防保中心防控监测设备,增加乡镇防保所(站)实用型设备。整合全县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全县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完善医疗急救服务网络和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与三级联动公共卫生网络,形成公共卫生的预警预报、指挥、处置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做好医疗卫生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建立高素质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立综合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到“十一五”末,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以下,婴儿死亡率下降到30‰以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0%以上。
(六)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积极推行优生优育,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政策生育率达到95%以上。到“十一五”期末,全县总人口控制在16.5万人以内。
(七)丰富文化生活
——在抓住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唱响主旋律的同时,突出抓好羌禹文化的挖掘、保护、发展和利用,加大征集羌禹文物、民俗实物和地方文献的力度,充实羌禹博物馆馆藏,发挥其展示、宣传羌禹文化的窗口作用。继续推进民族风貌改造,营造民族文化氛围,普及大众羌族歌舞。继续做好县志年鉴编纂、文史和大禹研究工作。加快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建成县级电子阅览中心,争取建立五个乡镇电子阅览分中心。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
——努力做好羌民族体育项目的发掘创新工作,使民族体育项目融于祖国大家庭之中,更加绚丽多姿,使其更具观赏性、比赛性。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大力提倡体育健身服务,普遍增强人民体质。继续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校体育达标率。发展体育产业。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实践“三个贴近”,求真务实,敬业守信,开拓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提高宣传服务水平。新建北川羌族自治县广播电视综合大楼,完善电视监播系统,加快制播室规范化建设。逐步实施电视、广播传输网络改造,确保节目的传输质量。
八、构建和谐北川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长期任务。“十一五”期间,我们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民主、公平、正义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努力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北川。
(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把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等配套保障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妥善解决农民长远生计问题。“十一五”期间,速丰林基地建设6-10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努力争取退耕还林指标,实施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平方公里;新建一批引蓄水工程;抓好农村能源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移民;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环境监测,治理老污染源,防治新污染源,提高我县的大气、水环境质量。逐步实现人口、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协调。
(二)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尽可能减少生产源头的自然资源投入,尽可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产生量,尽可能回收能回收的资源,尽可能利用能重新利用的资源。积极推荐我县符合条件的企业、生态园区参与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积极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推动全社会参与循环经济建设。
(三)合理保护利用自然资源
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合理开发和保护水、矿产、生物、土地等各种自然资源,实现资源永续利用。推进矿产资源的深加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四)建设节约型社会
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全面实行节约战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节约型社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能源消耗小,经济效益好的制造业,抓好节能技改,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开展覆盖全社会的节能活动,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制定严格的节能措施,千方百计节约能源。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大力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坚决限制和淘汰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五)增进公共安全
——抓好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安全执法,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切实抓好煤矿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有效遏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减少交通事故。
——健全应急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努力加强气象服务和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巩固和完善村民自治。加强社会民主建设,进一步实行政务、村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
——强化法治建设。依法制定《北川羌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积极争取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法制保障,构建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依法管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活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加强社会监督,扩大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继续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水平,积极整合基层法律资源,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基层法律事务体系,深入开展依法治理乡(镇)村工作。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拓宽服务领域,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和规范行为的作用,充分发挥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整体合力。加强和改进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完善社会化服务网络,规范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更加重视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
(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认真搞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县城、文明城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坚持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增强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
九、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一)坚持党的领导
完成“十一五”目标,关键在党的领导,关键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充分依靠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强化实施北川跨越式发展的组织保障。
(二)加快推进改革
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重点突出与配套推进相结合,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所反映出来的体制性问题。
——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在不改变农用地用途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序流动,逐步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切实维护土地流转各方的权益,提升土地产出率和收益。鼓励工商企业、经营大户、农业科技人员、城镇职工到农村参与农业开发,发展业主经营。
——深化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努力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和创新管理,支持和引导企业选择与自身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和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土地、矿产资源、林地林木资源和水资源交易市场,加大市场配置资源力度。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改进和完善产权市场监管体制,规范发展产权市场。推进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和改革,积极发展人才中介组织,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市场体系。
——稳步推进投资和价格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落实企业自主权。健全政府项目决策机制,完善咨询、论证制度,推行项目公示制度,规范项目审批制度,完善政府、企业投资监管体系,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和项目审计、稽查、后评价制度,依法加强对企业投资活动、投资中介服务和投资建设市场的监管。价格体制改革要以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发挥价格机制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调节作用。对政府管理的公用事业、医疗、教育收费等价格变动,实行集体审价和听证制度,完善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
——继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按照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合理界定政府事权,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推进乡财县管,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等管理改革。创新理财观念,壮大财政收入。强化监督机制,建立科学的财政监管体系。
——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义务教育由政府负全责、高中阶段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政府对困难学生给予资助的教育投入机制。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综合性改革。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把深化农村医疗卫生改革作为重点,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看病难、医疗贵的问题。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按照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要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和社会中介组织分开,积极构建“公共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中心”、“依法治理社会网络”,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把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到制度建设、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以及统筹协调、维护竞争秩序上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健全重大问题的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审批公开承诺制度,试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和行政办事全程代理制。
——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借助于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对传统“政务”进行改革和业务流程重组,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和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建成高效率、高透明、方便快捷的新型政府管理与服务体系。
(三)全面扩大开放
——贯彻“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方针,实行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实施借助外力战略,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私有财产权等各项合法权益,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依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提供优惠和便利,规范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健康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由政府引导,企业、中介组织、自然人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招商格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整合各种招商资源,构建全新的招商引资网络平台,形成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招商机制。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政府服务,完善优惠政策,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坚持以资源为基础,深入挖掘包装项目,做好项目的储备推荐工作。立足北川特有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及支持方向,紧紧围绕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矿产建材、水电载能产业、旅游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以“实、新、特、精”的要求,推出一批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的好项目,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重大突破。
(四)健全规划监督评价机制
政府各部门要根据本《纲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专项规划,制定针对性强的专题规划或实施方案,努力实施规划。健全规划监督评价机制,发挥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的作用,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建立健全考核体系,把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纳入领导干部和各级部门政绩考核,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保证规划有效实施。
“十一五”规划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确立后我县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同时,也是我县建立羌族自治县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实施,必将使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全县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在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团结奋进,为顺利实现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目标,推进北川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