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40名消防兵行军40多里 把三老人从山上抬下(图)

抬老人下山

  绵阳市平武县石坎乡新坪村的三位老人因行动不便被困山上,四十多名云南消防官兵冒着生命危险,徒步行军40多里,把老人抬下山。记者随同救援队伍亲历救援过程,请看——

  为了三位几近耄耋之年的老人,四十多名消防官兵冒着生命危险,徒步行军40多里,耗时一天一夜多。是否值得?

  值!当记者亲历整个过程,深切的体会到了什么是出生入死,什么是对生命的尊重!

  挺进:向四十里山外的受困群众

  不到四川,不明白蜀道之难,何况是大震之后的山路。


  从南坝镇的何家坝渡口出发赶往石坎乡,约两公里的公路后,巨大的山体滑坡上百米,将道路完全堵死。再往前走,就只能翻山越岭。

  18日上午9时许,一只四十余人的队伍正顺着新踩出来的山间小道急行军,他们是云南消防部队抗震救灾突击队队员。目的地:石坎乡新平、新建等偏远山村。

  新建村村民杨成金一直惦记着山里的乡亲。因为家里有老人,几户人家依旧守在山上。而山里余震、滑坡不断,更可能有后果不堪设想的暴雨,留下来就意味着等死。几户人家壮劳动力不足,加之山路险远,不可能抬几位老人下山。行将绝望的时候,杨成金想到了向救援队伍求救。

  人命关天,接到求救的云南消防部队带上干粮、饮用水和救生器械,迅速整装出发。

  一路上,原本苍翠的山体多处裸露出新鲜的土石,像被撕开的伤口,伴随着持续的塌方泛起黄烟。滑坡堵塞了河道,形成一个天然水库,淹没了山坳里的七层楼房。四川105省道245公里处,断裂隆起的路面痛苦的扭着身躯。沿途的民房和大多粉碎性倒塌,而断桥上的一辆卡车一头扎进河里,画出了一个惊叹号!

  一处必经路段山体滑坡,呈60多度角的斜坡上,滚落了一层碎石。头顶上,还不断有石块坠落。要通过,就要冒着被落石击中的危险,踩着松动的碎石,飞快跑过斜坡。当天上午12时许,就有一名群众急于过河,被落石打伤,幸而被解放军救起。两手空空通过也罢,许多消防战士身上,还背负着20多公斤重的物资和工具。突击队员一边观察落石,一边勒紧身上的包裹,无一伤亡的安全通过。

  再往前走,一条泥汤湍急的“黄河”挡住去路,对岸已经撤离的群众等着从水浅处通过,挤成一团。云南消防部队当即决定架桥:一些队员伐倒河边树木,另一些队员则穿着鞋子跳进河里翻运巨石作桥墩。十多个小伙子抬起树干,稳稳的放在“桥墩上”,再用铁丝、钯钉固定住。一个半小时后,一座临时便桥搭了起来。一位过河的群众说,从桥上通过的受灾群众和救援队伍,估计每天会有上千人。

  消防队伍在一处岔路口上兵分两路,分别前往新坪、新建村等地救援。

  新坪村就在山头上。步行20多里后,再爬山是什么感觉?那将是一段刻骨铭心的体验。连日来高强度的救援,让不少消防队员的体力消耗很大。记者爬了约一公里山路后,就开始大口喘气。越往上爬,腿越软,似乎难以支撑身体的重量。再爬,则禁不住开始大声地干呕,胃都要从嘴里吐出来。每爬一段,就忍不住躺在地上不想起来。最难挨时,恨不得有滑坡将自己埋掉算了。看山跑死马,看似离山顶的房子不远,却爬过一坡又一坡,没了尽头。

  为尽早救出被困群众,消防战士顾不上修桥时鞋里进的细沙一点点踩进肉里,也顾不上连日奋战造成大腿根部的擦伤,大家相互鼓励扶持着向上,再向上…

  感动:救援部队就是就像自己的儿孙

  爬到山顶,玉溪市消防部队特勤中队副中队长钱小汉的第一感觉就是想哭:盼来了救援部队,山顶的不少群众眼含热泪。热腾腾的腊肉稀饭已经煮好,乡亲们还忙不迭的端上大碗的烧酒,招待远方的亲人。四川话和云南话,虽然口音不同,但句句都暖人心,一股纯粹而浓烈的亲情温暖着小山村。

  消防官兵顾不上吃饭,就立即了解、清查村里的人员情况,确保不漏掉一人。如今新坪村共有25人,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4岁。行动不便的老人共有三位,一位84岁,一位76岁,还有一位身体有残疾。

  28岁的杨志雄说,这场地震会改变他的一生。杨志雄如今在山外工作,地震后,惦记着家人的他坐车到江油市(县级),然后步行两天一夜赶到家里。一路上野外露营,带的干粮没心思吃,只喝了三瓶矿泉水。

  杨志雄的奶奶已经84岁了。眼看着余震不断,乡亲们纷纷撤离,留下来只有死路一条。老人哭着对晚辈们说,你们都下山去吧,我这把老骨头,埋在这青山绿水里也认了。晚辈们却一直守在老人身边,要死也要死在一起!

  山顶的乡亲们坚信,党和政府不会丢弃他们。

  突击队的队员们端起粥饭,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又累又渴的记者将大半瓶啤酒一饮而尽!稍事休整后,队伍准备出发下山。

  故土难离,家业难舍。杨志雄的父亲杨成华告诉记者,家里还有一头牛、四头猪和三百斤腊肉。两三千斤玉米、两千斤小麦和五百斤黄豆就在仓库里。这些,都是山里人的血汗啊!邻居杨成武家盖新房花了五万多,他18岁就外出打工,现在33岁了才攒下了建房钱,如今房子还没竣工,人却要离开了。

  新坪村十几代人就生活在这片山上。杨成武说,虽然偏远,但靠着乡亲们勤劳的双手,还是顽强的生活下来。如今山下正在开发锰矿资源,只要有可能,他就会再回来,重建自己的家园。

  消防队员找来竹竿和椅子做成抬轿,用被褥垫着,反复检查是否结实安全,才扶三位老人“上轿”。

  起轿!消防队员们平稳的抬起老人,就像抬起自己的爷奶、爹娘。

  顺着羊肠小路下山,夕阳里,金色的麦浪正在成熟。乡亲们擦干眼泪,不时回头看几眼。再看一眼吧,家园虽已破碎,却是生养自己的地方。

  爬山快,下山慢。为了保证抬轿上老人的安全,消防队员们放慢了脚步,还为此舍近求远的选择了相对平缓的路。

  下陡坡的地方,消防队员用自己的手做台阶,平稳的托起抬轿;拐急弯的地方,队员们要来回“倒车”调整好多次。抬轿上的老人说,救援的消防队员,细心的就像自己的儿孙!向前,向前,好不容易听见水声,来到了四五米宽的平路上,有的队员忍不住蹦起老高!

  深情:有饭先给群众吃,帐篷先让群众住

  到达半路上的一个指挥部时,天色已晚。原本以为一天就可以返回,如今看来不再可能。为了安全起见,经请示,救援队伍决定就在这里的田野上过夜,第二天早上再返回大本营。

  不只是抬下来的三位老人,再加上消防队员一路带下来的乡亲们,两支队伍会合后共有200多人。由于是突然到来,半路上地方指挥部的同志有些措手不及。晚饭要现做,而帐篷已经不够了。

  有饭先给群众吃,帐篷先让群众住。云南消防官兵安顿群众吃饱后,才喝了些冷粥,又去忙着搭帐篷。此时,天空中云层厚了起来,飘起了小雨。记者躲进一个废弃的帐篷准备放好相机等设备,一股浓烈的酸臭味扑面而来,嗡嗡的苍蝇噼啪乱撞记者的头,把记者给轰了出来。

  留给消防队员搭帐篷的材料,也只有那些灾民离开后废弃的帐篷。大家选择了一个土坡,在前面先用木棍摆成“田”字型,再竖起几根木棍做支架,用绳索固定后,两个简易帐篷就搭起来了。

  帐篷易搭,觉却难睡。几十名消防官兵和四肢搜救犬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帐篷里,地里的石块露出头来硌着大家的腰背,地上的潮气钻进大家的关节。夜越深,天越冷。一些消防队员实在忍不住冷,跑到一边燃起篝火。雨一阵阵的下,就是等不到天亮。

  记者蜷缩在帐篷的一角,和几个同行挤在一起,一夜难眠。远处是黑黢黢的山峦,月亮偶尔露出来,更增加了山地的清冷。只有山里特有的空气,清新而滋润,沁人心脾。迷迷糊糊中,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就在18日晚,云南省消防部队抗震救灾突击队已经和南坝镇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安顿好灾民。突击队总指挥长、云南省消防总队副总队长洪立川向被救出的群众保证:帐篷不够了就先住消防部队的帐篷,物资不够了就从消防官兵的干粮里分,一定保证他们的生活!

  跋山涉水,背背肩扛,19日下午两点,从新坪村和新建村下来的一百三十多名群众终于安全的到达南坝镇,包括抬轿上的三位老人。一次历时28个多小时、徒步来回四十余公里的救援,宣告胜利结束。

  来不及告别,来不及休整,19日下午,云南消防部队抗震救灾突击队就接到命令,开赴绵竹县汉旺镇参加救援。夜幕时分,消防官兵们已经在奔赴下一个战场的路上了……
  
(责任编辑:曾玉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