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国新办关于汶川地震第十次新闻发布会实录

    堰塞湖的险情很严重

  华盛顿邮报:

  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在灾区险情的程度?刚才您说到现在灾区有34个堰塞湖,这些堰塞湖所造成的险情是非常紧迫还是从理论上说有险情,或者说不是那么紧迫的险情?

  柳源:

  应该说我们现在发现的这些堰塞湖的险情是很严重的,现在国土资源部已经配合水利部派出专家,到现场逐一核查。

因为现在堰塞湖有的地方水位越来越高,现在担心的是万一有决口,影响会很大,所以专家在今天已经出发。

  我要补充说明的是,为了确保安全,堰塞湖如果溃坝,影响到的范围会很广。

  上海东方早报记者:

  第一个问题,灾区已经形成了34处堰塞湖,专家组已经去了人到灾区查看,请问在灾区险情这么紧急的情况下,现在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大面积的二次灾害?

  第二个问题,在汶川大地震所发生的龙门山地震带,我们国家现在除了这个大地震带,其他地方是否也存在着类似这样的大地震带?是否存在潜在的威胁?能否介绍一下?

  贠小苏:

  这个问题请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殷跃平先生来回答,他作为我们系统的专家,刚刚从灾区回来。

  殷跃平:

  地震发生以后,我们一直对34处堰塞湖高度重视,因为在龙门山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地震以后堰塞湖溃坝引发的灾害,例如1933年的茂县地震。现在对34个堰塞湖主要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调查与监测。地震发生以后,我们动用了航空遥感等手段,通过高分辨率的图像查清堰塞湖的分布。当然在比较强的余震以后,也可能会新生一些堰塞湖,数量会有所增加。

  另外,监督评价体系:堰塞湖的问题,一个是水位上升的情况,另一个是坝体的结构。有些堰塞湖是由大块的石头形成的,像德阳绵竹上面的天池乡堰塞湖,这是由厚的大块石组成的,我们认为溃坝的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比较松散的物质构成的堰塞湖就比较危险。

  第二,堰塞湖的评价难度很大,所以我们现在采取了非工程措施,把下游沿岸影响比较大、位置比较低的居民尽快地转移到比较高的地方,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第三,工程设施。对一些施工条件比较好的、难度不算大的堰塞湖,我们采用了挖掘等方式,在北川北边的沙坝村采取了一些工程措施,在青川县也采取了这种方式,效果非常好。

  关于龙门山地震带的问题,龙门山地震带是大家熟知的地震带,长期以来都发生过强烈的地震。在它的附近还有多条地震带,从大方面来说,南北地震带也非常有名。但是地震预报是国际上的难题,对所有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挑战。我们正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昨天下午,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也成立了由13个院士、17名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共同研究这些问题。

    地质灾害防范治理是一件长期的事情

  香港文汇报记者:

  除了刚才介绍的堰塞湖,这次大地震还引发了哪些具体的次生地质灾害?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把灾害和影响降到最小?

  贠小苏:

  由于发生地震以后的地质灾害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危害也大,因此,在下一步防范工作中间任务很艰巨,而且我前面也讲过一些防范的工作措施。从另一个具体的技术角度来讲,防范地质灾害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比如应该通过地质灾害险情的排查评定地质灾害隐患的规模、评估地质灾害对住地群众和当地建筑物可能带来的危害,研究分析防范、避让或者治理隐患的工程技术的措施办法等等。

  现在看来,我觉得四川的特大地震之后,要真正做好防范地质灾害,一是要看到整体性。现阶段余震不断,6月份进入了雨季,降雨在不断增多,地震又使山体疏松,因此,原有的地质灾害隐患,加上地震造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使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防范、治理的工作量很大、任务很艰巨。

    二是地质灾害的量很大,因此防范治理是一件长期的事情。

    三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所在地区处在我国地质断裂带上,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地区。由自然因素,特别是降雨引发地质灾害隐患是一个长期的事情,现阶段要研究解决好因为地震引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显性处理问题,而长期看又要做好自然因素,也包括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和危险问题。除了降雨以外的自然因素,我讲的人为因素就是在下一步的灾区恢复重建中,以及以后人们进行的各种建设活动,如果有不当的建设活动,仍然会引发地质灾害。所以,治理地质灾害是一件长期的事情。

    四是四川地震引发大量地质灾害造成巨大损失,从这个角度看,在下一步的恢复重建中、在今后长期的地质灾害的防治中,我们应该转变观念,要总结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特点,要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甚至新的方法,更好地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的影响。所谓新观念、新方法,主要是指特大地震造成灾区山体损毁,山体结构肯定有变化,再加上大地震使原有的地质灾害隐患和危害程度加深,因此,在大震后的四川灾区运用传统的稳定加固滑坡体的工程治理办法,显然需要再研究。


    成都商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贠小苏副部长。最近,国务院的抗震救灾指挥部也特别强调,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要放到防范次生地质灾害上,主要任务是由国土资源部来承担。刚才您谈到很多防范次生地质灾害的问题,我想问的是在防范次生地质灾害方面是否会出台一个具体的方案?您刚刚特意提到有34个堰塞湖,这个数字会不会扩大?一方面我们在强调要做这34个堰塞湖的地质灾害评估和预测,但是另一方面救援工作一刻也不能停缓,我们是在跟死神赛跑,这两者中间有没有矛盾?

    第二个问题,我想问一下殷跃平先生,我们知道地震的预测是世界性的难题,到现在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解决。5月1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地震第七天就形成了关于地震形成的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是以什么方式公布出来的?您觉得在当前科学技术还不能完全解决地震预报难题的情况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家地震局在地震监测方面有哪些合作,能更好地实现科学地、综合地的防御地震灾害?


    柳源:

    四川的地质灾害防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在做调查和评估,刚才也讲过。另外一方面是总结经验教训,这一次次生灾害这么严重,地震震级很大是一个重要原因。国务院现在有一个规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项目、城镇规划都要实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这个规定有比较详细的要求。这次地震之后,我们会认真总结,会尽快修订技术要求,使之更适合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肯定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修订。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地震的成因问题。很多专家致力于四川汶川地区地震研究长达几十年,汶川8级地震发生以后,他们高度关注,提出了地震成因和地震的模式,并且这个成因模式现在得到了学术界的初步认可。地震的成因和模式是地震预报的基础,但从地震的成因和地震的模式进入到可靠的地震预报,就是时间预报及具体的空间、地点预报、时空强度预报,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我们提出了成因和模式,但是不代表我们能够预测地震的时空强度。同时,地震的研究、地震预报的研究、地震减灾的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地质学家要加强地质结构和地质异常方面的研究工作,如研究地壳的形变等。

    我再补充几句,国土资源部从现有的航空遥感资料上分析以后,发现有34个堰塞湖,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堰塞湖,只能在以后获取的遥感资料上做认真的分析。我想,大家都应该更清楚,由于余震还在发生,6月以后进入雨季,降雨增多,极有可能出现新的泥石流,还有可能形成新的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形成,不仅给下游造成危害,也对相关的流域带来影响。北川遥感图上的9个堰塞湖就说明了这一点。谢谢。

    郭卫民:

    贠小苏副部长刚才做介绍的内容已经印制出来了,大家走的时候可以索取。下午4点我们在里请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介绍商务系统抗震救灾的相关情况,欢迎大家出席。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春蕾)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