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了4个小时,能握到孩子的手了
“我们只能挑最好救的人救。”长虹企划部的徐明发告诉记者,房屋受损程度和坍塌程度超出人们的想象。
很多志愿者对灾害的印象还停留在洪灾,受灾者更多的是财产损失,而这次全是外力重压下的鲜活生命。每掀起一块预制板,都可能引发一次更重的坍塌,从而砸伤被救助的人。除了勇气和爱心,人们需要更科学更周密的思考。
人们只能用手把小块的瓦砾搬走,用找来的木棍和锄头一点点撬动小块的建筑……一些在浅层被困的人很快被救走了。
在一个缝隙下,人们发现三个孩子。通过撬松两边的墙壁和弄松孩子周围的瓦砾,两个孩子很快被拉了出来,最里面的一个女孩因为被建筑物阻隔了,人们无法把她救出。半个小时后,人们只能放弃了对她的营救。
女孩哭了:“他们都出去了,叔叔救我,别把我丢下。”放弃的人很害怕这样的呼救,却只得转身离开。
叶根军和长虹的其他志愿者仔细地倾听着废墟下的声音。在他们的不远处,有孩子们的呼叫,声音很近很清晰。他们顺着声音往下挖,石头砖块被一点点挪开,可孩子们还是没有看到。
又一次余震,救灾的人赶紧四散开去。震动过后,人们又再次聚拢,继续呼喊着:“有人么?”“这里,叔叔,我们在这里。”声音还是那么清晰,人们更仔细地搜救,搬开建筑物碎块。天色慢慢开始熹微,救援的人因为紧张并没有感受到夜的寒冷。
终于看到两个女孩了,她们被卡在楼板之中——就是文章开头那幕。经过长达四个小时的挖掘,欣喜的人们以为胜利在望了。他们给孩子用矿泉水润唇,随行的医生说“过多饮水对救助不利”。他们分别握住孩子的手,鼓励她们。
可是她们被困得太复杂了。一根锯条,半个小时只把学生椅锯开了一条小口。这个让两个女孩活下来的学生椅,此刻又是女孩们的夺命椅。几个大男人一筹莫展,因为前面4个小时的努力,人们不愿轻易放弃。
叶根军试图想推送那块压住椅子的墙体,可是墙体纹丝不动。两个女孩说:“叔叔,你拉我出来嘛,我不怕痛,你使劲拉我嘛。”可当叶根军真的硬起心肠去拉,孩子们的惨叫又让他束手无策。
用遍可以找到的所有工具,在2个小时的无用救助后,叶根军决定放弃。转过身,那两双明亮而痛苦的眼睛似乎还能与他对视。
没看到厂里的人,我有些发慌
天终于亮了。人们发现周围很多山的植被都消失了,黄色的滑坡带随处可见。
熊显发和其他志愿者决定进入北川县城。他抱着一件矿泉水,没有路只得在石头上跳来跳去的。刚开始还算聚集的一个小分队,迅速被随后赶来的部分部队救助人员以及送伤员的担架、往绵阳方向去的灾民冲散了。
在县城前的一道高坡,灾民们踩出了一条小路,可是坍塌过的土壤非常松软,由于坍塌这个坡异常陡峭。熊显发决定在此扶人上下坡,并把自己带来的水分发给灾民。
一个小时后,有志愿者来叫人“长虹厂的赶快下去抬伤员,前面有个小学”。熊显发快步跑了过去,和其他同事一起去抬担架。
一场夏雨慢慢降临,雨越下越大。一个小时后成了瓢泼大雨,人们踩出的小路很快成了黄泥汤。熊显发的皮鞋无法止滑,只能一手抬着肩膀上的担架,一手摸地扶持——很快成了泥人。
雨水顺着他的下巴往上衣里灌,没法擦眼睛上的水,就只能甩甩头或觑着眼……
一个老太婆刚被放进担架,就叫了起来——原来做担架的门板太薄,中间已经断开了。“这个担架不行。”熊显发只得另外去找个门板,另一个更结实的担架做好了,可是重量又太沉了。
上坡下坡,上河下河——雨一直下个不停,熊显发开始觉得头有些发热。他很怕自己倒下,于是把随队医生发的藿香正气水拿出,一口灌下。虽然平时他会觉得这药很难闻,可这时他把身边的六瓶藿香正气水都一股脑喝下。
又运送了几趟,他已经又累又饿。可是周围的长虹人却越来越少,“没看到厂里的人,我有些发慌了”。
这时已经是13日下午的4点多钟,早已错过了原定的集合时间。熊显发走了很远都没看到熟人,他很焦急,大家都去哪里呢?路上看到半瓶喝剩下的矿泉水,他也不介意地捡起来就喝。
终于看到长虹公司的货车了,熊显发赶紧爬上车去。车上已经坐了几个和他一样晚到的人。路上还有一些往外迁移的居民,司机在他们身后按喇叭,提示他们可以上车。
附近的大山传出泥石流滑坡的轰鸣声——“我能活着出去么?”车上的人有些惶恐。“快点,快点。”熊显发和车上的人不断地催促着车下的人,并帮助他们爬上两米高的大货车。
装着灾民的卡车对面,开过来的是一列部队军车——这里即将进行管制,后面灾民的救助将由来自重庆的某部解放军来完成。
一天3000斤大米,近2万个馒头
又累又饿的熊显发并没有被他的团队所遗忘。
13日上午,叶根军与何克思等新一轮志愿者又进入北川,他们带来了食物、水、衣物。
这一次他们的装备是做好长期救援准备的,可是他们也分不清哪些是救助者,那些是被救援的人。于是,这些食物和饮水只能随机发放,谁要吃都可以拿。
还有更多的食物准备运进来。远在绵阳的长虹餐饮的师傅们正热火朝天地张罗着。
38岁的蒲开友,绵阳游仙区人,是长虹餐饮公司的师傅。他每天的工作是做米饭和蒸馒头,一天要做四千多个馒头,煮一千多斤大米的干饭。
5月12日地震的时候,他正端着一屉蒸好的馒头。强烈的晃动将他掀到墙边,他跌跌撞撞跑出厨房,发现厨房外六十多米的通道外墙已经倒塌了十多米。
“我看着一堵墙张开一条快10厘米的口子,很快又迅速合拢,感觉就像做梦一样。”蒲开友想起那条裂缝就后怕。
由于志愿者去了北川,而且还要救济灾民,停水停电停气的长虹厂职工也要吃饭,公司在13日凌晨抢通了餐饮公司的各条线路,要求做好餐饮配套准备。
作为后勤保障,蒲开友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煮米饭和蒸馒头:蒸熟一屉子约120斤大米需要耗时50分钟;蒸馒头快些,20多分钟就能蒸好,以前3个小时他能蒸出4000多个馒头。
仍有些害怕的蒲开友,还是戴着自己的摩托车头盔进了厨房:搅和热腾腾的米汤,用风扇吹凉馒头,清洗笼屉——这一天他居然蒸了三千多斤大米,两万个馒头。
虽然天天煮饭,蒲开友还是累得腰酸背痛——这是平日三倍以上的工作量。
……
13日下午4时许,这支民间的救援小分队逐步撤出了北川县境。带着一腔热情的长虹志愿者也开始深入地反思。
在此后的志愿活动中,人们看到:
长虹的志愿者都统一穿上工服,还在胳臂上扎条红丝带,或其他颜色丝带,以区分救助者和不同类别的志愿者;
在救灾中,传送物资中,他们一律站成一条直线传递,以免彼此被分散;
在各个救助点,长虹志愿者会带上标语或旗帜,让分散了的志愿者能找到聚集地;
除了药品、食物、饮水、手电筒,长虹志愿者多有一个工具箱;
在一些场合,他们会用绳索围成围栏,暂时封闭救助……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