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孙闻、田雨
“截!不截就没命了!家属不在,你签字!有问题我负责!”5月21日晚9时许,解放军第452医院院长张聪冲着电话那端的骨科主任姚一民命令道。手术台上,一名刚从震区送来的幸存者的断臂已坏死变黑,正等待手术。
(一)
12日19时06分,四川省政府致电解放军第452医院求援,19时08分,一支由15名医护人员、5名战士、2台医护车、1台大巴车组成的突击队从医院出发,驶向都江堰灾区。
21时,第一批地震重伤员运抵医院。之后不到一分钟,医院空地上临时搭起的野战手术台开始为伤员实施手术。
至13日零时16分,解放军第452医院共从都江堰收救44名伤员,其中31人住院,13人留院观察,实施手术8台。
从地震发生到15日,452医院向地震灾区累计派出4支共计70人的医疗队:
——13日8时接到命令,向北川突击,13时医疗队到达北川。
——14日9时,正在阿坝执行任务的一个医疗队,接到命令向理县突击。由于山体塌方道路被阻,医疗队边挖边走,全力掘进,终于于15时凌晨1时抵达理县。
——15日7时30分医疗队空降映秀。
至此,452医院的医疗队在向灾区突进过程中,连“抢”4个第一。
这么多的第一是哪儿来的?
“原因很简单,即使在平时,我们也随时处于临战状态。库房里的药品、器械、野战装备储备充足,人员抽集结后马上就能出发。”张聪说。
(二)
“上!抢重伤员!”16日上午的成都凤凰山机场,张聪一声令下,解放军452医院的医护人员抬着担架冲向一架刚刚着陆的直升机,直升机引擎轰鸣,螺旋桨飞转。
不到一分钟,救护车拉着抢下来的重伤员呼啸而去……
“抢吃抢喝,没见过抢伤员的!”几名地方医院的医护人员看着重伤员被抢走了,冲着鸣笛疾驰的救护车“抱怨”着。
有同志把地方医院的“抱怨”报告给了张聪,提醒他不要影响军地关系。
“抢!一定要抢!时间就是生命。打起仗来哪里还用讲那些条条框框,打得赢就是最大的规则!抢救伤员越多,军地关系越好!我命令,以后每次都要抢!”张聪下达这道命令时,习惯性地用力一拢稀疏的头发,神情严肃。
抢伤员的队伍里有一个特殊的女兵,她身着军装,却没有肩章。每次抢伤员的时候,她总是跟在张聪后面,直接听他指挥。
她叫张露莎,是张聪的女儿,在美国读书的她刚刚回国休假,5月12日是她的生日。地震发生后,张露莎向爸爸提出到一线当志愿者,参加救援。
“你就跟着我,抬担架,医院缺担架兵。”张聪跟女儿说话也像下命令,“我这里虽然不是一线,但是火线。”
于是,19岁生日那天,张露莎成了父亲手下的志愿担架兵。从成都到北川,从映秀到什邡,爸爸走到哪里张露莎就跟到哪里,绷着脸,努着嘴,集中精力,随时待命。
“这个生日是最有意义的一个。过去总听爸爸讲时间就是生命,这次有了最直观的感受。”张露莎说,“我要把这段特殊的经历告诉所有的朋友、同学。”
(三)
452医院的胡宇这两天的心情比别人要多几分焦急。12日医疗队派出时,胡宇的妻子正在等待手术,按计划傍晚她会接受剖腹产手术。当妻子随其他住院病人一同转移到空地上的帐篷时,医疗队集结完毕,待命开拔。顾不上看一眼妻子的胡宇,此时不停地回头向着帐篷张望。
“放心,我保证一定会母子平安。我会抢在第一时间把孩子的照片送到你手里。”张聪对胡宇说,“如果是个男孩就叫震生吧。”
接下来的几天,根据救援情况需要,胡宇辗转于都江堰、映秀等地。一从手术台下来,他就会深情地惦记起妻子和孩子。
16日一早,胡宇刚从映秀镇的野战医院手术台上下来,刚刚赶到的同事拿来了孩子的照片,背面是张聪写的一行字,“女孩,6斤,母子平安”。
“生了!生了!”胡宇兴奋地挥舞着照片。营区里一片欢腾。这个粉嘟嘟的小家伙,让废墟旁夜以继日忙碌的战友们体会到了生的喜悦。
截至21日12时,解放军第452医院共接诊灾区地震伤员340名,接收住院伤员193名,实施大中手术37台,在灾区接诊、巡诊伤员1000余人。此外,全院160余名医护人员捐款58万多元。
抢,抢回灾区百姓的生命!抢,抢出子弟兵对老百姓的关爱!抢,直到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