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北川县桂溪乡近5000受灾群众返乡(图)

  5 月22日,北川县任家坪小学的学生胡伟和家人在远处看地震后的北川县,他们一家将去重庆投亲。记者 徐万涛 田振龙 摄

  北川,让我再看你一眼

  昨日中午,本报记者身穿严实的专业疾病防护服,在绵阳市应急指挥办和当地警方协助下,在经过许可的安全范围内,对进入封禁期的北川地区进行了实地探访。

  从绵阳至北川约80 公里,记者所租的越野车一进入擂鼓镇平桥村地带,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千疮百孔的世界。被严重损坏的公路,似乎被两边的大山拥推着在向前伸展,路上随处可见滚落下来的巨石,最大的居然有一座小房子大小,坚硬的水泥路被砸出一个个直径约半米的大洞,车行其中,记者就算再累也不敢小睡。

  在如此凶险的路途上,除从北川城向外撤出的人流、车流之外,还有一支徒步向北川县城进发的,由本地人和外地回家的打工者组成的寻亲大队。

  他们也许并不知道,靠近北川县城的3 公里处,有两个防控森严的封锁线。

  望乡

  封锁线挡住“告别”脚步

  张春民丢掉手中的凉席和矿泉水瓶,固执地爬上一个高达20米的土堆,仰脸站在上面,伸长脖子,努力向不远处被几个山头遮挡住的地方眺望,那里是近在咫尺的北川县城。突然,这个26 岁的男子一屁股坐在土堆上,大放悲声。和他同来的胞弟张冲强、表哥朴才山,连忙赶上去抓住他的手臂。

  这个土堆处在入北川县城必经公路的左侧,距其不到10米,就是进城的最后一道封锁线,10 名荷枪实弹的武警和公安干警,神情严峻地站在那里。今天是北川县城实行封禁的第二天。为防止瘟疫流传,除进入县城内执行消毒和救灾任务的防化部队之外,任何人都不能通融。

  来自陕西的张春民兄弟三人,是来寻找在北川城中打工的弟弟张春富,和他们一样,封锁线前站满了前来寻亲或者还想返回县城家中看一看的当地人。很多人试图绕道从封锁线右侧的“羌寨”上山进城,但都被早就布控在山上的巡逻武警和民兵劝阻返回。

  “我们进城不为别的,弟弟是死是活,看一眼知道个情况就返回,不进去不甘心。”张春民哭着对记者说。

  而事实上,更多想进城的人只为去自己熟悉的地方转一转,另一位北川交通局退休干部67岁的周康能说:“你看我这个年龄,两手空空的,不是送什么东西进去,也拿不动什么东西出来,就是想去这个我生活了40 多年的地方再转一转。”

  有着建县1300 多年历史的北川县城,震后将选址重建。这些远远遥望家乡的人们知道,他们永远再也无法真正重返北川县城,并在那里安居乐业了。

  寻亲

  “我把结婚的6万块都给他”

  张春民一行三人是陕西省定边县人,5 月16 号出发,几经周折,今天中午刚到北川县城路口就被隔离在封锁线外。张春民一边戴上民警送上的口罩,一边向记者哭诉。

  他的弟弟张春富原本在银川一家酒店打工,但他不甘总是做“传菜工”,就在朋友的介绍下,不远千里来到川北这个“川味菜”很地道的北川县城做学徒,他打工的这家酒店为“蓉升川菜馆”,在北川县城中非常出名。

  张春富5 月8 日兴致勃勃地赶到,不到4 天时间,就发生了地震。事发后,张的几位哥哥瞒着60 多岁的父母,开始寻找弟弟。连续三天向北川打了无数电话,总是忙音。5 月18 日,张春民三人赶到成都、绵阳等医院和灾民安置点,查询过无数遍,都未能找到。无奈之下,他们只有打印了2000多份寻人启示四处张贴。

  寻人启示右上角是张春富的照片,短发,娃娃脸,正冲着所有看到他的人心无城府地笑着,全然不知家人寻找他的辛苦。

  张的另一个表哥朴才山见有人围过来看,就双手握拳向大家一抱,用嘶哑的声音说道:“有谁能帮我们找到人,我准备结婚用的6 万块钱全部送上。”“咱们陕西人从不骗人,见不到活人,见到骨灰也行,只要能确定是他。”

  ◇北川记忆

  “北川县城美丽清爽得很”

  61 岁的刘忠贵老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据他回忆,北川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过三次大的变迁,现在的曲山镇,1957 年之前是四川石泉县的县城所在地,当时是几千人的小镇子,只有一条街,后来发展成为北川的老县城,到上世纪90 年代,因为建设县城新区的需要,又把矛坝地区开发出来,到2003 年前后,北川被建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川北明珠县城。

  最让老人留恋的是,北川县城河水环绕,一年四季气候宜人,冬暖夏凉。

  一个叫刘小颜的当地女孩说:“地震前的北川县城美丽清爽得很,你是没有见过的。”她告诉记者,其实,从一条小道可以上景家山,站在景家山上就能把全县的老城新城一览无余。但她不想去,“看到的都是废墟,还不如把美丽留在心里好受些。”

  “世外桃源”远去

  在采访途中,一位正在撤离的北川中学数学老师,向记者推荐看一位网名叫“风”的朋友的博客:“她只来过北川县城一次,你去看看她的文字,就知道北川有多美,就知道为何它能让这么多人无法告别了。”

  几经辗转,记者终于找到了那位老师的文字,至情至景,令人心动,特将部分转录如下:2007 年年末,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北川。

  那里的安静与富饶是给我最深的感觉,当地人很淳朴,过着像世外桃源的日子,推开窗,四周都是山,因为那里是羌族的自治县,所以,那里的山有个美丽的名字,叫羌山。

  古语说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羌山因为是大禹的故里,而增添了许多神秘的美丽。清晨推开窗户,四面都是山,山雾缭绕中,迎面的是鸟儿清脆的鸣叫和扑鼻的大山的味道。我不知道是否别的地方也有这样恬静的景色,也会让你放眼望去,四面都是绿色的山,那么妖娆。

  本报特派记者 姚海鹰 刘渐飞 发自北川

  ◇自救

  “别人扶你,你自己更要用力”

  北川县桂溪乡近5000受灾群众返乡

  “菜籽熟了,再不回来收就会落在地里。”21 日,刚从江油返回北川县桂溪乡的熊平,立即投入到自家菜籽的抢收中。据当地政府统计,截至21 日晚,在江油、绵阳城区的近5000 名桂溪受灾群众返回家乡,组织开展生产自救。这是重灾区绵阳市因地震外出避难的首批返乡群众。

  大地震发生后,绵阳市北川县桂溪乡数千人无家可归,大量受灾群众涌入江油和绵阳市城区。然而,目前正是受灾区收割菜籽的时节,卖菜籽的钱也将是这些村民今年的主要收入。为了让他们尽快返乡参与家园重建,绵阳市政府特别成立了抗震救灾、安置受灾群众工作组,安排专人在灾区定时发放食物,解决好他们回乡后的生活必需品。

  “要实现灾后自救,靠政府,更要依靠自己,”从绵阳返回桂溪乡树坪村4 队的村民苏奎谈了一个浅显的道理,“一个人绊倒了要爬起来,在有人扶你的时候,你也更要用力站起来,两人的力量总比一个人大。灾民返乡重新生活,要自救,啥事都靠政府是不行的,要变被动为主动,要自己去克服困难、去努力。”

  金星村2 队灾民孟孔成对未来充满希望:“家里遭了灾,财物都没有了,等把家里老人、孩子安顿好,我就要出去打工挣点钱了,生活会慢慢好转的。”

  在桂溪乡桂溪村1 组,记者看到搭建的绿色帐篷整齐地排列在三大块平坦的土地上,集中安置点的吃、住、用等生活物资充足,供应有序,受灾群众情绪稳定。

  本报特派记者 张振军 沈右荣 孙明 姚德春 雷闯 覃秘 刘飞超

  ◇特写

  “我很想上电视”

  羌族小姑娘用歌舞驱走地震阴云

  “清凉凉的扎酒来……嘿吆……”昨日下午,一个稚嫩的声音伴着北川的羌族扎酒歌,从绵阳九州体育馆的灾民安置点飘荡而出。歌唱者是6岁的羌族小姑娘苏玉琪,10 天前她侥幸与外婆、外公一起从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逃脱。

  “那一夜怎么也睡不着”

  一曲唱罢,小玉琪的表演博来众人的阵阵喝彩和掌声。在大人们的鼓动下,玉琪和比自己大一岁的表姐徐源静,又壮壮胆跳起了一段幼儿舞蹈——《数小鸭》,姐妹俩搞怪的表情,在场的每个人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此刻,这对小姐妹成了整个体育馆灾民安置点的两个活宝,她们的可爱和乐观,感染了身边的所有人,也让他们短暂忘却了失去家园的痛苦。

  “5月12日下午3点多钟,我才得知是汶川发生了地震。就急忙给家里打电话,一直打不通。”身在安徽合肥的高桃(苏玉琪的母亲),第一时间冲往汽车站去买票回家,“结果当天票卖完了,第二天才从合肥赶回来。那一夜,我怎么也睡不着。”

  后来,这个来自北川的大家庭和其他群众一样,被安置在九州体育馆内。一次生死团聚,让高桃更加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日子。

  “这里的食物很好吃”

  住在体育馆的这几天,每天早餐都有工作人员给小姐妹送来牛奶和面包。7 岁的徐源静悄悄地告诉记者:“这里的食物很好吃。”

  昨天,九州体育馆的帐篷学校复课了。苏玉琪和徐源静两姐妹,再一次捧起课本走入课堂。苏玉琪笑呵呵地说,“我们上午上了三节课,下午上了两节课。第一节课是猜谜语。”

  表演完毕,徐源静凑到记者耳边偷着说:“我很想上电视。”

  本报特派记者 张振军 沈右荣 孙明 姚德春 雷闯 覃秘 刘飞超

(责任编辑:张庆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