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买的房子塌了,还贷,贷款者无力;不还,商业银行受损,谁来承担?
地震巨灾叩问保险风险体系
汶川地震牵动全国。对每一个躲过这场浩劫的灾民,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买保险了吗?能拿到多少理赔?
5月21日,灾区最大单笔产险理赔诞生,赔额为368万,是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向平安产险投保的财产一切险、机器损坏险和公众责任险,其下属北川支行、都江堰支行在此次地震中定为全损。
然而,在本次特大地震中,像农发行这样拥有如此全面保障的企业少之又少,因此,保险行业的理赔尚未过亿,财政部和社会捐助仍是现有灾区财产损失的主要弥补来源,原本应扮演“风险收购者”角色的保险,却隐身在了政府救灾和社会救助捐赠之后。灾民在躲过浩劫之后,房贷如何还的问题接踵而来;灾区保险规模不够、现有险种不能满足社会救助需求、巨灾风险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逐一浮出水面。
据记者从保监会网站了解,截至5月21日,保险行业为四川灾区支付赔款3163.8万元,被保险人死亡6110人,伤残7223人,被保险房屋倒塌19.96万间,同期,保险行业对灾区的捐赠已逾2.4亿,超过理赔款。
平安保险新闻发言人盛瑞生告诉记者,随着救灾工作结束,定损和理赔工作将大面积展开,保险公司将会产生更多的赔付。
但从已有数据仍可大致看出,在此次地震巨大灾害中,财政部(计划第一期拨款700亿)和社会捐助(截至5月21日超过140亿),是现有灾区财产损失的主要弥补来源,保险理赔的作用比较有限。
“作为‘风险收购者’的保险公司,这次保险赔款占灾害损失的比例仍然很低,是因为保险的覆盖面还非常低,很多受灾企业都没有投保财产保险,有的虽有保险,但责任范围比较有限。比如目前房贷险中,地震属于豁免责任,虽可以作为附加险投保,但是保费会增加很多。”平安产险一名二级机构总经理告诉记者。保险规模不够和险种不能满足社会救助要求的问题浮出水面。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认为,面对风险,防护屏障依次应该是保险、社会援助,最后才是政府。也就是说,个人应该通过买保险的方式为风险设下第一道屏障,在保险也不能弥补损失的情况下,再由社会援助、政府来解决。但目前,政府往往被推到最前端。见习记者潘玉蓉
化解房贷央行特殊办法
对于汶川地震中所涉及到的信贷问题,央行在最快的时间里出台了解救特殊措施,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考虑到受灾地区群众和企业的实际困难,对灾区不能按时偿还各类贷款的单位和个人,不催收催缴、不罚息,不作不良记录,不影响其继续获得灾区其他救灾信贷支持”,从人道上支持了灾区。
央行副行长苏宁表示,这次大地震给金融服务业出了一些难题:如果严格依法办事,房贷是要还的,但现在情况很特殊———房子也没有了,人也没有了,原来解决这类问题可以采用商业保险的办法,但现在很多房子没有参保,“特殊情况会采取特殊办法,相信会给大家一个妥善解决的办法,既要保护商业银行的利益,也要保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面对房贷通过商业保险转移的问题,在具有可行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受到重视。灾难往往会给人上一堂保险课,但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落实,还是灾情过后所要考虑的问题。无论是通过房贷险解决按揭买房者遇到的地震等灾害造成的大面积破坏,还是建立巨灾保险基金解决地震等所造成的破坏,前提还是更好地让人们认识到保险的作用,尤其是已经开发的保险险种,更好地去执行,而不至于像房贷一样在推出市场之际,却不曾想起房贷险的作用。本报记者丁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