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史册 28个孩子和老师的笑脸
地震中遇难的新建小学4年级2班学生和老师的资料将被市档案馆收藏
本报记者 傅艳 杨杰 摄影 刘晋川
“张怡佳、江雨晴、鲜薇、黄韬惠、夏清、颜倬鑫(男)、代雯、杨宇隆(男)、杨萍、谢鑫婧、欧阳新鑫(男)、汪昊夫(男)、罗婷、向鑫(男)、曾雨濛、何俊杰(男)、唐浩(男)、王迪、羊峥、申璐、李星露……”这是一份特殊的名单,上面每个名字背后都有着相近的注释:“10岁,都江堰新建小学4年级2班学生,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中遇难。
昨日,都江堰10岁遇难学生杨萍的母亲吴静波代表孩子所在的4.2班遇难的28名学生和班主任老师,郑重委托本报记者,将师生们在地震前不久的合影,孩子们的图画、作文、奖状、证书等宝贵资料,以及遇难师生名单,统一交给成都市档案馆。据悉,杨萍小朋友所在的新建小学4年级2班全班48人,28人遇难,地震发生时正在给孩子们上语文课的班主任刘老师也不幸遇难。悲痛欲绝的家长们商量:收齐28个孩子的资料,交给正在收集汶川大地震历史资料的成都市档案馆,并希望能在这批资料中,专门整理出“新建小学4年级2班”地震遇难师生档案,作为永久的纪念,警示后人。
悲痛
“那三天,是我这辈子最冷的日子”
“我刚听说娃娃学校塌了,从山上跌跌撞撞地跑到学校,满脚扎满玻璃渣,跑了半个小时到校门口,只见整栋楼完全成为一片废墟,我当时就傻了……”5月12日下午三时,当吴静波赶到学校时,无数家长正在用手刨废墟中的孩子们。天空下着瓢泼大雨,吴静波坐在学校旁,苦等了两个晚上。“好冷啊,穿了羽绒服,还冷得全身发抖。那三天,是这一辈子最冷的日子!”瑟瑟发抖的吴静波一刻不敢休息,只要搬出一个孩子的遗体,她就冲上去看,都不是自己的女儿。小杨萍的奶奶,在听闻新建小学倒塌后,冒着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危险,哭喊着拦了一辆被砸得破破烂烂的车,赶到了事发现场。14日,噩耗传来,吴静波被通知到都江堰的某殡仪馆。在一排排小小的遗体中,她挨个地掀开白布,看到了女儿。
87岁爷爷危房中缅怀乖孙女
又一波余震后,吴静波带记者来到2楼,看看小杨萍生前的卧室,这间房已被确认为“危房”,禁止居住。一行人小心翼翼地上楼,看到一个白发苍苍、佝偻着的背影。这个87岁的老人是小杨萍的爷爷。他坐在小杨萍的卧室旁,双眼混浊。看到生人,老爷爷的嘴一开一合,不停地抽动着,过了很久,只说了一句:“我的孙女儿,好乖噢,真的好乖噢……”
铭记
郑重委托 把女儿宝贵资料交给档案馆
小杨萍的卧室已经被地震晃得严重破损。即使这样,我们也能还原这个美好、温馨的童话世界:墙壁上贴满了天真烂漫的蜡笔画,威风凛凛的螃蟹挥舞着大钳子、温顺的长颈鹿在草地徜徉、两只蜻蜓停在雨后的荷叶上……在墙的正中央贴着一张纸,上有几排醒目的桔红色大字:“申璐、谢鑫婧、杨萍、陈思奇,四个好朋友!”吴静波指着这张纸说:“除了转学的陈思奇还活着,其他三个孩子都走了!”
当得知记者正在收集关于地震的资料后,吴静波毫不犹豫地把女儿的作文、图画、奖状等宝贵的资料拿出来,郑重委托记者转交给成都档案馆。“他们一个班遇难的共有28个孩子、1个老师,他们不该被后人忘记!”吴静波提醒记者说。
拿起相机 留下珍贵的地震照片
在吴静波的帮助下,记者一行找到了杨萍的好朋友、谢鑫婧小朋友的母亲李茜和父亲谢家强,张怡佳小朋友的父亲张思杨。女儿“走”后,张思杨坚强地拿起相机,留下了珍贵的照片:家长们徒手刨孩子,悲痛欲绝的家长以及孩子集体火化……这位父亲见到记者后,将一叠分门别类的资料小心翼翼地递上来,在一张宣纸上,记者看到几排笔力遒劲的毛笔字,右下方是孩子的签名:张怡佳,4年级2班。
谢鑫婧的父母李茜夫妇所住的楼房已经成了一座危楼,整栋楼向右倾斜,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沉默的谢家强二话不说,冲进了房间。“我最想找一张照片,杨萍把我们家婧婧抱起来,两个娃娃笑得像一朵花一样……”几分钟后,谢家强下楼了,对着照片发愣,过了很久,才用资料袋装好,递交给记者。
成都市档案馆:
幸存者有义务保存资料
今日,本报记者将把上述资料交往成都市档案馆。市档案馆相关人士建议相关单位和个人,尽量保存遇难者名单、胸牌、身份证、作品等个人物件,以原始档案的形式提供给成都市档案馆永久保存,也便于政府相关部门在下一步设置永久性纪念建筑时,有据可依。“这段历史虽然惨痛,但不该被后人遗忘。经历灾难幸存的人有义务去保存这些资料,永远记得这些遇难的同胞!”